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虚拟现实(VR)商业化的春天来了

时间:2023-03-21 23:03:04 科技观察

一项技术如果真的有用,一定要和商业结合起来,才能起到提高生产效率,解决生活问题的作用。虚拟现实发展以来,已经形成了以硬件产品、软件算法、内容应用、服务平台为基础的产业链。各大厂商的重心逐渐从技术路线转向产品竞争。2020年,一方面,VR从业者将更具性价比的VR产品推向C端市场;另一方面,探索VR、5G和AI的融合,推出更高效的场景化行业解决方案。技术竞争转向产品竞争当企业的市场竞争由技术竞争转向产品竞争时,这个产业的商业化就会迎来春天。在VR爆发元年之后的第六个年头,VR感知、建模、呈现、交互技术不断取得突破。近两年相关专利申请量超过3万件,为行业创新升级注入强劲动力。产品是技术商业化的最终归宿。基于多年的技术积累,产品形态、体验、成本等方面的争论正成为VR行业的焦点。“加量不加价”是VR用户对2020年主打一体机的评价。Oculus在2020年10月推出了Quest2一体机,与上一代产品相比,不仅内存容量翻倍,分辨率提升50%,芯片性能和刷新率进一步优化。价格也降低了100美元。在读者体验的同时降低体验成本门槛。noloVR在2020年9月推出了4K6DoF一体机NOLOX14K,相比普遍售价4000元的4K6DoF一体机,这款2000多元的产品降低了入门门槛对于用户。据NOLO产品团队介绍,这款一体机基于NOLO自研的跟踪定位技术,节省了技术授权费,因此可以以更低的价格交付给用户。“VR商业化的第一步是让VR终端普及,关键在于VR终端更轻、更小、更便携、好用、时尚、便宜,再加上高质量的内容和解决方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在C端和B端大放异彩。”NOLOVR创始人兼CEO张道宁指出,“在硬件普及的基础上,内容生态会更加繁荣,反哺更多厂商做更轻、更小、更便宜的硬件产品,终将构成良性循环。”VR产业圈。”在一体机逐渐成为主流的同时,墨镜式超短焦VR眼镜成为备受关注的产品形态,基于2019年发布的可折叠墨镜式VR眼镜,华为产品团队通过研究发现,消费者希望VRGlass支持6DoF追踪。在2020世界VR产业大会云峰会上,华为正式发布了6DoF套装,采用Inside-out追踪方案和毫米级定位技术,为用户带来更精准的感知。“未来我们会推出更轻便的AR/VR眼镜,这种轻量化的AR/VR眼镜是消费者更容易接受的产品形态。”技术越来越成熟,这是市场即将爆发的预兆。”硬件是虚拟现实的基础和载体。当足够多的硬件进入市场,软件、内容、服务才能触达用户,形成盈利模式。“当硬件端,包括内容采集端和交互端等成熟之后,跟进就是时间问题。我们确实可以看到硬件越来越轻的过程,成本也在快速下降。我们的AR眼镜将于2020年在韩国上市,售后基于合作和补贴,产品价格已经降到2000元左右,在这个价格下,终端会快速普及,然后产业链的其他环节自然能跟得上。”Nreal创始人兼CEO徐驰表示。长期以来,VR/AR硬件出货量一直处于“小步快跑”的发展模式。据IDC统计,2020年全球AR/VR头显出货量将接近710万台,较2019年增长约23.6%,而2024年这一数字有望达到7671万台,CAGR为81.5%。这种爆炸性局面的出现,离不开一项新兴技术的推波助澜:5G。技术融合深入发展5G与VR是天然的强耦合技术。5G的大带宽和高传输速率可以满足VR内容的渲染和传输需求,为VR设备的普及和体验的提升创造条件。同时,VR是5G区别于4G的典型场景之一。它将改变工作方式和社会体验,开启全新的感知时代。在B端场景,5G+VR/AR打破空间限制,提升远距离协作的准确性和实时性。2020年3月2日,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5G智慧医疗创新中心使用“AR+5G互联网3D数字化新冠肺炎远程会诊系统”对云南省传染病医院的一名患者进行会诊疾病,实现跨地域3D数字影像实时传输。通过360°全景屏,医生可以看到脏器的形态、大小和细微结构,清楚地看到病灶的边缘、本质和直径,从而实现准确诊断。在C端场景,5G+VR/AR正在带来交互体验的变革。2020年4月14日,由中国电信和央视策划的5G+VR+4K直播在“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上线。拍摄珠峰的2路高清摄像头和拍摄珠峰大本营的VR摄像头均架设在海拔5000多米的高空,基于中国电信在中国建设的5G基站。珠穆朗玛峰大本营1号营地。截至2020年4月20日,已有超过600万网友通过VR视角欣赏珠峰全貌。“5G+AI相当于智能世界的左脑,负责逻辑思维。5G+VR/AR相当于智能世界的右脑,负责视觉思维。”何刚说。“2G时代,交互体验主要以文字为主。3G、4G时代,有图片、视频。5G时代,有AR、VR全景体验。其中,VR是模拟的体验现实,而AR是虚拟与现实世界的融合,体验最终会让我们进入一个全新的场景,实现交互体验的革命。在虚拟现实技术迭代中,AI可以在数据采集、压缩、传输、渲染、动作捕捉、语音交互等多个环节发挥作用。2020年2月,数千万“VR观影”贝壳搜房推出,AI技术应用于数据采集、空间重构、智能补洞等环节,更高效地将房屋三维空间转化为VR立体空间。同时,随着距离的快速增长疫情期间的教育,结合AI根据学生信息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的优势和VR可视化抽象概念的能力,成为科大讯飞等企业探索的方向。“VR+AI或将成为终极教育技术,将对未来的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中国工程院院士赵勤平说,“VR和AI技术具有天然的关系,呈现“你有我,我是你”的一体化发展趋势,将有效催生类人助教,促进高水平探究式自适应学习,拓展智能化应用教育场景,推动智慧教育的发展和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