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中国上海召开。人工智能当前的作用和未来前景越来越明朗。在全球抗击疫情的大背景下,人工智能被赋予了更多期待和重任,在疫苗药物研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大显身手。同时,随着新技术新业态不断涌现,人工智能汇聚全球智慧、助力全球经济复苏的力量更加凸显。一、疫情防控人工智能提炼能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人工智能相关应用大显身手,成为疫情防控的生力军。在疫情监测分析、人员物资管控、药物研发等方面,人工智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锤炼。《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指出,中国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进行疫情趋势研判,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力争找到每一位感染者,全力追踪密切接触者并进行隔离。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吴凡表示,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溯源,可以快速识别感染者,在人群和感染者之间竖起一道“防护墙”。“借助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异地零散案件的关联性,还可以对案件发生的时间和环境进行深入分析。”百度董事长李彦宏表示,百度发明的LinearFold算法可以整合新冠病毒全基因组二级结构的预测时间,从55分钟缩短到27秒,可以掌握病毒变化趋势更快预测,从而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高疫苗研发效率。人工智能大会期间,腾讯首席运营官任宇昕发布了腾讯人工智能药物研发平台“云神智药”,将助力科研人员提升临床前药物发现效率。据了解,腾讯已与多家药企达成合作,将AI模型应用到实际的药物研发项目中,包括抗新型冠状病毒药物的研发。在疫情防控一线,人工智能的存在感也很强——人工智能多人体温快速检测解决方案,有效降低了火车站、地铁等公共场所工作人员的感染风险;无人驾驶系统支持的非接触式送餐车、无人消毒作业车,大大减少和避免了交叉感染……专家和业内人士在肯定人工智能作用的同时也表示:人工智能虽然有效,现阶段仍面临技术挑战。“天花板”。“我们没能在武汉暂时关闭离汉通道时,派出大量无人车帮助人们解决日常问题,也没有没能通过生物计算快速找到新冠病毒疫苗。”李彦宏坦言,“我们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能够储备足够的基础技术和应用来应对去全球化的风险。”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说。复旦大学表示,在这次疫情中,人工智能体现了强大的物资调配能力,帮助政府实现智能化管理。但这只是人工智能的起点,疫情的控制主要靠传统智慧和城市智慧来实现。管理。”疫情过后,我们需要反思人工智能的未来。如何完善城市管理,加快公共卫生体系预警?医疗机构的数据如何在第一时间聚合到大数据平台,提前发出警报?”张文宏说。2、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经济复苏人工智能注入动力经济格局或接近从量变到质变的临界点,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赋能新业态新模式,为全球经济复苏注入强劲动力。截至2019年底,中国人工智能规模核心产业超过510亿元,人工智能企业超过2600家。今年以来,尽管受到疫情影响,中国人工智能产业依然蓬勃发展。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基于工商登记,中国在今年前五个月新增了人工智能。有关联企业近11万家,同比增长28.54%。任雨欣还表示,今年前四个月,微信生态数字就业新增近60万个,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新阶段。疫情给世界经济带来的创伤,也让更多人看到,未来产业发展将更多依赖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化“新基建”。专家指出,中国加快新基建建设,不仅仅是为了对冲全球经济下行而出台的市场救市战略,更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积极举措。是“不仅为需求而建,更为未来而建”的战略布局。李彦宏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会经历三个阶段,第一是技术的智能化,第二是经济的智能化,第三是社会的智能化。“当前,我们正处于经济智能化上半场向下半场的过渡期,人工智能已经证明或初步证明了其对行业颠覆和重构的潜力。”在新基建的鼓舞下,不少地方和企业都在抓住“人工智能+新基建”机遇,逐步走出一条以需求为导向的商业模式创新、以市场应用为驱动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创新发展之路。腾讯高级执行副总裁刘胜义表示,腾讯正在持续加大对新基建的投入和布局,其中人工智能是重点投资领域,仅腾讯长三角AI超算中心的预估投资就超过45亿元。目前,腾讯AI在制造、医疗、政务、文旅、金融、游戏、物流、教育、交通等领域都有广泛的落地应用。人工智能大会期间,上海发布了一批优秀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包括张江科学城、华东无人机基地、申通地铁等。此前,上海已开放两批共30个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涉及十个医疗、教育、文旅、城管、司法、金融等主要领域。工信部部长苗圩表示,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实现健康发展。一是科技创新日趋活跃,语音识别等部分应用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二是产业规模持续增长。三是人工智能与产业融合应用不断深入,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的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前景广阔。3、全球布局人工智能开放合作据德勤的《全球人工智能发展白皮书》预测,到2025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超过6万亿美元。面对数字经济的发展机遇,多个国家和地区将人工智能列为优先发展的国家战略,在政策和资源上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重视,各大科技巨头也纷纷布局。面对机遇与挑战,加强人工智能领域合作、实现共赢的呼声越来越强。德国SAP公司全球CEO克里安表示,中国已经成为科技创新的温床,正在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全球超级大国。“我们期待在未来继续发展我们的业务并加强合作。”“智能互联的未来需要多家企业的合作。”高通总裁安萌表示,高通一直致力于在全球生态系统内实现合作,并在合作中创造新的生态。技术。该公司已经与全球和中国的许多领先公司合作,利用5G和AI推动多个行业的创新和增长。据了解,围绕5G和AI,高通创投投资了超过60家中国企业,其中不少已成为在行业内具有强大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特斯拉CEO马斯克透露,正在中国建立相关工程团队,预计未来上海工厂将使用更多智能软件。“我们会在中国做很多原创工程开发,而不仅仅是简单地将美国的东西搬到中国。”“人工智能跨越国界,需要国际合作,人工智能的未来一定是大爱(AI)无疆。”商汤科技董事长汤晓鸥表示,人工智能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学术领域。人工智能不仅跨越学术研究领域、产业应用行业,更跨越学术界和产业界。最重要的是,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需要各个领域的学者、各个行业的工程师、各个国家的研究人员紧密合作,共同努力。苗圩表示,加快发展人工智能是产业优化升级、增进人类福祉的重要抓手。坚持开放合作是必由之路,也是全球共识。要汇聚全球智慧,加强人工智能相关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支撑新一代人工智能行稳致远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