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机器人比买机器人好吗?新模式的普及还需“过四关”。推动传统产业快速转型升级。近年来,随着自动化需求的增加、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产业转型需求的不断释放,我国各行业、企业对机器人的应用需求越来越迫切。我国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相对集中的国家之一,对机器人的需求非常旺盛。自2013年以来,我国已连续六年成为世界主要机器人市场。不仅工业机器人的销量和需求量一直位居前列,服务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的应用也不断扩大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时至今日,可以说机器人已经成为我国各行业发展的共同选择,前景广阔。然而,机器人价格高昂成为影响推广应用的“拦路虎”。机器人作为一种新型的智能技术,研发成本高,注定价格昂贵。很多个人或企业很难依靠自有资金一次性支付购买机器人产品。但银行贷款难度大,期限短,周期长。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使用机器人就变得特别困难。好在,从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等行业,人们也获得了机器人廉价应用的灵感——租赁。租赁机器人模式是机器人公司生产后出租机器人,客户按小时或按月付费,实现机器人的廉价使用。作为共享的本质,Zuye不仅满足了普通人对机器人的应用需求,也解决了企业规模应用的资金问题。具体来说,机器人租赁模式首先有效降低了个人的应用成本,让人们可以随心所欲、按需使用机器人产品,实现用机效益最大化;同时,人们也不用担心后续维护、存储麻烦、费力、成本高等问题;此外,用户还可以通过租赁获得专业的操作知识,更加得心应手地使用机器人,从而大大增加使用兴趣。对于应用规模较大的企业,租赁模式的优势也非常显着。规模化应用的企业对机器人的需求旺盛,但也会受到价格的困扰。如果花大价钱购买机器人产品,一方面会降低公司的运营资金;另一方面,机器人闲置时的维护、人工和安置成本也不低。在这样的情况下,租赁无疑解决了大问题。综上所述,机器人租赁解决了个人和企业产品价格高、用机难的问题。在满足人们机器人应用需求的同时,也更好的节约了自己的成本。可谓一石二鸟,举足轻重!因此,目前,我国乃至全球也在积极推动机器人租赁的快速崛起,以期通过全新的模式推动机器人的加速应用,促进行业的成熟发展。例如,日前,据相关媒体报道,以色列和日本两家公司成立了“机器人雇佣中介公司”,允许工厂按小时租用机器人或按完成任务付费;公司机器人融资租赁业务也已帮助54家企业完成智能化改造,投资额高达50亿元;此外,美国硅谷近期也大力推动租赁业的发展。可以预见,随着国家和企业对机器人租赁的高红利和高度重视,租赁机器人将逐渐成为新风口、新趋势。未来,随着机器人租赁所展现出的重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望爆发出无限的发展潜力。不过,在此之前,我们还有几大困难需要克服。只有跨过这些障碍,机器人租赁的发展才能真正走上正轨。第一关是完善机器人租赁的法律法规。现阶段,我国还没有专门针对机器人租赁的法律法规。旧的《合同法》和《企业会计准则》对融资租赁的描述简单不清晰,法律体系的不完善也逐渐变得不适应机器人租赁的出现和快速增长。围绕具体的业务处理和规范,我国需要制定更加完善和细化的实施细则。第二道坎是完善机器人租赁相关的信用环境。从目前我国租赁业的发展来看,承租人与出租人之间因信用问题产生的矛盾较多。不少企业租赁后仍被动出租,不仅损害了出租人的权益,也破坏了租赁行业的风气。在此背景下,机器人进入租赁市场的前提是需要整顿和改善行业信用环境和氛围。第三道坎是加大机器人租赁的社会宣传力度。虽然共享和租赁模式在其他行业被广泛接受,但作为新生事物,机器人本身的普及和应用并不高,懂机器人租赁的人就更少了。鉴于此,政府和企业都需要提升租赁意识和观念,加大对社会的宣传力度,加深人们对机器人租赁的接受程度。第四个关卡是培养机器人租赁专业人才。租赁作为近几年在中国蓬勃发展的行业,需要大量的财会人才来支撑,也需要法律人才来保障。机器人进入租赁行业后,也需要机器人专业人士参与其中。在此背景下,我国也需要加强和完善人才培养体系,着力打造一支强大的人才队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