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带来的交通压力不断加大,智慧交通建设逐渐成为破局的关键。智能网联汽车作为智慧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迎来广泛关注和快速发展。据《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白皮书》预测,到2025年前后,我国智能网联产业市场规模将突破万亿元,智能网联汽车销售额将占整体销售额的近50%。对于各方而言,智能网联汽车的快速发展无疑意义重大。在交通层面,汽车的智能化、网络化可以有效缓解交通压力,解决各种道路交通问题。同时,在企业和用户层面,前者可以通过智能网联汽车实现发展升级,开拓更广阔的市场天地;而后者还可以利用智能网联汽车带来的车路人交互,获得全新的出行服务体验。然而,尽管智能网联汽车价值巨大,前景喜人,但现阶段其发展还存在一定问题。由于技术、标准、规范等方面的不足,智能网联汽车目前面临三重安全风险:一是技术安全风险,二是网络安全风险,三是隐私安全风险。这些三重安全隐患严重阻碍了产业的商业化和大规模普及。接下来,我们不妨详细说说。1、技术安全风险众所周知,智能网联汽车可以实现车与车、车与路、车与人的智能信息交互。新一代舒适节能的汽车能给人们带来前所未有的出行体验。但这一切都建立在技术支持的基础上。一旦技术不够或者技术出现问题,很容易带来一定的隐患。现阶段,智能网联汽车存在诸多技术短板。一方面,自动驾驶技术还不够先进,无法实现完全自动驾驶;另一方面,作为智能网联汽车的主要动力来源,动力电池也存在性能、稳定性、寿命等多重问题。智能网联汽车安全性欠缺。近年来,智能网联汽车自燃和测试撞车的新闻屡见报端。基于此,面对技术不足带来的安全风险,需要从技术层面加强攻关。对于企业来说,需要进一步打磨技术,加强安全检测,确保自身产品的质量和实用性。对行业而言,要加快推进联合关键技术攻关,建立一批行业产品安全标准。此外,对于政府来说,要加大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环境的营造,并给予相关的优惠支持。2、网络安全风险智能网联汽车是各种软硬件设备与现代智能技术相融合的产物,对网络通信技术的依赖性很强。近年来,人工智能、物联网、5G等的快速发展,极大地助推了智能网联汽车的进步,但同时也衍生出各种网络安全问题。以5G网络为例,在让车、路、人的连接速度更快的同时,也让网络攻击变得更容易。对于智能网联汽车来说,网络攻击的后果不堪设想。影响较小的可能导致相关数据被盗,对企业或用户的隐私和财产造成损害。更大的影响可能是汽车被黑客劫持,造成一些不良后果或犯罪行为。总而言之,如何避免智能技术成为智能车联网风险的帮凶,正成为业内企业不得不考虑和防范的问题之一。鉴于此,要规避智能网联汽车网络安全的威胁,一方面需要从产品本身入手,另一方面需要从相关技术入手。在产品方面,企业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必须具备能够抵抗网络供给的功能,防止系统被网络非法控制,窃取数据资源。同时,在技术方面,企业要加强对技术漏洞的补偿和保护,除了防止技术成为突破口之外,还可以用技术进行保护。3.隐私和安全风险,对用户造成伤害。近日,特斯拉又在风口浪尖上利用摄像头监控车内车主,并随意删除车主的行车数据。这反映了当前企业滥用用户数据和无视隐私的情况。因此,要解决数据隐私安全问题,除了严防外部网络入侵外,企业内部的治理也很重要。一方面,需要企业自身做出努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主动承担责任,在避免数据被滥用的同时加强保护和存储。另一方面,政府也需要出台相关政策,加强对行业和企业的监管。通过法治围栏建设,保障智能网联汽车的数据隐私和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