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哪个更好:散列和加密之间的争论_0

时间:2023-03-20 01:44:48 科技观察

审稿人刘涛|孙淑娟在技术领域,哈希和加密一直是争论的焦点。两种安全措施各有优缺点、用途和作用,完全相互独立。我们可以理解为一个是单向通道,一个是双向通道。与单向车道不同,您只能朝一个方向行驶,您可以朝相反的方向行驶,但只能在允许朝相反方向行驶的一侧行驶。如果在单行道上,逆向行驶会造成交通事故。同样,加密和散列之间最大的区别是方向。在加密过程中,我们可以对消息进行加密和解密;但在哈希算法中,消息一旦被加密,就无法解密。知道了这一点,让我们继续详细比较加密和散列。1.散列和加密的各自用途根据定义,加密主要用于将明文转换为密文。这样做是为了确保通过数字媒体共享信息时的安全性和机密性。通过加密,未经授权的任何人(即没有解密密钥的人)都无法访问数据。即使那些有权访问解密密钥和有权访问加密数据的人在如何与数据交互方面的能力也有限。因此,加密被广泛用于共享文件、图片、文本、视频等类型的信息。实现散列的目的各不相同。需要时,它用于比较相同的数据集,以确保数据未被篡改。当数据量很大时,比较哈希函数比比较每一位数据要容易得多。除了存储和保护密码外,散列函数还用于数字签名。例如,我们使用几何哈希系统来识别和匹配计算机中的相似图形,或者匹配一些可识别的对象,即使这些对象经过了一些修改。简而言之,加密的目的是保证数据的机密性。但是散列的目的是保证数据的完整性。2.方向|单向和双向散列没有逆向过程。这意味着一旦文本被散列,我们就无法反向解析它来找到原始消息。然而,使用散列,不需要取消散列或反转过程,因为系统用于不同的目的。虽然我们无法反转哈希函数,但我们可以使用它来映射安全信息。如果验证散列码是真实的,则散列信息是安全的。另一方面,加密是双向的。一旦对混淆的信息应用了加密,就可以反向解密相同的信息。3.散列和加密中使用的算法加密和散列之间的另一部分差异源于算法的使用。下面列出一些算法供您参考:1.加密算法或系统对称加密:其中一种加密技术是对称的。这意味着使用密钥来加密和解密信息。因此,如果有人使用一个字符串来加密数据,其他人就会使用相同的字符串来解密它。因此,密钥必须同时存在于客户端和服务器中。非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使用两个不同的密钥;网站/服务器和用户可访问的公钥。另一个是管理员使用的私钥。在这种情况下,公钥用于加密,私钥用于解密。2.哈希算法MD5:MD5算法输出为128位。它继承了MD4算法并对其进行了一些改进。然而,虽然MD5算法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仍然存在漏洞和矛盾。SHA256:SHA算法由美国国家安全局引入。这种哈希算法在许多组织中得到广泛使用,并且更新迅速,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更加安全。SHA提供256位的保护,这被认为是基于散列的安全性的最高形式。Tiger:Tiger是MD5算法的升级版,它提供192位输出。现代计算机和软件使用Tiger算法。今天,我们还有Tiger2算法,这是一种高级加密解决方案。4.哪个更安全?散列还是加密?由于两种安全标准都有其用途和用途,因此没有简单的方法来回答这个问题。但是,为了便于讨论,我们可以量化它们的安全性。让我们比较一下破解加密和散列保护所需的时间。从上表可以看出,加密比散列更难破解。我们谈论的是数十亿到数万亿年的时间来破解密码。但是为了使散列更具挑战性和更难破解,我们可以使用“加盐”技术。这是一种额外的排序预防措施,可将随机字符串添加到哈希内容中。使用加盐技术可以使散列值更复杂。因此,破解密码需要更高的计算能力。它主要保护密码不受哈希表的影响,并对哈希进行逆向工程以破解密码。输出长度经过散列和加密,我们根据输出得到结果:密文或散列值。但是两者的区别在于:一个输出固定值;而另一个输出一个取决于输入值的值。让我们看看它们有何不同。在哈希函数中,无论输入的长度如何,都只能输出有限数量的字符。换句话说,我们可以为一整本200页的书创建一个散列,或者为一个10个字符的字符串创建一个散列,但两种情况下生成的散列输出或多或少是相同的。这是因为生成的哈希不会将纯文本转换为另一种格式。它仅为当前信息创建哈希。更改散列文本会修改散列值。但是当加密时,输出依赖于文本的加密。文本越长,密文越长。五、结束语虽然哈希和加密是两种不同的增强系统安全的技术措施,但它们在当今世界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我们今天在网上所做的任何事情都可以很容易地被第三方入侵或入侵。因此,为了保护数据,必须在两者之间做出选择,或者两者兼而有之。由于它们有不同的用途和控制区域,我们可以在相同的环境中使用它们。本文概述了哈希加密技术以及如何有效保护在线交易和数据安全网络。原文链接:https://hackernoon.com/the-battle-of-the-best-hashing-vs-encryption刘涛,社区主编,某大型央企系统在线检测管控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