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Nest创始人:“智能家居”是个伪概念,它们只是“知识之家”

时间:2023-03-12 08:24:19 科技观察

从去年开始,与“智能家居”、“智能硬件”相关的创业开始在中国蓬勃发展。NestLabs无疑是当时该领域全球最大的公司。于是8月左右联系对方面试,对方爽快的答应了。然而,此后的进展并不顺利。受访者从联合创始人兼CEOTonyFadell变成了联合创始人兼副总裁MattRogers,采访大纲也几经变化。终于在去年年底,对方正式拒绝了我的采访。我们都知道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今年1月,谷歌宣布以32亿美元收购Nest。在最近的GigaOMRoadmap大会上,TonyFadell和GigaOM创始人OMMalik聊起了被谷歌收购前后的故事,以及公司在收购后的10个月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同时,他也谈了自己对当前智能家居和智能硬件创业的看法。Nest与谷歌的文化融合:数据驱动和直觉驱动Tony表示,他们去年8月正式开始与谷歌的收购谈判,并于今年2月正式完成收购。在这6个月的时间里,托尼和谷歌高管谈论最多的不是收购的金额,而是如何整合公司文化,如何利用谷歌的庞大资源。谈到收购后Nest的变化,Tony提到了三个方面。首先,有了更多的营销预算,Nest开始有钱做大规模的电视广告。如果Nest还是一家独立的公司,肯定不会有那么多的营销预算;二是Nest可以协调更多的资源,比如他们刚刚拥有了自己的一整栋办公楼;三是Nest在谷歌的支持下收购了Dropcam等多家公司。以上变化都源于Nest被收购后变得更加富有。但托尼更关心维护公司的文化。Tony于1991年来到硅谷,当时他在GeneralMagic,公司的文化对Tony至今影响深远。他说,文化是最可持续的事物之一:产品和公司会发生变化,但文化可以永远存在。例如,Tony说,创业者现在打造的产品,5年后可能不值一提。托尼曾经在苹果公司打造过iPod,但今年早些时候苹果公司宣布停产iPodClassic,他并不后悔,因为继iPod之后已经有了新一代产品iPhone。但文化的维护并不意味着文化将保持不变。Nest已经收购了几家公司,它们的文化将与Nest融合,双方都需要做出适当的改变和适应。同时,加入谷歌后,Nest的企业文化与谷歌的企业文化也将碰撞、融合。说到文化的碰撞,最重要的一点是谷歌是一家数据驱动的公司,所有的决策都是理性的;而Nest更注重设计,公司有很多感性。幸运的是,在加入谷歌之后,Nest可以保持自己的做法,谷歌CEO拉里佩奇也完全理解他们。Tony认为,单纯依赖数据会让人失去直觉,这与用户使用产品的感受有很大关系。但依靠直觉做出决定并不意味着完全放弃数据。Tony提出了一个词:informedintuition,也就是说,你在做决定之前就已经知道了数据,同时在做出决定之后还需要去寻找数据来支持这个决定。但总是,个人直觉占主导地位,而不是从数据出发,做没完没了的AB测试。除了文化的碰撞,Nest和Google也有交集。比如在公司的考核体系方面,Nest采用了??谷歌的OKR考核体系。OKR(ObjectiveandKeyResults)要求员工写下下一季度的目标和关键成果,凡是没有写进指标的都可以拒绝。托尼说这有助于员工学会说“不”。“智能家居”被误用除了提出“会知直觉”之外,托尼还提到“会知家”是“智能家居”的替代品。他认为,智能家居这个词已经被过度使用,“智能”给人的感觉是比人类更聪明,但实际上,这些硬件还远远不能做到。“知家”是指硬件设备和家里的人可以互动交流。Tony认为,很多智能硬件产品是为了智能而智能,或者是为了联网而联网,这其实是没有必要的。最重要的是做出一个能解决问题的产品,这个产品一定要让消费者接受。在GeneralMagic的时候,Tony他们做了“20年前的iPhone”,可以接收邮件,下载应用程序等等,但是因为功能太多太高级,他们花了4个小时来讲解这个产品清楚地告诉消费者有什么用。当时功能比较单一,主打手机通讯录的PalmPilot获得了成功。这实际上是一个时间问题。Tony认为最及时的产品应该是能够解决下一个核心问题的产品,然后在这个产品上进化。例如,iPad并不是突然出现的。在iPad之前,很多公司都尝试过平板产品,但均以失败告终。iPad的成功与iPod和iPhone的铺垫有很大关系。托尼对可能即将到来的智能手表时代持谨慎乐观态度。他认为,智能手表产品最大的挑战在于电池技术。只有在电量有保障的情况下,智能手表才能为人们提供更多的信息,从而发挥更大的作用。他提到,在手表发明之初,人们也需要不断地为它上弦。这似乎是一个有趣的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