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仍然是一条很少有人走过的路。在这条充满艰辛的道路上,有人跌入沙场,有人坚持了下来。在推进物联网项目的过程中,企业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一家公司能走多远,往往不是取决于他们有多少问题,而是取决于他们看待问题的方式。面对不同的人处理问题或挫折的不同方式,斯坦福大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提出了“成长心态”的概念。她认为有两种心态:成长型心态和固定型心态。固定型思维的人认为人的能力是固定的,要么做得到,要么做不到。一旦失败,他们往往会否定自己,不愿进行新的尝试;具有成长心态的人认为事情是不断变化的。发展,自我发展,失败是暂时的,随着你不断应对新事物,你的能力会不断得到提升。爱迪生是成长型思维的代表。在发明电灯时,他尝试了数千种材料来制作灯丝,但都失败了。面对别人的嘲笑,他说:“我没有失败,我只是找到了一万种行不通的方法。”这些走不通的路是时代的馈赠,比成功的经验更值得细细推敲。在跟踪物联网行业发展的过程中,我不断看到初创公司终止运营,或者物联网项目变成僵尸。在这篇文章中,我将选择一些典型代表,让我们以“事前剖析”的态度,想象一个项目在未来“死亡”,并总结“是什么杀死了它”的各种死亡原因。本文摘录遇到各类问题的企业或项目,类别包括:AR增强现实C2M个性化制造物联网平台/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边缘计算设备/物联网硬件1.AR增强现实9月16日,成立成立10年、融资逾2.75亿美元的AR(增强现实)公司Daqri宣布倒闭。这是一家长期深耕AR领域的公司。Daqri以专注于企业级智能眼镜而闻名。2017年成功获得2.6亿美元投资。除了智能眼镜,Daqri还为企业生产工业级智能耳机。前不久,DaqriCEO宣布2020年预计出货数万片AR眼镜。然而,剧情急转直下,Daqri的智能眼镜和Worksense云解决方案已于9月底下线.Daqri并不是唯一一家停止运营的AR公司。AR耳机公司OsterhoutDesignGroup(ODG)自1999年成立以来已筹集了5800万美元的投资资金。在与MagicLeap、Facebook和其他公司的收购谈判失败后,该公司今年也关门大吉。另一家AR初创公司Meta在从腾讯和其他风险投资公司筹集了7300万美元后,今年早些时候也宣布现金流中断。事后分析:区分炒作和现实。业界普遍看好AR的发展前景,5G时代的到来将有助于充分释放AR的力量,尤其是在B2B领域。根据IDC数据,预计从2019年开始,工业领域的AR支出将超过消费领域。到2023年,工业AR支出将是消费者支出的三倍。部分原因是基于项目的出货方式使得在ToB领域开始AR开发变得更加容易。图片来源:IDC全球半年度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支出指南,2019年5月然而,当我们从远处回头看时,许多AR公司正在苦苦挣扎,因为AR眼镜还远未成熟。开发AR硬件的成本和难度都很高。AR需要与现实世界交互。物体检测可以通过机器学习模型来完成,但这会造成延迟,使大脑感到恶心和呕吐。现阶段,AR创业公司的发展非常依赖投资。2012-2016年,以谷歌眼镜的发布为标志性事件,AR初创企业的融资热潮持续不断,2014-2016年增速甚至达到236%。不过,2017年前后,AR领域的投资逐渐回归理性。业界普遍形成共识,AR是一个依赖强大技术护城河的慢速行业,在技术积累过程中需要耐心等待风口。具体到每家公司,在这个漫长的蓄势待发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以Daqri为例,一位曾亲眼目睹公司从12人疯狂扩张到300人的前员工透露,虽然Daqri招聘了很多优秀人才,但内部沟通存在巨大问题:“当洛杉矶的团队建立在Android系统,在AR头盔出现的时候,旧金山所有的视觉科学家都在iOS上工作,这使得所有开发的技术都没有用。”最终,数亿美元迅速“烧毁”,只留下一声叹息2.C2M个性化制造C2M的全称是CustomertoManufacturer,即直接面向消费者的制造。C2M产品不一定具有技术特征。之所以列入这一类,是因为C2M的发展与物联网、工业互联网息息相关。C2M需要借助最新的物联网技术,解决个性化定制的灵活性与量产才有的效率提升之间的矛盾。在C2M模式下,消费者深度参与整个制造过程,制造商可以根据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定制产品。最成熟的行业包括鞋类、服装和家具。但这种模式的问题在于,如果不能带来后端的利润提升,那么前端产线的技改意义何在?今年3月,成立10年的球鞋定制品牌“猎食”(Prey)落下帷幕。在其早期阶段,“猎物”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他们为消费者提供舒适的定制鞋类,可以从脚趾类型到脚跟类型,从脚跟宽度到高度进行定制。前期Prey主要通过口碑拓展女鞋定制业务。获客成本低,交期控制在2周以内,不收取定制费用。公司成立两年半即实现盈亏平衡。为了进一步拓展大众市场,Prey接受了Nordstrom的投资,建立了自己的工厂和分销网络,并做好了将公司收入扩大到1亿美元的充分准备。然而,与Prey进行的市场调查结论相反,大众市场对定制鞋并没有表现出很高的热情。再看国内,定制服装生产企业青岛酷特于2019年上半年正式递交招股书,拟通过创业板发行6000万股,预计募资4.17亿元,将用于新增柔性智能工厂、智能物流仓储、大数据及研发中心综合体建设项目,但无后续。青岛酷特的关联方——红领集团,一家十几年前就开始转型的传统服装生产企业,是众多大企业争相参观学习的对象。红领集团将部分资产、设备和业务转让给青岛酷特后,连同原下属红领服饰、红领制衣一起注销。与上市申请同时披露的还有酷特的真实财务业绩。2018年上半年个性化定制业务占总营业收入不足10%。虽然酷特智能已经为C端客户打造了自己的定制酷特云澜APP和微信小程序定制入口,但招股书显示,订单显着减少。一个事实是贴牌生产仍然是公司营业收入的主要来源,占比超过60%。而这也导致了公司的毛利率甚至低于同行业的公司。值得注意的是,该公司一直声称,由于上述颠覆性改革,其企业效率直接提升了20%,员工收入因此比行业平均水平高出20%。事前剖析:忽略用户的消费惯性。各种物联网技术的进步降低了收集消费者需求和物理数据的成本。同时,一批制造企业具备柔性生产的技术能力,成为C2M模式的底层推动力。虽然以充分追求个性化风格和设计风格为目标的C2M定制产品可能是一种深刻影响消费习惯的未来模式,但现阶段C2M对消费者需求的满足并不普遍。Prey联合创始人迈克尔·福克斯在博客中分析了公司失败的原因:普通消费者不想把精力花在定制产品上,他们更愿意追随明星、大V或网红的潮流,购买知名品牌的最新款式。随着个性化定制产品的丰富,必然需要更多具备设计和“带货”能力的大V来推动企业的发展,这是目前的瓶颈。对于没有C端客户经验的初创企业来说,这可能是致命的。对于采用C2M模式的企业来说,要想提升自建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寻找新的流量入口是需要日积月累解决的核心问题。另外,C2M模式的业务操作复杂,固定成本高,需要通过放量来实现收支平衡。如果重新来过,Prey的Michael提到他不会选择盲目扩张,而是暂时安顿下来,做一个小而美的公司,为小众的早期客户提供服务。3、物联网平台/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2019年初,三星低调宣布解散Artik物联网平台团队,停止开展相关业务。Artik物联网平台于2015年推出,是集软件、硬件和云服务为一体的集成平台,专为量产家电而设计。截至2018年底,已有85家合作伙伴与Artik建立合作,但市场上真正使用Artik平台的家电产品并不多。根据研究机构IoTAnalytics的数据,全球物联网平台的数量在鼎盛时期达到了450个,但在过去的一年中,有三分之一的平台正在关闭或成为僵尸。一些传统企业试图通过搭建物联网平台或打造物联网部门,通过数字化转型提升核心竞争力,但都未能如愿。GE物联网平台Predix的故事,想必大家耳熟能详。除了GE,失败名单上还有一长串难兄难弟:玩具公司乐高最近宣布放弃数字设计师计划;运动品牌耐克早早就裁掉了数字硬件设备部门;全球最佳数字奢侈品牌”,但业绩并没有提升;福特大力投入数字化转型,导致公司成本大幅上升,股价表现也受到拖累……类似的案例在国内并不少见。例如,沉阳机床是世界第一的机床企业。在智能化方向,神机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当时,神机研发的i5智能数控系统,堪称开启工业4.0变革之先河。然而,智能化转型之路并没有阻止沉阳机床业绩的下滑。7月中旬,沉阳机床2019年半年度业绩预告称,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1亿元至14.5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4456%-5843%。去年同期。7月底,沉阳机床申请重组。沉阳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接受沉阳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及其8家子公司的重组。事前剖析:看好拳脚相加的平台,看不起应用和商业生态。物联网平台或数字化转型所起到的作用往往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传统企业业绩下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数字化转型无法扭转局面。如果你为了数字化而忽视了原有的业务,那你就进入了另一个极端。一方面,技术的演进离不开市场的发展周期。物联网平台的基础是否牢固取决于应用而不是平台。最终,物联网应用方将从鱼龙混杂中认清真平台,戳破虚假繁荣。一个没有找到持续供血能力的物联网平台是很难长期生存的。另一方面,传统企业渴望实现新的智能化业务可以理解,但我不能认同。在之前的文章《工业互联网+5G,“王炸”还是“对三”?》中,我分析了沉阳机床在智能化战略规划上的不合理因素。沉机在未验证老客户购买新服务的意愿和习惯的情况下,急于推广“制造即服务MaaS”业务。销售模式。i5的销售不是传统方式,而是采用租赁模式,即按使用时间、价值或工件计费。这种销售模式是对i5远程监控能力和公司销售管理能力的挑战。如果对于计算使用时间和产值的各项指标尚未达成市场共识,这种租赁模式很可能面临还款困难,产生巨大的坏账风险,使公司的债务滚雪球越滚越大.4.边缘计算设备/物联网硬件虽然每一台物联网设备在问世之前都经过精心打磨,但依然无法改变其中一部分的命运。每个物联网硬件都有故障案例:智能手表、智能门锁、智能行李箱、智能酒瓶、智能烟雾报警器、智能助听器……无一幸免。网红无人机或机器人是大规模祭祀的重灾区。Airware曾经是资金最多的无人机初创公司,最初是无人机的云软件和自动驾驶系统的先驱。早期的用例包括飞越田野以收集有关作物状况、田间水位、害虫对作物造成的损害、作物接触化学品等的数据。但市场反馈表明,这些数据无法转化为价值,大多数农民还没有准备好如何使用这些信息。由于投资者对精准农业的兴趣减弱,该公司于9月关闭,迫使Airware转向其他应用,例如无人机使用咨询。今年早些时候,另一家无人机公司、成立11年的CyPhyWorks宣布更名为AriaInsights,并从开发硬件转向开发无人机数据分析软件。3月,该公司在筹集到39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后关门大吉。10月9日,FLIRCorporation宣布收购AriaInsights的知识产权和部分运营资产。CyPhyWorks更名为AriaInsights的初衷是因为他们发现很多用户都在使用无人机收集和存储大量信息,因此AriaInsights希望更多地关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帮助用户转型这些数据转化为洞察力、分析和决策。但市场上能提供相关数据服务的合作伙伴太少,公司难逃倒闭的命运。放眼机器人领域,Anki也在今年4月破产,距全球智能家居社交机器人鼻祖Jibo和Kuri破产不到一年。Anki曾获得风投机构2亿美元资金,推出了Overdrive、Cozmo等代表产品,至今已售出650万台设备。其中,Cozmo是2017年亚马逊上最畅销的玩具,曾拥有超过15000名开发者用户。尽管如此,开发能够长期吸引注意力的产品并不容易。所有社交机器人公司都在努力为他们的产品创造长期吸引人的用例。然而,在消费者看来通常是过时的乐趣,因此大多数产品很快就会过时。这也是那些公司难以成功的原因之一。一些工业机器人企业也难逃厄运。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在2010年投资了8轮。机器人公司RethinkRobotics于去年底倒闭。今年早些时候,丹麦机器人制造商BlueWorkforce申请破产。公司成立于2012年,主要为中小企业提供物美价廉的机器人。公司在自动化技术上进行了一系列基础性创新,推出了用于取放作业的并联机器人,主要应用于食品加工行业。事前剖析:产品虽好,但无法创造独特价值。技术实施难度高并不自动等同于市场采购需求高。价格过高、过度包装和可用性差是物联网硬件故障的迹象。物联网硬件本质上是一个生态载体和入口。无论是B2C的智能家居,还是B2B的智能产业,靠一家公司支撑全产业链无异于天方夜谭。有数据采集却没有服务生态,语音交互技术不成熟,应用与客户需求场景匹配度不高……这些残酷的现实中的任何一个,都足以让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初创企业一贫如洗。与其用最新的技术抱怨自己,不如亲自动手,到一线去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我们应该理性地看到,与物联网整体发展进程所面临的问题一致,边缘计算设备和物联网硬件还处于技术探讨的早期阶段,产业生态尚未形成。尚未成型,配套产品和解决方案不够完善,商业模式有待探索。----写在最后----根据市场研究公司CBInsights的数据分析,70%的创业公司以失败告终。思科曾发布研究报告显示,全球近75%的物联网项目最终都以失败告终。CBInsights进一步分析了101家科技创业公司的失败案例,总结了创业公司失败的前20大主要原因。排在前5位的因素包括投机性市场需求、融资倦怠、团队不力、竞争力不足和定价/成本错误等。最终能够成长为独角兽的企业比例约为1%。走在物联网道路上的人是勇敢的。我们如何判断我们的方向是否正确?如何警惕和纠正?在重要的选择之前进行尸检是最好的策略。让您在正确的时间和正确的地点保持清醒的课程可能是最好的药物。本文摘要:物联网企业死因提炼:分不清炒作与现实。忽略用户的消费惯性。一个满拳绣腿的平台,鄙视应用生态。产品再好,也不能创造独特的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