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腾讯、阿里、百度社招锐减,原因何在?

时间:2023-03-20 15:14:01 科技观察

继今年9月阿里巴巴宣布调整人才战略,缩减校园招聘后,10月20日,百度发内部邮件冻结大规模社会招聘。“鉴于目前的业务情况,公司决定即日起停止招聘(hiringfreeze)。已经发出的offer将继续有效。如果有个别非常特殊的战略考虑,我们需要得到特别批准Robinandmebeforewecanrecruit.10月20日,百度分管人力资源的副总裁刘辉发内部邮件冻结大规模社会招聘,称一些非常特殊的战略考虑需要刘辉特别批准,招聘前的李彦宏。百度向《***财经日报》证实了这封邮件的真实性,称暂时停止了大规模的社会人才招聘,以进一步提高组织效率,但校园招聘活动不会受到任何影响。李彦宏也将下周一现身复旦大学招聘现场,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定制化人才培养”百度暂停社招主要不是因为互联网和资本的寒冬,更重要的是解决内部臃肿和效率问题。也就是说,业务方向的细节要“清洗”,要去掉本质。”一位长期观察百度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公开资料显示,百度自2000年成立以来,经过15年的发展,业务规模不断扩大,目前百度拥有员工5万余人。此前,李彦宏曾在内部提出“鼓励狼性,消灭小资”,而如今百度暂停大规模社会招聘,表明其进一步加强组织管理,提升公司效率的决心,也意味着百度将更加专注于人才战略。在系统内培养,吸引社会各界人才和学校招聘的人才。针对此事,百度对记者表示:“对效率的极致追求,是互联网精神的精髓,‘小众’“团队成就大事业”是百度倡导的人才理念。即日起,我们将暂停社会人才大规模招聘,进一步提高组织效率,校园招聘不受影响。我们仍在努力寻找最优秀的社会人才。”可以看出,近年来,在BAT三巨头中,百度先后挖来了“谷歌”大脑之父吴恩达、微软亚洲研究院前院长张亚勤(微博)等人,以吸引世界顶尖技术人才。百度此次暂停大规模外部社会招聘的同时,强调不会改变既定的校园招聘。李彦宏也将于下周一现身复旦大学招聘现场,与学生面对面交流。上述长期观察百度的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百度实际上提高了校招的门槛。“传统的校园招聘效率低下,针对性不强。定制化将解决对口人才匮乏的问题。”例如,今年4月,百度与西安交通大学在北京签署了战略框架协议。培养提供了一种新模式。在百度之前,阿里巴巴也对其进行了调整。人才战略,但不同的是,百度的做法是暂停大规模社会招聘,校园招聘计划不变,而阿里巴巴则在缩减校园招聘名额。此前,记者《***财经日报》从多位阿里巴巴内部人士处获悉,9月1、2015年,阿里巴巴召开人才战略调整会议,这实际上成为影响2015年校招变化的直接因素。据说会上的总体思路是,为了应对阿里巴巴的组织变革,要调整人才战略,优中选优,从“平凡人做非凡事”转变为“非凡人”平凡的头脑,做不平凡的事。””。阿里学校的招生人数减少是上述战略调整实施的结果之一,但实际招生人数并非外界传闻的400人。事实上,2015年4月在北京举行的阿里巴巴年会上,马云(微博)就为阿里的人才战略定下了基调。2012年阿里倒闭那天,我们的员工人数不能超过5万人”,目前的规划是人才“一进一出”的战略。BAT三大巨头中,与百度和阿里不同的是,腾讯告诉《***财经日报》:“得益于互联网+战略进一步深入各个行业和人们的生活,腾讯的产品和项目在今年取得了快速发展。同时,我们还看到了很多快速上升的战略机遇,需要人才储备。因此,腾讯对技术、产品、设计、运营等方面的人才需求还是很大的。”更加复杂的市场环境还没有真正进入寒冬,企业需要重新认识人才需求,同时杜绝大企业病,这些因素都是百度和阿里大战的大背景。例如,百度一方面继续加大对O2O、百度地图、互联网金融、爱奇艺的投入,与阿里巴巴、腾讯展开激烈竞争,但同时也不好管理5万员工在业务没有萎缩的情况下,暂停社招有助于其梳理内部业务,解决内部冗员和工作效率等问题。不过,从巨头纷纷缩减招兵买马、互联网圈子抱团取暖来看,互联网的寒冬真的到来了吗?在澳银资本创始合伙人、董事长熊刚看来,中国实体经济整体处于放缓的过程中。这段时间对创业投资的影响主要集中在资本输入和投资输出的收紧上。“一般投资者的投资逻辑是,他们更愿意在经济景气或经济准备启动时募集资金和投资。此时,募集资金的数量和属性都会发生变化。”同时,募资紧张。它还影响投资出口。“现在接单的人少了,价格也受到影响,退出渠道变窄,难度也在增加。”熊钢说道。但乐观的一面是,“互联网技术加速传播,未来资本寒冬周期将缩短”。大辰创投董事总经理高洪庆认为,最坏的时候还没有到来。在资本市场疯狂的时候,很多机构只投了40%左右的钱。此后,他们逐渐谨慎投资,不再投资。这部分投资就没有了,尤其是普通的小机构。二级市场到一级市场的传导周期一般为6到9个月,也就是说,真正的深冬会在今年年底到明年年初,而这个时间长短很难预测一轮寒冬将持续。不过,在网络评论员洪波(微博)看来,这不是互联网行业第一次经历寒冬,也不代表没有机会突围。“比如2000年美国科技股崩盘时,刚成立两年的谷歌在其他公司缩水的情况下实现了飞速发展,成为了现在的科技巨头。毕竟,用户不会因为寒冷的冬天而放弃他们必须的产品。而寒冷的冬季是公司寻找优秀人才的最佳时机。”洪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