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爆的产品总是伴随着各种谣言。本期小编盘点了手机行业常见的五种谣言,看看你有没有中招?1、手机辐射对人体的危害早在很久以前,网上就一直流传着一个谣言:手机辐射危害很大,尤其是打电话的时候,手机辐射很容易影响脑,甚至致癌,这引起了广大市民的关注。其实,手机作为电子产品,肯定是有辐射的,只是这些标准都严格控制在国家标准范围内。我们在购买手机的时候,手机的说明书上通常都会有产品中有害物质含量和辐射的说明。电磁辐射吸收率(SAR)的最大值一般控制在2.0W/kg,严格按照国家GB21288-2007的要求。因此,只要手机没有质量问题,一般是不存在辐射致癌的。手机附带的辐射和有害物质说明此外,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已将包括手机辐射在内的“射频电磁波”列为2B类致癌物。也就是说,射频电磁波与癌症之间可能存在因果关系,但证据还不充分。所以,大家可以完全安心的使用手机,但是需要说明的是,手机一定要“用得起,放得下”,否则长时间低头玩手机,可能会引发颈椎病.将卡和手机放在一起会消磁。有时候我们把身份证或者银行卡放在一起的时候,总会有人小心提醒我们不要把两者放在一起,这样会导致身份证或者银行卡消磁无法使用。其实这也是一个问题。谣言。首先需要说明的是,银行卡消磁需要对背面有磁条的银行卡进行消磁。由于磁条银行卡的安全性较差,目前大部分银行已统一采用IC芯片银行卡。其次,手机工作时主要依靠电磁波。手机发出的电磁波频率在UHF频段的850MHz和微波频段的2.4GHz之间。该频率范围内的电磁波的主要能量场是电场,不会产生足够的磁场来改变银行卡上的磁条信息。因此不会消磁。至于有IC芯片的银行卡就不用担心了,因为IC芯片相当于微芯片内存,就像你把手机和内存放在一起说内存会消磁一样。根本没有消磁之类的东西。.3、新手机一定要充放电3次,才能发挥最佳的续航能力。买了新手机后,是不是经常听到销售人员说新手机必须充放电3次才能发挥最佳续航?这也是人们的误解之一。早期生产的手机,电池多为镍氢电池,具有记忆效应,所以充放电完全有助于电池寿命,这是事实。然而,现代智能手机使用的电池是锂电池。锂电池没有记忆效应,但有寿命次数限制。通常,完全充电和放电会降低锂电池的寿命。因此,一般情况下,不建议对锂电池手机进行频繁充放电。其实就是电量20%左右就可以充电,电量90%左右就可以结束了。锂离子电池经常充电,但有助于激发电池内的电子活动,延长电子的使用寿命。4、手机像素越高,照片质量越好。自从手机进入相机时代以来,手机的像素一直在突破新的高度。最早的手机像素差只有30万,后来200万、320万、500万。、800万、1200万、现在的1亿像素。似乎大家都认为,只要像素越高,拍出的照片质量就会越好。其实一部手机的成像不仅仅是像素决定的,还需要其他模块的综合测量。涉及光学传感器、摄像头模组、镜头、图像处理器等,此外还涉及软件层面的调优和算法。好的照片,并不是说手机镜头的像素数越高,拍出的照片质量就越好。5、手机功率越低,辐射越高。我们经常听人说手机功率越低辐射越高,因为手机功率越低,手机发出的辐射就越多。事实上,情况并非如此。手机的辐射只与信号强度有关。信号越低,辐射越强。以现代手机的GSM通信为例。工作在1800MHz时,其最大辐射峰值为1W,最小功率为1mW。当然,这是在信号最弱的地方,比如地下室和地铁。现在,进入5G时代后,手机的辐射极低。4G手机最大辐射功率仅为100mW,比GSM手机低100倍。如今,手机作为现代科技的产物,已经随处可见,所以国家将健康和辐射危害严格控制在标准范围内,但大家也不要一直盯着手机看。手机虽然不会致癌,但长时间低头看手机容易引发颈椎病,儿童对眼睛的伤害更大,尤其是在弱光环境下使用Amloed手机,合理安排时间,切记不要沉迷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