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美国科技公司重点发布财报的时候,各大巨头也纷纷亮出了最新的成绩单。作为美国科技行业的门面之一,Alphabet(谷歌母公司)给出了一个漂亮的数据,营收618.8亿美元,同比增长62%,净利润185.25亿美元,一年-同比增长166%。盘后股价上涨超过2%。而值得一提的是,在财报公布后的电话会议上,谷歌首席品牌官菲利普辛德勒在展望未来时透露,“谷歌的重点将是创造更好的产品和用户体验,而不仅仅是利用我们的UI/UX搜索反馈,我们的技术和AI能力,也将使用AR将实体店的购物体验转移到线上,让用户在购买前先试用产品。”谷歌要搞AR购物来发力电商业务,这无疑是个大新闻。毕竟对于谷歌来说,在基础广告业务越来越受到监管压力的情况下,开辟新的战场,将战火烧到亚马逊的地盘显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而且它并没有放弃搜索——以前的基础业务。一举建立自己的电子商务企业。不过,谷歌选择AR作为电商业务的切入点,颇为出人意料,也合情合理。没想到,因为AR购物这个概念其实早在几年前就出现了,至少在国内的互联网行业,AR购物早在两年前就出现了,当时新零售概念如火如荼。人、货、场作为电商行业的三大核心要素,新零售除了线下和线上的融合外,“人、货、地”的重构应该是最受关注的概念在各大电商平台。而AR购物也被阿里、京东等电商平台频繁使用,因为他们希望AR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消费场景缺乏的问题。其实网购长期存在的问题就是经验不足。每个人一定都听过这句话,耳听为实,眼见为实。早在PC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就存在一个普遍的情况,即消费者在线下试用后,转而在线下单。这虽然可以凸显电子商务为消费者提供了更低的价格,但显然不能提升购物体验,更不能让消费者在购买前对商品形成直观感受。想必很多有电商平台购物经验的朋友,尤其是网上鞋服店,都知道通常会单独提供尺码不匹配的选项作为退货理由。这其实是因为电商无法给消费者真实的体验,不得不做出妥协,将消费者失误或平台无能带来的麻烦留给了商家。AR是增强现实技术,它以数据和成像技术为基础,以3D形式展现虚拟现实。这项技术的目标是将屏幕上的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有机地结合起来并相互交互。.AR实现的过程是通过摄像头或其他传感器采集真实场景数据,然后将数据传递给处理器进行分析重建,计算虚拟场景与真实场景的融合,最后显示合成图像给用户。将AR技术与电商相结合,阿里淘宝早在2017年就打造了ARBuy+,将商品的3D模型与实景相结合,实时渲染,生成交互式购物环境。眼见为实。2018年年中,京东推出了“AR无界创新联盟”,以及AR化妆镜、AR试衣镜等硬件产品。但为什么AR购物在新零售如火如荼的时候火了起来,到现在还没有成为网购的主流呢?这是因为无论是海外还是国内,电商购物的主要产品都是小件商品,加上相对成熟的物流体系,退换货其实更方便。并且还使消费者能够轻松完成购买决定,而不用担心未来。不管怎么说,买错了就换的心理,让能够帮助用户拥有身临其境体验的AR技术显得鸡肋。不过,宜家开发的AR购物应用程序“IKEAPlace”其实很让人印象深刻。可以通过AR查看家具摆放在家中的实际效果。它还加入了slam技术,让用户提前知道家具的尺寸。合适的。这是因为宜家主要销售家具等高价值、大件的产品,这类产品不仅需要场景化的购物体验,而且运输通常也很麻烦。这时候,AR就可以帮助消费者做出决定。那么,知道AR购物概念过去遇到的问题,谷歌为何在财报电话会议上对外透露会在这方面发力呢?事实上,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谷歌可能是别有用心。由于疫情逐渐常态化,线下购物有所下降。此时,AR购物的推出,正试图将线下卖家吸引到互联网上。网上转账。更重要的是,AR也是谷歌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ARCore是与苹果ARKit并驾齐驱的最大移动AR应用平台。目前,有2.5亿台Android设备支持ARCore。但问题是,尽管谷歌对ARCore不断投入,但这个平台对开发者的吸引力一直不高,原因其实摆在桌面上,就是AR的商业化程度不够高,除了《Pokemon GO》等等。除了少数游戏,AR应用程序几乎不赚钱。消费者虽然不买AR,但对电商很感兴趣。因此,虽然AR购物还没有成为引领新零售概念的驱动力,但它确实是迄今为止AR技术商业化的第一步。最远的方向之一。而通过AR购物来推动AR技术的发展,或许才是谷歌真正希望看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