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华为做操作系统备用 但谷歌其实不敢将Android私有化

时间:2023-03-14 17:15:26 科技观察

华为做备份操作系统,谷歌不敢私有化安卓我开发了一个自研操作系统,但是这个系统是PlanB,就是为了防止华为以后不能用安卓或者Windows。当然,华为还是更愿意与谷歌和微软的生态合作。”  他还说,华为自己研发的操作系统用了7年,但只是作为备用,以防有人关键时刻卡住。  早在2014年左右,关于华为操作系统的传闻就一直没有停过。现在华为终于正式公布了自研操作系统。  华为正式宣布自研操作系统,但要成功到底有多难?  做一个操作系统有多难,大家都懂的。这种困难不仅仅在于技术。  作者曾在《华为若要做操作系统,到底有多难?》一文中分析过,操作系统的内核很难开发。系统内核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东西,分为很多模块。许多模块的设计要考虑到可扩展性、软件架构设计、算法、代码控制等诸多方面。  所以在国内,很多国产手机厂商的OS都是基于Android上层界面。系统底层依然是Android内核。  此外,操作系统需要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框架、编程接口、编程语言等基础设施。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建立起行之有效、与众不同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从国内整体情况来看,软件行业也依附于西方的技术体系和顶层标准设计,没有自己的编程语言和软件开发工具,软件行业在国内做内容填充、设计和开发西方技术体系的框架但是,软件行业的本质还是大而不强,所以最终体现在操作系统体系的空缺上。  目前的移动操作系统,除了Android和iOS,还没有成功的先例。诺基亚Symbian、三星Tizen、黑莓Blackberry、微软WindowsPhone等众多系统都被击败。  华为开发了独立的手机操作系统。最难的是让BAT今日头条等国内互联网巨头和众多软件开发商使用自己的操作系统。  因为一个新的操作系统的强大取决于其自身应用生态的丰富程度,而领先的互联网巨头的参与能够起到很强的带动作用。没有足够应用程序的操作系统相当于一个空壳,没有任何价值和意义。  国内软件开发商的规模完全可以支撑一个独立操作系统的生存,但问题是软件开发商不会义无反顾地支持一个全新的操作系统。  毕竟过去大部分软件开发者只支持iOS和Android,其他手机操作系统基本都失败了。根本原因在于Android和iOS的体验和生态已经非常成熟。  目前的安卓应用生态越来越强大。2017年,谷歌应用商店应用下载量达940亿次,全球80%以上的智能手机搭载Android系统。  Android系统经过十多年的使用和优化,已经达到了非常完美的程度。即使你有自己的操作系统,用户体验也很难与安卓系统相提并论。  在某种程度上,切换到新的操作系统可能会带来历史上落后的用户体验。因此,如果软件厂商额外花费巨大的时间和资金成本在新的操作系统上开发新的软件,带来的却是过时的用户体验,势必会导致软件口碑和用户体验的下降。换句话说,它弊大于利。  另一方面,想要说服其他手机厂商加入自己的操作系统,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因为谷歌推出安卓开放操作系统,当时并未涉足手机硬件制造行业,与传统厂商没有正面的市场冲突,相对中立。缺乏操作系统优势的传统厂商选择Android系统,显然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诺基亚的Symbian系统之所以失败,是因为诺基亚本身就是手机厂商,与其他手机厂商存在竞争关系。自然没有其他手机厂商愿意支持其操作系统。  华为做操作系统也会面临同样的问题,只能做一个封闭的操作系统,但如何保证系统良好的体验才能说服应用开发者转向自己,形成一个软硬件生态系统是必不可少的。  因此,构建一个操作系统并不难。难点在于应用生态的繁荣。难点在于如何保证软硬件一体化的系统体验,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以及如何吸引更多的应用开发到一个空壳平台上。关键问题是开发人员进来开发软件。  当然,对于华为的操作系统,也有人谈到了它未来发展的可行方向——可以先考虑为特定人群(比如军队、警察)开辟专用手机市场和政府市场)或者GPS和考古终端专用机市场,通过专门市场打开口碑,然后逐步普及大众市场,总比留着储备好。  但是华为不会这么做。一方面,操作系统的成熟度和可用性有限,暂时不敢试水;另一方面会影响与谷歌的合作关系。  毕竟华为开发这个操作系统可能更具战略意义,因为它失败的概率很高,而且基本上不可能取代安卓。  华为的考虑不是要有一个独立的系统来与谷歌和苹果竞争。华为知道自己没有这样的实力,更多的是展示一种姿态和策略,也就是说,Android已经开始收紧控制了,让谷歌知道其他厂商还有备选方案,你可以用自主研发的操作系统是说服谷歌开放谈判筹码的控制权。  谷歌不敢将安卓私有化  但是有一点要明白,华为做操作系统是为了防止谷歌将安卓私有化,但谷歌不敢将安卓私有化,也不敢限制特定厂商的使用。  说白了,安卓在过去的成长和壮大,并不是谷歌一人取得的,而是全球上下游企业共同开发和努力的结果。不能完全由谷歌说了算,因为即使是Android系统的内核Linux,也是全球各大软硬件厂商共同开发、优化、贡献的结果。  数据显示,自2005年以来,已有来自1400多家公司的约15600名开发者为Linux内核做出了贡献。简单来说,Linux是Android系统的父辈,Android的内核就是Linux。  根据2017年的报告,来自500多家公司的4,300多名开发人员为内核做出了贡献。在2017年的Linux内核贡献榜单中,英特尔稳居前列,其次是红帽、Linaro、IBM、顾问、三星、SUSE、谷歌、AMD……华为仅次于甲骨文。2017年,谷歌贡献了3%的Linux内核代码,华为贡献了1.5%。  也就是说,Android系统是谷歌通过与大量上下游企业合作,建立开源联盟和许可授权机制而开发的。它是通过不断更新和优化Linux内核来升级系统而开发的。  因此,Android其实是具有公共性的。只要遵循Android开源协议和机制,其他厂商就可以在开源Android之上开发自己的Android系统——只要遵循开源Android的license约束即可。  据业内人士介绍:Android系统主要使用的开源软件许可证有GPL(Linux内核)、LGPL(各种运行时函数库)、Apache(Dalvik虚拟机和Java类库)。  一开始,谷歌联合了很多厂商,把Android越做越大。如果限制部分厂商使用Android,显然难以避免其他OMD厂商、芯片厂商甚至软件开发商以及上下游企业的利益。参与开源联盟的上下游企业基于各自的未来前景和利益考量,也会抵制谷歌破坏开源协议的行为,并采取一定的反制措施。  至少,优化和贡献Linux内核代码的动力会下降。也就是说,厂商将面临危险,全球的手机厂商可能再也不敢用Andriod了,结果就是自建系统或者重新支持一个开源系统。这可能会导致Android逐渐没落。  简单来说,如果谷歌将Android私有化,一方面会遇到开源联盟厂商的巨大阻力;,一个授权机制合理开放的新系统就会出来取而代之。  另一方面,随着Android生态的不断壮大,谷歌虽然是Android阵营的老大,但无法单独完成整个新Android系统的开发、适配和分发,越来越依赖伙伴上。  例如,基于即将推出的新版AndroidQ,谷歌ProjectTreble总监IlliyanMalchev透露,目前正计划与更多的OEM厂商合作优化开发系统。  也就是说,随着Android生态系统的不断壮大和向纵深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芯片供应商、运营商、OEM厂商通力合作,共同突破瓶颈。三星、华为等巨头厂商的贡献非常重要。因为两人在整个Android系统从基础代码到最终定型的过程中都深度参与过。  因此,如果谷歌对特定厂商,尤其是三星、华为等顶级厂商进行限制,将分裂自己的阵营,影响Android优化和新系统开发的进度,也会降低其自身的实力和市场份额。自己的营地。  而Android的稳定性和市场占有率对谷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安卓阵营分化,苹果独大,如果苹果基于竞争在iOS上屏蔽或限制谷歌搜索等服务,那么谷歌的核心腹地和盈利能力将受到重创。  简单来说,Android市场份额的增长保护了谷歌的搜索和地图等核心业务。  安卓阵营的稳定保证了谷歌搜索和地图业务的安全——安卓相当于谷歌搜索等核心业务的护城河。安卓阵营的分裂将导致谷歌核心腹地搜索和地图业务出现危机。因此,安卓系统和手机厂商,尤其是大厂商,既繁荣又相互依存。  因此,华为自研操作系统及其战略目的,或许是希望谷歌在受到Android诱惑时慎之又慎。  早在去年,谷歌就已经在欧洲对Android系统征收授权费。在欧洲,谷歌向预装GoogleMail、Youtube、GoogleMaps、Gmail等Android手机厂商收费,并在欧洲市场销售。谷歌的授权费是否会影响中国市场暂时未知。  毕竟谷歌的主要收入来源——广告收入天花板已经出现,Facebook和亚马逊不断蚕食广告市场份额。急于发展多种营收模式的谷歌,目前在Android开发中的每一个商业实现的念头,都极有可能伤害到Android手机厂商或其他开发商、上下游合作企业的利益。  综上所述,Android是上下游企业多年共同努力推动优化的结果。它具有一定的公共性。固化,避免被大国博弈影响。  Google当然不敢这么干。毕竟,如果谷歌禁止特定的制造商,将会损害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会伤敌一千,自伤八百,也会危及自己的前途。  但在一定程度上,过去人们一直担心操作系统主导权缺失带来的隐患,现在也有一些苗头。基于未来营收的压力,谷歌将如何尽可能地开发Android这个潜在的营收宝库?盒子还不知道,这对国产手机来说信号不是很好。  虽然谷歌禁止特定手机厂商使用Android系统的概率接近于零,但华为做一个备份操作系统也是明智的选择。  毕竟技术的进步是螺旋式的,开发操作系统的过程也是一种技术和经验的积累。技术是连续的。在下一代操作系统和下一个风口到来之前,你之前做的技术储备也不是完全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