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为腾讯研究院法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兼首席研究员蔡雄山演讲实录:很多时候我们会把人工智能理解为机器人。这是大家比较简单的理解。事实上,人工智能现在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比如现在的地图导航,我说我想到哪里,它就可以指引到哪里。这就是人工智能的语音识别应用。扫地时可以避开障碍物的扫地机器人。目前最大的问题是,扫地机器人虽然可以避开障碍物,但无法区分地面是否扫过,仍需人工操作。所以现在有人说:“现在人工智能主要还是靠人工智能。”打开手机APP,所有的APP基本上都有人工智能,比如人脸识别、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等等,都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不要狭隘地把人工智能理解为机器人。人工智能已经深入我们的生活。人工智能的问题人工智能不是神话,也不是笑话。那么人工智能时代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法律问题或者制度问题呢?请读两首诗,都叫《偶得》,一首是人工智能写的,另一首是宋代诗人秦观,哪首诗是机器写的?很多文学修养好的人会认为右边这首诗不可能出自秦观之手,因为“水晕天”“晕”似乎不符合古典诗词的神韵.但右边的诗是宋代诗人秦观写的,而左边工整的诗是机器写的。那么问题来了。左边的诗无疑是有创意的。这首诗的知识产权属于谁?是机器还是操作机器的人?人工智能的法律边界的故事并不遥远。微软机器人小冰,它出版了一本名为《当阳光失去了玻璃》的诗集,共有100多首诗,由小冰署名。但是小冰是一款软件,怎么解决呢?他们将问题提交给一家律师事务所,以寻求合法的答案。那么未来,当机器可以写诗作文的时候,知识产权属于谁呢?当达到版权创作标准时,知识产权归谁所有?这就是产权问题。与产权相关的另一个问题是数据问题。很多科学家表示,目前的人工智能主要是通过大数据的喂养来实现的。那么在人类农业社会中,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就是土地和房屋,最重要的法律制度就是产权制度。在工业时代,最重要的东西不一定是土地和房子,而是知识产权,比如商标、专利等。比如可口可乐的商标是无价的,最重要的法律制度制定就是知识产权系统。人工智能时代,数据就像传统工业时代的石油和天然气。数据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生产资料。在这个时代,最重要的系统就是与数据相关的系统。例如,个人数据应该如何保护;数据属于企业还是消费者;数据可以交易吗?这些制度都与数据有关,是人工智能时代非常重要的法律制度。而这个制度现在全世界都在讨论,中国也有很多案例。目前还没有特别明确的规定,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我再举个例子,跟责任有关。比如现在的无人驾驶汽车,无人驾驶汽车出了车祸谁来负责?问题的复杂性在于,传统上是汽车销售商和制造商,但当机器可以学习时,自动驾驶系统也在不断完善。很多时候我们找不到事故的原因,因为机器通过深度学习有非常复杂的算法,我们找不到事故的原因,那么谁来承担责任呢?比如传统上,交通事故是有刑事责任的,那么当无人驾驶汽车造成交通事故时,谁来承担刑事责任呢?是汽车制造商的老板吗?这也是对传统法律框架的挑战。人工智能时代会不会给我们的法律主体带来一些挑战?众所周知,法律上有两种主体,即自然人和法人。公司是一个虚构的法律主体。等到有一天人工智能发展起来,它的智能和人一样时,机器人还能成为法律主体吗?这也是一个可以考虑的问题。机器人可以拥有财产吗?可以讨论吗?坠入爱河?我能有投票权吗?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当然还很遥远,但是一些国家已经开始讨论了。例如,欧盟去年提出,能否赋予机器人电子人格,使其享有权利、承担义务。我想说的是,从产权、责任、法律主体等方面来看,人工智能时代给传统制度带来了一些挑战。机器人威胁论但一般来说,这些挑战都可以通过理性思考和系统设置来解决。最后我想说,关于人工智能将如何毁灭人类,众说纷纭,也有一些威胁论。其实我觉得我们真正担心的应该是人。我们不必担心机器会变得像人类一样聪明。我们真正应该担心的是,人类会变得像机器一样没有感情,非常麻木,没有价值观。这样的世界是一个可怕的世界。我们应该带着一些美好的价值向往进入人工智能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