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带有突出显示的警报。这可能是一篇极其耗眼的文章。近日,谷歌宣布其ChromeLogo进行了8年来的首次设计更新。当新Logo在久等之后问世时,顿时让全世界的用户都傻眼了。给大家看一下新旧标识对比图:第一眼看出区别了吗?不少网友都在吐槽:谷歌浏览器的Logo更新简直就是一场“大家找茬,找谷歌输的游戏”。”。如果你能看到,让我们更难比较2011年、2014年和2022年的最新标志,看看这个设计团队在过去11年里的工作表现:看完之后,我只能说这组老师的设计有点……轻松……这波操作真是让网友坐不住了,网上的吐槽让人笑哭,很多网友表示看不出区别两个Logo,竟然有人在网上发了这样一个emoji。Chrome:我们更新了Logo!我:???网友Ed直接指出:你不说,别人发现不了这个变化。那又怎样这有什么意义呢?这背后的设计元素是什么让人感叹“哇,谷歌更好?”更有网友表示,这位设计师太懒了!“2008年的最好了,看来设计师是在用少即是多(LessisMore)作为越来越懒的借口!”同时他也表示,大众要的是特色,而不是科技公司logo的高相似度!网友RachelHumphrey一点都不像谷歌,倒像是微软。甚至有网友尖锐吐槽:“这种每隔几年就把Logo简化为进步的设计是什么鬼?如果你抛开偏见再看看之前版本的Logo,你会发现新版的更糟.同时缺少功能。请重新考虑这次更新!”最无情的是,推特上的网友们都在为2027年一个搞笑的新ChromeLogo疯狂疯狂——简单到最后!不得不说,这有点小题大做了在线画手的意思。一起看看这几年的设计,Google设计师换Logo的精髓就会浮现!简单来说,在普通人看来,谷歌每隔几年就会将设计简化一点。这不禁提醒人们,谷歌在更换Logo时也是走过同样的套路(这次比Chrome更抢眼,欢迎评论区告诉我们哪里有变化)。尽管认为新ChromeLogo不可思议的用户占据了整个美国社交媒体,但设计师还是挺身而出表示——我们这次做了大量的工作,你看,这里、这里、这里、这里都不一样,充满了别出心裁!设计师自述匠心当人们在网上玩“找茬”的时候,GoogleChrome的Logo背后的设计团队的设计师ElvinHu站了出来,在Twitter上写下了很多关于这个设计的匠心:首先,新标识去掉了红、黄、绿三色界线的阴影,使整个设计从相对立体的图形转变为平面图形。此外,新标识颜色比之前的颜色(注意是略微)浑浊更纯净、更鲜艳。同时,埃尔文表示,设计师调整了三种颜色的比例,以追求更具现代感的设计。埃尔文表示,谷歌的设计团队发现,将特定的绿色和红色并排放置会让人在视觉上感到不舒服,因此新图标采用了非常微妙的渐变,让人在视觉上感到舒适。最后,Chrome的新标志在不同的系统上会有不同的设计。例如,在ChromeOS上,徽标看起来更加丰富多彩。在MacOS上,徽标会有一个小阴影,使其具有“弹出”效果。在Windows10和11上,新Logo的渐变效果会更加明显,从而实现与其他Windows上Logo风格的统一。目前,Chrome开发者版(ChromeCanary)的用户已经可以看到新的Logo。普通用户可能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总之,很多人已经开始怀念2008年那个记忆犹新、个性十足、还没有被扁平化和二维化的3D球形标志了!硅谷Logo的演变史——拟物化与扁平化其实,受到网友质疑的绝对不仅仅是谷歌及其Chrome的Logo更新。在美国科技圈,翻过来的车标随便收拾一下可以说是一辆大车。最近的一次翻车事故来自亚马逊。当时,新Logo一夜之间突然上线,先是打在了希特勒的脸上,然后为了补救,用了一个翻盖贴纸,把人逼疯了。但我们都知道后来发生了什么——人们逐渐习惯了新设计,甚至忘记了带有完整亚马逊字体的复杂标志。亚马逊Logo的变化,其实是顺应了摒弃拟物化,逐渐简化扁平化的趋势。另一个被骂上全球社交媒体热搜的标志是2016年优步的更新。这个问题有点类似于今天的ChromeLogo更新(虽然还是好很多),就是新旧差别很小。设计师的想法大概是简化它的一些功能,让它尽可能的扁平化。在与Uber换标首席设计师ShalinAmin交流的过程中,他向Uber总部的SiliconStars展示了整个设计思路和流程。据他介绍,新标识是55人设计团队历时8个月设计的成果。同时,他还独家向SiliconStars展示了整个设计过程中被否决的logo(第一排四个你能看出区别吗?)关于当时被群嘲的AppLogo,他是这样解释的:“App图标的核心方块是一位(Bit),代表科技,象征着Uber以科技起家。Bit是一个计算机术语,在二进制数字系统中,0和1各是一个位(Bit),也就是数据存储的最小单位。”比特周围的外形象征着我们技术推动的“原子”,即现实世界。用沙林的话来说,这是当地乘客和司机的血肉之躯。正是这种与城市人息息相关、植根于现实社会的优步才是优步的可持续发展。显然,后期的普通用户并不理解这样的深意。是好的设计还是设计师团队的自我放纵?有许多徽标被简化和丢弃。例如,雅虎已经逐渐从具有大量碎片化元素的设计转变为扁平化设计。回首1997年谷歌的第一个标志,很难想象你是一个如此活泼的谷歌!诺基亚早期的标志相当拟物化,后来逐渐转变为简单的字母标志。微软的1975Logo更是让人目不暇接。虽然早期极度复杂的Logo被简化,容易被用户接受,但随着Logo变得非常简单,但为了追求更简单,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和设计师开始怀念曾经复杂多变、充满品牌气息的Skeuomorphic设计特征。越来越多关于复古、拟物化标志设计的讨论在社交网络上蔓延。“大众想要的是与众不同的设计,而不是千篇一律的设计。”网友朱利安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