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片服务器是一个高可用、高密度的服务器平台,专为特殊应用行业和高密度计算机环境而设计。它的主要结构是一个很大的主机箱,里面可以插很多“刀片”,每个“刀片”其实就是一块系统主板。他们可以通过“板载”硬盘启动自己的操作系统,如WindowsNT/2000、Linux等,类似于个人服务器。在这种模式下,每块主板运行自己的系统,服务于指定的不同用户群,互不相关。 刀片增长迅猛,HPE一马当先 现在我们看到市场上的刀片服务器数不胜数,厂商的产品大多都是基于一两个机箱推出各式各样的“刀片”超高计算密度的产品,更符合行业用户的特殊需求。IDC数据显示,虽然受全球经济环境影响,企业对IT基础设施的投资开始放缓,但在过去10年里,刀片服务器的出货量一直保持稳定增长。过去10年,刀片服务器出货量从2005年的49.1万台增长到99.4万台,近10年复合年增长率达到7.4%。 其中,HPE刀片服务器在全球市场稳居龙头地位,长期保持40%以上的市场份额,并从2006年开始占据刀片服务器销量第一的位置市场10年。 新华三集团紫光华山科技有限公司工业标准服务器事业部产品总监周涛表示:整个服务器形态从最早的传统IT孤岛架构,发展到融合,再到超融合.融入到超融合的变化中,其实更强调的是软件定义。 确实,从最早的软件统一管理形成融合系统,到软件定义存储形成超融合系统。未来软件将定义一切,包括软件定义网络、软件定义计算,将形成下一代产品形态。在这方面,惠普也走在了行业的前列。 刀片服务器走向软件定义 15年的发展,如今刀片“进化”到什么程度了?按照周涛的说法,今天的刀片系统包括了一个机箱里的所有部件,我们称它为刀片服务器这个词不太准确,应该叫刀片系统。刀片系统是作为一个系统存在的,需要重新开发集成,对所有设备进行简单统一的管理和部署。不仅是服务器,存储、交换,甚至能源和能耗都可以统一管理,实现快速部署,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多年前刀片服务器本身的存在问世时,就一直在客户业务快速变化的基础上不断发展。 今天所有的产品都是以计算为中心的。它主要以CPU为主,旁边还有内存、硬盘、网络来连接。未来可能形成的不是单台服务器,而是刀片系统,有存储单元、CPU单元、内存单元,每一个单元都是一个碎片化的资源池,通过完整的软件定义来实现。 高性能计算也需要刀片 对于传统的数据中心来说,互联互通的需求并不那么迫切,因为只是简单的数据访问;但是对于一个超算中心来说,所有的计算之间是有迭代关系的。它需要每个服务器以及服务器之间的连接,这确实会增加攻击的延迟,因此刀片更适合。我们知道,只要所有这些连接都是有线的,就会有延迟。只要连接器会造成信号衰减和信号延迟,这些都会影响超级计算中心的部分性能。 谈到高性能计算,周涛表示,刀片机箱通过背板连接和切换,通过PCD布线和铜箔连接。未来可能会有更先进的连接技术,可以通过更先进的微技术实现更高速的互连,这种通过刀片背板进行切换的模式更适合超算平台生存。 我们也看到很多大型超算平台今天还在继续使用刀片系统。惠普和新华三也非常关注中国的超级计算。比如在航天动力研究院,大规模的部署都是在C系列刀??片服务器上。 BladeSystem经历了15年的发展,如今正全面走向软件定义、集中管理、云计算和超算平台。对于中国市场,IDC指出,中国“十三五”规划的实施将进一步推动刀片服务器在中国市场的普及。市场前景巨大,叶片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大,面向应用的变革仍在继续。让我们继续关注像H3C这样的国产系统的快速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