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非典型的前端年

时间:2023-03-20 23:18:12 科技观察

去年年中晋升后,工作内容发生了一些变化。同时,由于TL是服务端同学,所以团队组成包含了多种技术栈。FY21商业思维有了很大的提升,在前端技术的探索上会和其他技术领域有更多的交集,所以我的FY21是一个非典型的前端年。这篇总结分为两部分:业务:FY21闲鱼内容创作者业务我是怎么做的技术:FY21我在前端技术做了哪些建设和沉淀1业务FY21闲鱼开始重新投入社区内容在这个业务中,我担任社区创客线的技术PM,带领组内的技术同学和业务同学为业务目标努力奋斗。我在整个过程中所做的事情可以用三个词来概括:建立团队、设定目标和做出判断。建立团队在这里,建立团队就是与相关的技术同学和商科同学组成一个“团队”,统一大家的认识,建立相互信任。这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对于R&D的同学,你要站在他的角度去思考,在这个过程中你能给他提供什么样的成长。成长可能是业务理解、技术积累等等。对于商科学生来说,在吸收了他们的投入之后,你要从商业的角度去思考当前的问题是什么,可以用什么手段来解决。手段可以是技术性的,也可以是非技术性的。建立信任是有途径的,但更多是在日常工作中逐渐建立起来的。目标设定目标指导我们的工作不偏离我们想要的商业结果和我们创造的用户价值。在业务发展的过程中,会有各种阶段性的目标,但阶段性的目标都是为了最终的目标,这里需要和商科学生反复聚焦。但是业务上经常会出现一些变化,甚至产品和运营的目标也不完全一致,所以我觉得深入思考目标是什么更重要。目标是自上而下的,所以大家可以先想好闲鱼内容社区的生意怎么做。这里,推荐使用亚马逊的增长飞轮来思考。从增长飞轮来看,创作者(用户)->内容->消费者(用户)->创作者(用户)是整个闭环,而在目前0-1阶段,优质内容的数量是推动增长的关键。但为什么我们只谈做创作者,而不谈优质内容的数量呢?因为业务是通过运营者(创作者)的内容创作来增加优质内容的数量,而大量的创作者更能体现业务的健康度。因此,创作者线的核心目标是创作者规模,本质上是创作者的成长。一开始我按照AppDAU的逻辑拆分,每日创建者数量=今天新增+昨天留存+历史召回。跑了一段时间后,发现这样的拆分是不能对应业务Action的。有几个因素需要考虑:发布内容是一种用户参与成本很高的行为。与App的访问行为不同,参与成本很低,这种行为每天都可能发生。另外,内容发布是一种比较少见的行为,用户一周内发布的天数是有限的。平台提供的独特价值在于,用户有内容发布需求时,会选择在当前平台发布。当前业务0-1阶段,更倾向于追求每日新内容发布总量(即让更多人发布),相对较少关注精细化运营群体的留存.所以后来我建立了一个日(周)新(优质)内容量(人)板,建立了各个发布渠道的效率。这样,通过拆分数据看到的问题/现状就可以对应到业务策略。比如每天的内容创作量增加了,但是优质内容的数量变化不大,说明一些策略促进了用户发布内容,但是优质率下降了。可能是引入的用户没有创造能力,或者策略没有很好的执行。引导用户发布优质内容。业务数据是技术类学生了解业务最简单的途径,也是与业务类学生建立联系的便捷渠道。业务同学看你建的数据报表,过几天可能会问你一个需求,帮助增加某个指标,让你更了解业务的玩法。在这里我建议做业务的同学,如果有可能,一定要亲自去实现关键业务指标及其拆分指标的输出逻辑(SQL),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业务目标背后的构成和逻辑。Makingjudgement做判断是指根据业务理解和目标拆解来判断业务需求,集中投资于ROI高的东西。回到内容创作者这个行业,0-1这个阶段应该关注什么。我们可以先看看创作者的转型之路。首次创作内容的用户成为创作者,能够发布优质内容并持续发布的用户成为核心创作者。商业途径是降低创作门槛,让更多用户可以第一时间发布内容。增加用户激励,让更多用户有动力继续在闲鱼上发布内容。此外,创作者的基础产品基本为零,急需建设。因此,FY21主要围绕这三个方面进行建设:基础产品建设:前端产品:创作者中心(用户教育/活动引导)+我的帖子(内容管理/数据仪表盘)。管理后台:为创作者提供进入、管理、控制的能力。降低门槛:闲鱼宝物转让内容:闲鱼有大量仅供展示不出售的宝物,不具有交易属性,本质上是内容物。我们为用户构建了一个链接,可以将基于内容的产品快速转化为内容,以降低用户的创作成本。整个思路很像一开始闲鱼的一键转售(把在淘宝上购买的商品转成闲鱼的商品)。用户激励:创作者成长系统:由于产品还处于起步阶段,内部激励(内容供给和需求)不能有效激励用户创作。因此,通过创作者成长体系(积分/等级/权益)构建外部激励,刺激用户创作内容,增加市场供给。作为业务线技术PM,我可以从CTO的角度看待内容创作者的业务。在之前的工作中,我并没有把业务考虑得这么全面,这让我成长了很多。回到前端在业务中的作用,目前的前端更多的是创作者业务推广过程中的业务支持,并没有与产出和业务强相关的技术沉淀。这是前端同学的一个特点。他们擅长解决普遍性问题,从定义问题到解决问题都是普遍性的。这方面希望在FY22有所突破,看到业务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技术手段有效解决。2.技术FY21在前端相关技术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四个方向。上面说了,和其他技术领域有一些重叠,但本质上都是通过技术手段解决业务问题。将其他技术领域的思想引入前端,可以拓宽思路,用不同的思路解决问题。前端CEPFY21在前端实现了一套匹配用户复杂行为的规则引擎,主要用于用户增长场景,在用户产生特定行为后进行干预。业务流程拆解为用户实时行为采集、根据规则对实时行为进行复杂计算、用户与前端UI组件接触三个部分,分别对应三个核心模块:事件采集、复杂计算和用户联系。鉴于以上设计目标,为了实现实时访问,将行为的复杂计算放在前端执行;为了实现策略动态化,设计了一个服务器端运行平台来管理所有的策略,收集行为信息,复杂的计算规则,触摸组件的所有信息都从服务器获取;为了实现多容器,实时行为采集和UI组件访问被设计为标准,并在不同的容器环境中实现。另外,由于策略会有跨页面的场景,底层会有数据同步模块同步行为数据和计算状态。整体架构如下图所示。Flutter能力拓展FY21闲鱼社区前端开始尝试使用Flutter进行业务开发。由于FlutterUI编程模型比较接近现代前端,所以前端同学上手Flutter进行UI编程的成本并没有那么高。总的来说,敏感度要强于client学生。除了FlutterUI编程,理解客户端研发模型还有一定的学习成本。Flutter研发体系与前端研发体系有很大区别,是完全分离的。就研发效率而言,前端研发还是要快很多的。目前我们多了一个像Flutter这样的锤子,可以解决一些相关的业务需求,但是未来如何把Flutter和现在的前端研发体系结合起来,需要更多的思考。中后台基础建设FY21闲鱼开始做新内容,需要配合大量运营后台的建设(内容审核、内容管理、创作者管理、流量策略等),因为闲鱼使用以C2C交易为主,中后台建设相对缺失,所以发起了社区后台和前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除了基础工程建设和部分集团能力的引入,FY21我们尝试构建了一套数据模型+标准化协议+一体化建设的快速生产通用页面。大致流程:指定服务器数据模型->指定页面模板->构建修改UI->生成页面。经过多年的发展,闲鱼已经形成了多种技术体系。前端同学开发和使用过Webview、Weex、小程序等各种容器。一方面,前端同学对每个容器的能力和边界不清楚,而容器能力都是老司机传下来的,面对复杂的业务需求时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另一方面,多端容器架构需要高昂的研发和维护成本,并且有多个团队维护和变更,容器能力对于客户端同学来说也是一个黑匣子。因此,在FY21S2,我们开始推进闲鱼的容器运力梳理和系统建设。在FY21,就容器的选择达成了共识。后续前端动态场景的业务开发会逐渐向Webview汇聚,对闲鱼Webview目前的能力和现状进行一轮梳理。FY22将更专注于提升Webview的极致性能和体验,希望能提升闲鱼App的整体用户体验。三未来FY21个人在商业思维上提升了很多,取得了不错的商业成绩,但是从商业到技术的衍生还不够。FY22希望和团队一起入局,提升商业嗅觉,发现业务中的问题,用技术手段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