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经AI新媒体量子比特(公众号ID:QbitAI)授权转载,转载请联系出处。突如其来的疫情、变幻莫测的国际关系……2020年仅剩3天,黑天鹅事件频发。站在这样的“百年变局”中,面对即将到来的2021年,是挑战还是机遇?对于AI和产业,应该有什么样的应对方法?12月28日,在创新工场北京总部举办的媒体趋势分享会上,创新工场董事长兼CEO李开复博士给出了对2021年的预测:新冠疫情引发了互联网数字化、互联网化、互联网化、数字化。人工智能在全社会,在中国独特的经济环境中,掀起了六大结构性变革,包括硬技术的自主创新、企业降本增效的自动化需求、消费结构变革的在线加速、逆向消费等。周期性行业整合。自动化、国产替代、线上化、医疗行业重塑,这四大领域都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此外,创新工场合伙人杨小龙、吴凯还首次披露了创新工场的新投资赛道——医疗生命科学和工业自动化。借助新基建,这种“新做法”可以说与其他投资机构明显不同。黑天鹅引发六大结构性变化李开复指出,2020年复杂的内外形势引发了中国经济六大结构性变化。变化一:线上/消费结构变化COVID-19疫情加速了中国的线上化进程,迅速改变了中国消费者和企业的运营模式。线上转型加速带来2C、2B机遇:一方面,对众多实体商业企业来说将面临挑战;另一方面,会有更多的线上和OMO线上线下融合的机会,比如电商、在线教育、办公协同、在线咨询、在线娱乐等。变化二:硬科技的自动创新国际化环境已经蔓延到高科技范畴。中国有必要完善自身产业链,在重要技术领域实现自给自足。因此,零部件、工业软件、精密制造等产业将获得长足发展,国产替代将迎来黄金发展期。变化三:政策驱动的产业变革李开复认为,医疗等领域其实是反周期的。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均医疗支出仍低于美国和日本。随着政府进一步加大医疗投入,将会给很多行业带来机遇和变革。变化四:降本增效与自动化疫情压力和经济挑战,将促使更多企业拥抱人工智能和自动化,取代简单重复的劳动,以降本增效。自动化软件可以替代白领工作,自动化机器人技术有望将中国的制造实力推向一个新的全球绝对竞争力水平。变化五:逆周期行业整合经济下行期间,群龙无首、竞争分散的行业将迎来绝佳的整合机会。特别是供应链和物流领域缺乏龙头企业,产业主体结构分散。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一些优秀的企业正在抓住机遇引领产业整合,资本也是推动产业整合的力量。变化六:逆周期流动性目前,全球货币流动性大幅增加,科技概念股的逆周期流动性也在中国出现。大量现金流入推动股市繁荣,这些资金进入头部科技公司,将进一步带动一级市场。李开复对上述变化再次总结:中国正迎来科技驱动产业升级的黄金时代。他认为,过去十年,2C是中国最好的创业机会,美团、拼多多、抖音等2C企业依托互联网和人口红利,成为各自领域的龙头企业。而且,这些企业也是全球格局中的龙头企业,有机会向世界输出中国模式。但与此同时,与先进的2C前端不匹配的是相对落后、劳动密集型的后端。比如双十一、双十二的海量快递,仍然是夫妻店人工打包,没有达到预期的效率和自动化。李开复表示:未来10年中国经济增长的核心驱动力将来自技术驱动的B端效率提升和供给侧创新,产业升级将以ToB创业模式为主导。虽然2021年的四大趋势针对的是最懂技术的TechVC,但“AI不再是创新工场的一个投资方向,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投资工具和赋能手段。”基于此,李开复给出了创新工场应该关注的四大趋势。趋势一:自动化成为企业的升级转型。工业自动化是传统制造业升级改造的必由之路。这也是中国长期保持世界工厂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的增加,如何利用科技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成为保持竞争力的关键点。尤其是在无接触物流、自动化仓储、快速响应供应链、智能制造等领域。趋势二:国产替代是自力更生的必然之路中国硬技术要崛起,国产替代是必然之路。李开复以创新工场为例,表示创新工场更喜欢的模式不是从零开始,而是在行业内建立了基本的业务和盈利模式的公司,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同时,企业要有技术积累,具备替代国外引进技术的潜力和能力。比如在医疗生态链上,中国已经拥有了可以替代很多国外产品的技术。趋势三:线上化加速,教育OMO成主流其中,在线对教育行业影响深远。不仅越来越多的家庭接受在线教育,B端的传统线下机构也在加速线上化。OMO(online-merge-offline,线上线下一体化)成为主流。李开复说:我们发现中国有最好的在线教育,针对幼儿的教学特别有趣。不是人头和白板,而是更多的互动游戏和体验。趋势四:产业重塑,医疗是最大机遇产业重塑是指通过创新的商业模式和先进的技术,推动整个行业的转型升级。李开复分析,在所有重塑行业中,医疗和生命科学行业是最大的机会。目前,中国医疗行业虽然仍落后于欧美,但弯道超车仍有机会。创新工场选择的两条新赛道,为什么?除了“六大结构性变化”和“四大趋势”的交流,创新工场还在本次分享会上首次披露了医疗生命科学和工业自动化两大新赛道。那么,在众多的投资领域中,为什么是这两个呢?首先是工业自动化。杨小龙认为,自动化就是利用软件、人工智能、机器人等,逐步取代工人的重复性工作。工人的重复性工作,基本上是用眼、用手脚、用脑。在很多工作场景中,人工智能几乎可以替代人眼;机器人和无人车技术开始代替部分手脚;在金融等具有大量精准数据的领域,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已经开始替代人脑的部分决策功能。杨小龙介绍了三个案例。比如专注于AI+农业的极飞科技,其产品是高科技无人机和自动驾驶。场景是农业自动化,农业在全球范围内是一个相对标准化的行业。MegaRobot专注于生命科学自动化。近期发布了国内首个智能通用生命科学实验自动化平台“鲲鹏实验室”。SRT软体机器人用颠覆性的技术解决了异形易损产品的抓取问题。SRT机器人研发的抓手效率至少是人工的两倍,灵活的抓手还能准确抓取蓝莓、蛋黄等易碎食品。二是医学生命科学。杨小龙认为,医疗产业在全球社会、经济和技术变革过程中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是近两年创新工场布局的重点方向:创新工场将聚焦医疗市场化、数字化和医疗化。2019年以AI应用为切入点,投资了美心健康、艾登科技、盈科智能、沃比医疗、御果生物等近20个项目,涵盖数据AI、服务、设备、生物制药等多个领域。吴凯表示:2020年是中国医疗健康产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在新冠疫情和中美关系脱钩的双重影响下,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的自主创新和进口替代大大加快。同时,政策的放开也助力了数字医疗的快速发展。△创新工场合伙人吴凯,具体而言,吴凯分析称,中国IVD(体外诊断)市场规模为800亿元,占中国医疗器械领域的11%,中国市场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5.9%,远高于全球市场的5.3%。近两年,国内外资本市场新增近20家中国IVD上市公司,可见该行业的火爆程度,新冠疫情将进一步激发IVD行业的热情。同时,吴凯还指出了中国IVD市场发展的四大趋势:1、普检集中化、自动化;2.快速便捷的去中心化测试;3、公立二级医院迅速崛起;多元化的专检项目结合这样的市场和趋势,创新工场在IVD领域的投资逻辑,首先着眼于在成熟市场选择下一波龙头。创新工场聚焦的第二个重点医疗领域——中国高值耗材市场规模1000亿元。在细分领域,创新工场将聚焦血管介入、骨科植入、神经介入三大细分领域。最后,吴凯表示,创新工场虽然是医疗投资行业的新人,但会充分利用之前在科技创新领域的良好口碑和技术实力。同时,积极整合医疗领域的人才和知识体系,快速打造一支具备专业医疗投资体系和国际化视野的团队,“共同探索中国医疗行业下一个黄金十年的宝贵机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