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S可靠性为用户的关键负载起到安全可靠的供电作用。UPS的远程监控是其向智能化发展的必然趋势。采用计算机智能管理方式,可实现UPS电源集中监控、集中分析、数据集中处理等主要功能,可将原来有人值守的机房改造为无人值守的远程监控智能监控机房。UPS远程监控系统是利用科技手段改变人员值班方式、改进设备管理模式的必然途径。远程监控系统以计算机为平台,通过软硬件系统,实现设备参数数字化显示、自动抄录和自动报警等功能,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分布式人员值班和设备管理模式,并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某单位目前有5台UPS。由于进货时间早,没有远程监控系统。由于工作需要,现在需要集中监控。经过组织技术力量,完成了某UPS远程监控的设计与应用。下面详细介绍UPS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过程。1、技术特点与功能在UPS供电系统现有设备的基础上,安装数据监控部件——UPS数据采集卡,将设备参数转换成数字信号,通过与计算机通讯实现:遥测:实时-实时监控UPS的各种参数,持续采集、分析、处理和记录;遥信:实时监控设备状态和故障信息。操作人员通过计算机平台上的监控软件与UPS供电系统实现人机对话,利用数据报表进行分析判断,制定科学的改进方案,为用户提供稳定、可靠、优质的电力货源保证。1、技术指标监控系统参数显示每3秒刷新一次,故障报警响应时间小于3秒,每小时自动记录(抄表)一次参数,形成报表。UPS电源参数:输入相电压、线电压、旁路相电压、电流、频率;输出线电压、电流、有功功率、视在功率、功率因数;电池浮充电压、充放电电流;异常记录及报警功能。通讯接口:标准RS-232串行接口。通讯地址(0~31)可设,波特率(2400bps)。2、主要功能UPS远程监控系统的监控软件应功能齐全、实用。其主界面如图1所示。监控软件的主要设计功能如下:(1)监控界面UPS设备与实际UPS系统图一致,各种UPS设备功率参数实时显示在监控界面上,图像直观。(2)声光报警功能当出现电源中断、跳闸、过压、欠压、频率超限等异常情况时,立即发出声音报警,并提示报警内容,并提示报警内容,时间和所有功率参数将自动写入。入数据库。(3)报警时最大化功能当监控界面不是当前窗口或处于最小化状态时,当发生报警时,监控窗口会立即最大化,成为当前窗口,并报警发布。(4)电子值班表根据值班要求自动抄表,记录各UPS设备参数,形成值班报告。(5)历史记录查询和打印功能操作人员可以方便的查询和打印以前发生的故障报警记录,如图2和值班记录。(6)曲线显示功能提供UPS设备参数的历史曲线查询和显示。二、硬件设计与实现1、可行性分析目前,随着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自动化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强电控制的应用技术结合微电子、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产生了可通信的智能模块,即数字监控模块,具有测量、转换、通信和控制等功能,并能与计算机进行通信。经过多方考察,采用REV.AUPS监控模块,性价比高,性价比高,性能可靠,稳定可靠,扩展性强,便于硬件和软件扩展。目前UPS设备运行稳定,满足安装和监控的基本要求。通过从设备和技术方面的分析论证和详细的市场调研,该UPS远程监控系统是可行的,可以在设备上实现。2、硬件系统组成为了实现计算机与监控模块之间的通讯,用信号线连接监控模块的通讯端口,接入由电脑组成的通讯网络,实现监控之间的数据传输主机和监控模块。我们选用的监控模块具有标准的RS-232接口,通讯距离可达1000米。连接电脑前,使用RS-485/232接口转换器与电脑串口连接,实现远程通讯,监控UPS设备。监视器。硬件系统组成如图3所示。三、软件设计与实现1、软件功能设计目前市场上的监控软件无法与本机组的UPS系统相匹配,根本无法使用。可扩展性是设计原则,必须满足功能实用、操作方便、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要求。2、通讯协议系统采用开放的Modbus-RTU协议。监控计算机发送查询信号寻址到一个唯一的终端设备(监控模块),然后将终端设备返回的响应信号反向传输给监控主机。Modbus网络最多支持32个终端设备,通讯地址为0~31,它们并联在通讯线上,波特率为1200~19200bps,可根据需要设置。3、开发工具采用VisualBasic6.0作为开发设计语言编写程序;数据以MicrosoftAccess2000数据库格式存储,系统可在Windows操作系统平台上运行,有利于监控系统的推广应用。四、软件主要流程图远程监控系统监控软件的主要流程如图4所示。软件主要流程示意图四、使用效果及应用前景UPS远程监控系统已投入使用超过一年。系统运行稳定,数据传输准确可靠,报警灵敏,达到了预期目的。该系统的使用为UPS供电系统的使用、维护和管理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模式。扩展性好,最多可连接32个模块终端,方便以后的设备扩展。此外,计算机中存储的丰富的参数信息,不仅可以为设备的正常运行提供强有力的数据基础;健康。该系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系统的功能还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