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区块链技术的未来充满信心,相信它会改变金融机构的运作方式,但我怀疑比特币,我认为比特币不会取代货币。”12月15日,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教授、201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本特·霍姆斯特罗姆出席2018上海金融论坛,并在会后发表演讲与凤凰网独家对话。comFinanceandEconomics区块链、大数据等金融科技专题BengtHolmstrom1949年出生于芬兰首都赫尔辛基,本科就读于赫尔辛基大学,主修数学,获得博士学位29岁进入斯坦福大学,以委托代理理论闻名于经济学界,主要研究契约和激励理论领域.霍尔姆斯特罗姆的理论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被广泛应用于公司治理和流动性领域。他还关注了2008年金融危机中的流动性问题。霍尔姆斯特罗姆自1994年起在麻省理工学院任教和研究。2016年,他因契约理论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但在12月15日的论坛上,霍尔姆斯特罗姆谈的并不是自己的研究理论,而是时下大热的金融科技(FinTech)。在与凤凰网聊大数据、区块链等话题时,霍尔姆斯特罗姆非常激动。看好区块链,怀疑比特币霍尔姆斯特罗姆在上午的演讲中提到了电影《大空头》,该电影根据迈克尔·刘易斯的小说改编,讲述了2008年华尔街一位金融家做空SubprimeCDS,从金融危机中获利的故事。由此,霍姆斯特德引出了货币市场自古以来无法解决的一个问题:信任。他向凤凰网财经解释,货币市场上常见的融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抵押贷款,通过抵押物来避免因缺乏足够的信息而导致的融资信任缺失。“也就是说,如果你到期不还贷款,债权人就会拿走你的抵押品。”第二种方式是风险融资,即由银行或风险投资机构等专业中介机构提供融资服务,因为金融中介机构有能力获得更多需要资金者的信息,同时也为品牌背书信用。在霍姆斯特罗姆看来,区块链技术的前景在于它“可能解决人类历史上最大的问题:信任”。他表示,区块链是一种存储证据的媒介,而且对所有人开放,因此有可能彻底改变金融机构的运作方式。但他也强调,区块链和比特币不是一回事。采访一开始,霍姆斯特罗姆就对凤凰财经做出了明确区分,“需要明确的是,我看好区块链技术,但对比特币持怀疑态度,我不认为比特币会取代货币”因为在其看来,比特币交易的注册流程过于简单,无法保证交易双方注册信息的真实性,而验证其身份信息的服务成本非常高,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大数据创造新的融资方式除了区块链,霍尔姆斯特罗姆还非常看好金融科技和大数据。如果说区块链通过交易透明解决信任危机,那么大数据则通过技术为金融机构提供大量信息,并对重要信息进行筛选和分析。霍尔姆斯特罗姆表示,大数据让资本市场出现了除抵押贷款和风险融资之外的第三种融资方式,即支付宝、微信钱包等互联网产品。“从你的购买、借贷、还款等信息中,我们会分析你的消费习惯。通过分析这些信息,我们可以判断你是否值得信任,给你的融资是否安全可靠。换句话说,如果你能得到financing,上面写着你的creditrating在他们的数据库里面是非常高的,另一方面也绑定了你的还款义务,不然比如说你的信用卡会被cancel,这个信息很重要,我觉得非常有趣,因为人们可以从这些琐碎的信息中分析出如此多有价值的信息。”在霍姆斯特罗姆看来,大数据的创新在于信息的收集不是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而是具有深度学习能力的算法平台。“平台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评估信息,同时获取你的信用评分和你的信用等级,比如支付宝的评分,腾讯也有自己的大数据平台。”大数据的应用也极大地促进了普惠金融。”比如,以前中国西部地区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突然之间,西部地区有了同样的融资机会,金融机构可以获得稳定的贷款。来自贸易、消费等方面的信息流,西部地区因此获得了更多的投资机会。”金融科技威胁银行业的说法“有点陈旧”。霍姆斯特罗姆肯定了阿里巴巴和腾讯这样的企业,金融科技会不会对银行业构成威胁?是的,霍尔姆斯特罗姆告诉凤凰网,银行和新兴金融机构可以共存合作。他以IBM为例,“IBM拥有大量的企业数据,他们也有金融机构为企业提供融资。IBM还同意向其他机构(包括银行)提供自己的数据。“他认为,金融科技的应用会弱化银行的一些功能,但银行仍然是最重要的融资主体,这一功能不会丧失。因此,金融科技将对银行业构成威胁的说法工业实际上是“它变得有点老了。“霍姆斯特罗姆在演讲中提到,瑞银总裁曾告诉他,他担心的不是科技的威胁,而是银行能否找到适合金融科技的新商业模式,并将金融科技融入业务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