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微软和谷歌全力争夺全球云基础设施市场份额。在公共云世界中,基础设施位置绝对是一个大问题。云数据中心的数量和确切位置将对延迟水平产生巨大影响——而且由于各国的法规差异很大,全球规模要求供应商在世界各地建设设施。例如,欧洲境内的所有数据处理流程都需要严格控制客户数据的存储位置。建立地理上分散的数据中心,已经成为目前三大公有云服务商,即AmazonWebServices、MicrosoftAzure、GoogleCloudPlatform的共识。需要注意的是,这里讨论的并不是哪家供应商拥有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容量规模——AWS在这方面远远落后于所有其他竞争对手。我们今天想要关注的只是每个公有云解决方案如何满足客户的实际需求——无论他们身处世界何处。毫不奇怪,美国大陆拥有最大的公共云设施规模和客户密度,这导致每个主要提供商都建立了大量的“区域”——具体来说,托管足够数量数据中心的区域。提供强大可靠的公有云服务,即使其中一个数据中心出现故障,也不会严重影响客户的使用。先从两大领先的公有云提供商说起:AWS在美国有四大服务区域,而Azure在美国有五个服务区域,所以两者在地理覆盖范围上大致相当(虽然两者的具体位置不同。区别).这张地图显示了三大云服务提供商的全球基础设施位置,包括AmazonWebServices(橙色)、MicrosoftAzure(蓝色)和GoogleCloudPlatform(红色)。每个气球图标代表一个“区域”或服务区。Azure在全球覆盖方面具有优势,但AWS的资源容量总和要优越得多。最近几周,我们看到AWS和Azure都宣布了在英国、德国、印度和韩国的新服务区域。过去几年,亚洲已成为公有云基础设施扩张的主要地点。其中,AWS已覆盖四大地理位置,Azure拥有九大服务区域。不过,欧洲服务提供商的发展步伐似乎比较缓慢。AWS长期以来在爱尔兰只有一个服务区域,最近才决定在法兰克福启动另一个项目。或许在不久的将来,Azure和AWS都会建立伦敦服务区,这将使欧洲的服务区数量达到同样的三个。云服务巨头展开新一轮交锋,但地利之争正在白热化。AWS和Azure显然已经开始响应客户的请求。云服务成为核心业务:不仅为亚马逊带来数十亿美元的年收入,也成为微软未来发展战略的一大重点。而且,两家公司都有资源和业务规模,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部署更多新的基础设施系统。客户需求的影响也直接体现在AWS和Azure在中国的扩张活动中。两家公司都为中国的企业客户设计了本地解决方案,完全独立于全球产品。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了很多年,但外界往往意识不到。这一领域的黑马是谷歌,最近刚刚在美国建立了第二个服务区,全球服务区数量为四个。与AWS的11个服务区域(包括已经公布的印度、韩国、伦敦)和Azure的20个区域相比,谷歌目前在中国没有任何业务(尽管可能会通过谈判试图重返中国这个市场)和所有主要数据中心都位于美国大陆(加上四个欧洲数据中心和两个亚洲数据中心,但其中只有一个是云平台的一部分)。这些基础设施只能辅助谷歌的广告业务,而不能支持其谷歌云平台。谷歌拥有在公有云领域占据主动的人才储备、规模优势和经济资源。此外,该公司在过去一个月发出了明确的信号——谷歌高级副总裁UrsH?lzle预测,谷歌的云收入将在未来五年内超过其广告业务,而就在上周该公司还宣布了行业传奇与VMware的合作。-创始人黛安格林将领导谷歌的云部门。如此积极的举措其实也在情理之中,毕竟公有云将成为未来商业计算的发展方向。广泛的地域多样性对客户体验很重要,因为这使他们能够享受公共云工作负载的最佳性能,同时确保他们的数据驻留在他们的实际需求和监管政策不冲突的国家/地区。为了未来更好地服务更多的企业客户,全球定位成为了这场科技大战的重要前沿阵地之一。原标题:全球定位战:亚马逊vs.微软vs.谷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