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降价也被骂:运营商能跳出怪圈吗?

时间:2023-03-21 19:29:57 科技观察

中国IDC圈5月19日报道5月15日,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前夕,我国三大电信运营商推出了一项名为“史上最大规模资费调整”的计划。真正回馈社会的措施并没有带来预期的点赞。相反,因为部分条款“不尽如人意”,引起了网友的大量吐槽和批评,消费者并不买账。一段网络表情包形象地反映了人们的感受:“宽带降费提速,马达轰鸣,老百姓无地自容!”而在微信群中广为转发的搞笑图片,则潜移默化地传递着运营商等着被宰的“委屈”。这些笑话中恶搞不少,但暴露出有关部门对网络降费提速认识不统一,缺乏配套行动甚至相互制约的现实,以及消费者太过分的事实。“饿了”降费提速。央企的责任、上市公司的重压和国资考核形成了巨大的错位,值得深思。在“互联网+”成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不打破和改善现有电信市场格局,宽带等信息基础设施供给水平将发生根本性变化;从根本上解决电信企业商业性和公益性的尖锐对立,三大运营商降价挨骂的怪现状将继续存在,网络提速降费仍将面临许多障碍。网络投诉背后的苦涩心歌据新浪科技发起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参与调查的10万余名用户中,近85%的网友对运营商的优惠率不满意,认为新运营商的资费调整方案不够诚意。”。微博话题“三大运营商提速降费”阅读量5972.7万,评论6.3万条。价格不降反升;二是不满三大运营商玩“文字游戏”“流量不清”、可转业务,运营商提出的“数据不清”,并不是所有套餐的数据月底都不清,而是“半年套餐”和“一包”-年包”数据包,但数据的有效期更长,不过过期了还是清零。有网友戏称这是“加量不加价”。客观的说,这次降价方案中运营商采取的措施很多,也确实有很多细节仓促没有仔细考虑,尤其是消费者最关心的“数据未清零”打折很多。对此,就连关心和熟悉通信企业内幕的媒体记者、专家乃至主管部门领导也和很多网友一样提出了中肯的批评,因为他们本身也是消费者。还需要注意的是,网上投诉既有合理的成分,也有不合理的成分。一个又一个的“笑话”,以相当夸张的演技放大了局部问题,掩盖了对降费方案的客观评价。中国移动一口气推出12条提速降费新举措,其中8项降费措施和4大提速工程。预计到2015年底,流量综合资费同比下降35%以上,网络容量和网速将有较大提升,但一个“夜间数据包”可笑。中国联通将移动用户数据流量整体单价下调20%以上。10元的1.5GB低价流量套餐,18元/月的6GB视频定向流量套餐,流量银行平台的流量中转、分享、兑换等举措颇具创新。激怒了。中国电信流量单价下降50%。每GB流量价格低至25元。预计今年流量资费平均下降30%。一个“年度流量包”,让大家不满意,于是吐槽。当一些网友“欣喜若狂”地抱怨“三大运营商欺负老百姓”时,我国通信行业惠民的良好初衷和务实举措却在无形中被“消耗”殆尽。这种极度滑稽的行业形象和极度紧张的公关应该引起重视。运营商是“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的主力军。如果不对相关网络舆论做出回应或引导,任由各种偏见充斥一方而忽视另一方,当企业被舆论描绘成无视公众利益的唯利是图的企业时,行业为何会担此重任?在没有机器的情况下,推进“互联网+”、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面对总理的嘱托和民众对创新的期待,运营企业在短时间内拿出平均30%以上的电价降幅,应该算是辛苦,甚至是“累”。一个鲜为人知的事实是,一些省内企业趁着此次大幅降价,向集团申请变更考核指标或考核方式,随即被拍了回去,要求“自力更生”。如果降价速度过快,但没有像一些经济学家预期的那样带来“薄利多销”,年收入目标将无法实现,一线员工的工资将下沉到县区等基层。到今年年底,经理们肯定会“掉下悬崖”。下降”,他们不是被普通人诟病的高收入高管,为什么一直降价?一方面是经营者割肉降价,一方面是消费者抱怨不断多年来,电信资费形成这样一个“怪圈”并不奇怪。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尚兵在5月15日召开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过去三年来,我国手机流量资费水平下降了约60%,固定宽带资费水平下降了约30%,记者调查了解到,2014年到2019年,中国联通推出了一系列4G套餐,降甚至超过3G套餐,内外套餐单价分别下降60%和70%~80%,中国移动综合流量资费从2012年底的0.229元/MB降至0.099元/MB2015年3月。4G流量套餐门槛下降40%,主流套餐资费下降50%,外包资费下降70%。虽然电信资费已经降了很多多年来,走出一条与油水气价格上涨完全相反的曲线,却始终走在舆论的风口浪尖,消费者就是不买账。比如北京联通,这次50M和100M宽带业务的价格也分别下调了34%和40%。这种降费对于任何国家的任何运营商来说都可以算是“断崖式下跌”。如果他们在除夕期间享受这些折扣,消费者会非常高兴。而这一次,在舆论的推波助澜下,消费者的预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不管你降多少,不是你努力通过技术进步来管理和优化,而是天经地义。跌得越快,越说明你是暴利企业,该骂。对于行业和社会来说,同样的事情“降价”其实不在同一个频道上。例如,在一般人的心目中,网络资费最容易与中国的港澳台地区或新加坡进行比较,但这些岛国经济体的网络建设成本与大陆经济体完全没有可比性。要解开其中的奥秘,需要费一番功夫。在与大陆国家进行比较时,媒体经常以美国的大城市为例。众所周知,美国的运营商众多,不同地区的限制条款差异很大。一两个案例不足以说明问题。略微扩大调查样本,主流公司的主流套餐资费并不明显优于国内主流城市的主流运营商。2015年3月完成的全球运营商抽样显示,以主流的1GB和2GB流量套餐为例,中国移动流量价格比美欧等主要运营商低40%至70%,地区。这时候,专家又出来批评了,按照中国人均国民收入的比例,电信资费太高了。国际电信联盟2014年发布《衡量信息社会报告》时指出,我国移动宽带资费大幅下降,后付费移动宽带资费占人均国民收入的比例在166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104位(从高到低排名).,公众将私营宽带提供商极其优惠的资费水平与三大运营商进行了比较。但人们没有意识到,在每一次重大灾难面前,都是三大运营商不惜重金冲锋陷阵。想尽办法打通国家的命脉,如果只算经济账,成本会高到一般的商业企业承受不起。在一些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省份,龙头运营商的资费往往比欠发达地区高,利润也高,但其中很大一部分用于交叉补贴村到户的巨额投资。——西部广大边远地区的乡村工程。这些现象充分说明,由于缺乏耐心详尽的解释和上级沟通,通信行业为降低资费所做的持续努力并未被消费者充分感知,没有得到全社会的普遍积极响应。是消费者的问题吗?不。网络流量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其产品形态较为复杂,消费过程中用户信息不对称。如果没有对消费过程的实时控制,就很难清晰明了地消费。因此,与水、电、油、气相比,用户对关税更为敏感。长期以来,通信行业非常封闭,充满专业术语的行业思维,没有与大众“畅聊”的互联网思维。用户最关心、反响最强的宽带包月和移动流量套餐一直没有成套。是业界和社会公认的权威的综合计费方式和比价系统。由于缺乏公认的参考标准,难以规范社会对降价水平的预期和满意度。通信企业在计费方式上缺乏创新。有无数的包裹加上叠加的包裹。一旦超额,价格立马上涨,“陷阱”让用户难以承受。提速降费需要社会的共同努力。当互联网成为新时代国家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当“互联网+”成为推动中国经济社会转型的主要动力时,网速和网费成为国家发展的重心,繁荣。.专家指出,提高网速和降低网费是一回事。网速提升的越快,资费越低的基础就越扎实。短期内,运营商可以通过降低利润水平来稀释社会接入成本。从长远来看,解决网费高、网速慢的问题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在一次演讲中系统地回答了“为什么要降低网费”的问题。当前,上网费用高、网速慢已成为制约“互联网+”发展的制度性因素。尤其是对于很多初创企业和创新型企业来说,即使上网费用高一点,很多人也上不去。周教授还指出,提高网速和降低资费不是企业一己之力就能完成的,涉及体制改革和社会方方面面。电信观察人士项立刚表示,作为上市公司,三大运营商的一切行为都必须遵循市场规则,行政命令只能表达意见。只有尽快采用更先进的技术来降低成本,同时增加用户数量实现规模化经营,国资委也有必要降低利润等业绩指标。多位专家认为,在移动互联网和OTT的冲击下,在“营改增”和营销成本降低的影响下,电信企业的发展刚刚进入历史性转折点:主营业务开始持续。结果,整体利润开始下降。转型升级新的增长点尚未出现。此时,大幅增加投资、压低价格无异于落井下石。著名网络评论员方兴东在博客中指出:“总理着急,网民不满,运营商受委屈,看似无解,实则说明我们的传统方法已经失效,而且正确的出路需要更大的勇气,实施更大的改革。”梳理社会各界的批评和建议,可以看出,降费提速问题的复杂性在于国家发展和民众满意的需要,同时要保证运营商的利润,以及国家安全。和长期战略,单靠运营商和通信行业的努力是难以承受的。基础网络的快速发展和跨越式发展是其他行业和领域发展的前提条件,否则,基础网络将成为阻碍电信业发展的短板。电信企业资费水平与全社会利益密切相关。企业仍需更加勇敢务实,提高上网速度,降低上网成本,承担历史责任。其次,国家有关部门应对运营商定位进行反思和调整,彻底解决“互联网+”条件下电信企业公益性和商业性属性的矛盾。基础网络可以进一步明确其公共产品,国家可以用真金白银补贴欠发达地区的网络建设。作为国资委下属的国有骨干企业,三大运营商肩负着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盈利的重任。能否明确将电信运营商定义为公益性央企,使网络升级降费实际效果的考核权重优先于企业运营的考核权重。最后,充分发挥系统优势,通过部门联动、区域合作,加快推进提速降费。当前,运营商提速降费最严峻的挑战不是“盈利”之痛,而是城乡基站建设中遇到的“吃卡需求”,延伸宽带网络线路连接到政府机构、建筑物和社区。”,这实际上大大抬高了全社会的宽带接入成本。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委联合工信部下发了文件和实施细则,但也有实际实施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地方政府应高度重视自身在宽带提速降费过程中的作用,出台更有力的措施,将宽带等信息通信基础设施更普遍纳入城乡规划,对新楼、小区、既有楼的建设进行监管,小区物业管理方相关规定的落地,有力支持了运营商提高网速、降低网费,人们常说的市场化是解决货源问题的好办法和需求。只有市场的力量才能最大限度地激活创新,满足市场的需求。从根本上说,中国电信运营商需要跳出不断降价、挨骂的怪圈,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宽带提速降费要获得新的选择和动力,还需要更加大胆的市场化改革和制度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