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人工智能以精准的算法和高效的工作能力在人类生活和工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现在无论是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甚至是大型机器,都涉及到人工智能。为了让大家更好的了解人工智能,这次就跟大家聊一聊人工智能吧~目录介绍什么是人工智能?AI发展趋势人工智能威胁论人工智能瓶颈AI改变了什么?人工智能取代人类工作?新工作衍生出的猜想遇上AI浪潮简介人类与AI的大战:2017年5月23日至27日,中国乌镇围棋峰会,世界级围棋高手柯洁与谷歌的AlphaGo(围棋人工智能程序),进行了人机大战,三局棋全部败北。柯洁与AI博弈程序与AI大战:同年12月7日,AlphaZero(最新版AlphaGo)在国际象棋中战胜了Stockfish8程序。Stockfish8是2016年世界电脑象棋冠军,它利用人类数百年积累的国际象棋经验,加上数十年的电脑象棋经验,计算出每秒7000万步。相比之下,AlphaZero每秒只计算80,000步,并且在编写程序时没有教他任何国际象棋规则。连最基本的动作都不知道!AlphaGo完全是利用最新的机器学习原理,不断地与“自己”下棋,从而自己学棋。在AlphaZero与Stockfish8的100场对局中,AlphaGo28胜72平未失一局。最重要的是,AlphaZero根本没有从任何人类那里学到任何东西。许多获胜的动作和策略对人类来说是完全不同寻常的。可以说是创意十足。以祭祀为陷阱的场景频频出现,让鳕鱼防不胜防。要知道,AlphaZero使用类人思维来思考问题,而Stockfish使用的是人类过去的经验。也就是说,AlphaZero用复杂的算法和类人的思维方式战胜了Stockfish,Stockfish使用了之前的经验和复杂的算法。就智力游戏领域而言,近年来,人工智能在该领域“所向披靡”。从打败人类到打败普通程序,我们不得不思考未来人工智能将如何为我们人类改变。它带来什么,影响什么?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众所周知的“人工智能”是什么。人工智能到底是什么人工智能,英文缩写是AI。它是研究和开发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类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和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人工智能在计算机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应用于机器人、经济和政治决策、控制系统和仿真系统。麻省理工学院温斯顿教授认为:“人工智能是研究如何让计算机完成过去只有人类才能完成的智能工作。”即人工智能是研究人类智能活动的规律,构建具有一定智能的人工系统,研究如何使计算机完成过去需要人类智能才能胜任的工作,即研究如何应用计算机软硬件模拟人类某些智能行为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目前,人工智能已经涉及计算机科学、心理学、哲学和语言学等学科。可以说,几乎所有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学科都已经远远超出了计算机科学的范畴。所以它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人工智能也有强弱之分。“弱人工智能”和“强人工智能”这两个术语是约翰·罗杰斯·塞尔在1980年针对计算机和其他信息处理机器提出的。弱人工智能:弱人工智能是擅长单一方面的人工智能。比如:可以打败国际象棋世界冠军的阿尔法,智能手机里的语音助手,淘宝的智能导购和客服,无人驾驶汽车。他们只能在各自的领域做好相应的事情。这时候你可能会想:“机器人不是算强人工智能吗?”事实上,并非如此。目前出现在公众视野中的机器人还属于弱人工智能,比如:会演奏乐器的机器人,以及美国宇航局的全球人工智能。地形六足地外探测机器人等,它们接收到信息后,将信息进行转换和处理,然后按照人编写的程序指令自动执行,完成一系列动作。苹果智能语音助手“Siri”强人工智能:人类级别的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是指在各个方面都可以与人类比肩的人工智能,它可以做人类力所能及的脑力劳动。创造强人工智能比创造弱人工智能要难得多,我们还做不到。LindaGottfredson教授将智力定义为“一种广泛的心智能力,能够思考、计划、解决问题、抽象思维、理解复杂的想法、快速学习和从经验中学习。”强大的人工智能在执行这些操作时应该像人类一样得心应手。它是一种具有真正推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智能机器,这样的机器可以被认为是有感知力和自我意识的。它可以独立思考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它具有与普通生物相同的本能,例如生存和安全需求。在某种程度上,它可以被视为一种新的文明。随着科技的发展,其实人们也在关注强人工智能的发展会对未来产生多大的影响和改变。也有很多相关的文章和文献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不同的影响。好莱坞的很多科幻片也和人工智能有关:电影《超能查派》超级人工智能:这是近几年才出现的新名词。牛津大学哲学家、著名的人工智能思想家尼克博斯特罗姆将超级智能定义为“几乎在所有领域都比最聪明的人脑聪明很多,包括科学创新、常识和社交技能”。强大的。(这个我就不多说了,因为会涉及到很多未知的情况,不敢妄下定论)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在过去的两百年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沿用了几千年的交通工具被汽车、飞机等各种交通工具所取代,飞翔的鸽子被电话所取代,等等。这种技术爆炸在整个历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科技进步的速度如果用数学函数来表示,指数函数是完美的,而我们目前正处于这个指数函数的拐点(目前还处于无法突破的瓶颈),会快速增长将来。这是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结果。未来主义者的预言如果你看过电影《回到未来》,你应该还记得这样一个场景:生活在1985年的主人公回到了1955年。1955年,电视刚出来的时候,他就被电视的新奇和廉价所震撼。试想一下,如果这发生在2019年,一个出生在21世纪的人,回到1985年,会是什么样子?没有智能手机,没有无人机,没有万维网,会比主角从1985年回到1955年看到更大的差异。这就是“加速回报法则”——1985年到2019年的平均发展速度比1985年到2019年的平均发展速度快得多1955年到1985年,因为1985年比1955年更发达,起点更高,所以变化会更大。简单地说: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进步会越来越大,发展速度会越来越快。所以有人预测人工智能的发展速度可能是这样的:再夸张一点,可能是这样的:AI带来的威胁论看到上面,是不是开始担心了?我心想:人工智能这么快就发展成超人工智能了,人类岂不是要遭殃了!不仅是你,很多名人也很担心。比如霍金先生,大家都知道霍金生前经常预言一些事情,尽管他只是一个物理科学家。在2017年的一次会议上,霍金说:“在我的一生中,我见证了社会的深刻变化。这些变化中最深刻的,也是对人类影响越来越大的变化,就是人工智能的兴起。简单地说说,我认为强大的人工智能的兴起,在人类历史上要么是最好的事情,要么是最坏的事情。我不得不说,它是好是坏我们还不知道。但我们应该尽我们所能确保它的未来对我们和我们的环境都好。我们别无选择。我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本身就是一个有问题的趋势,现在和未来都必须解决这些问题。”不过,我要告诉大家,很遗憾,这种人工智能威胁论在真正的人工智能研究界并不被认可,甚至被很多科学家嗤之以鼻。前段时间,扎克伯格在接受采访时被问到:“与人工智能威胁论相关的问题有哪些?”它在某些方面优于人类,但机器在某些方面超越人类并不意味着机器具有学习其他方面的能力,或者连接不同的信息来做超越人类的事情,这一点非常重要。”接下来问“科幻小说中(机器超越人类)这种事情真的有可能发生吗?”扎克伯格解释说:“我们现在担心人工智能的安全,就像200年前,我们担心如果未来有飞机,就像飞机坠毁一样。如果我们总是过度担心安全,我们将无法造出飞机。无论如何,我们必须先造出飞机,然后再担心飞机的安全性。”的确,很多媒体和非专业的咖啡对人工智能都有过分的解读。人工智能领域权威、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百度首席科学家吴恩达也表态:“人工智能会毁灭人类的说法是‘炒作’。”在那些长期从事人工智能研究的专业人士眼里,这项技术远不是什么值得担心的事情。”人工智能的瓶颈我们还处在弱人工智能阶段,如果把AI看成是人的话,可能现在的AI智商和人类两岁小孩差不多,我来说说以通俗易懂的方式,目前人工智能的瓶颈是什么:引用计算机科学家DonaldKnuth的话说,“人工智能几乎在所有需要思考的领域都超越了人类,但在那些人类和其他事物无法思考的领域动物可以不假思索地做事还远远落后。”在计算机眼里,那些对我们来说很简单的东西,其实很复杂。例如:当你用手、肩膀、手肘等握住某物时,在瞬间进行一组复杂的物理操作,这一切也都用到了眼睛和脑神经(不是生物学的,所以表达可能不准确),这样你的手就可以在三维空间中移动。大家看下图,肯定能看出它是由两种颜色的小矩形组成的大矩形,目前的人工智能技术也能识别出来。嗯,你已经和AI打成平局了。那么我们看下图,它可能认不出来,因为AI理解不了更高级的东西,它没有人类的神经网络,或者人类的神经网络太复杂了,以目前的科学水平,我们还没有甚至自己弄清楚了神经网络,更不用说机器了。毕竟,AI改变了什么,是可以计算出来的。人工智能已经流行了几年。投资者的疯狂涌入,大量企业的涌入。从BAT互联网巨头到小型新成立的AI公司。行业竞争激烈。据2018年9月统计,全球人工智能企业5159家,中国以1122家(不含港澳台地区)位居第二;北京以445家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企业最多的城市。然而,每年倒闭的企业数不胜数。下图为部分榜单:这些公司明明是要制造AI,为什么都走上了AI的道路?原因有很多,但最主要的一个是他们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做,因为人工智能不会创造就业机会,它只是更新工具。我举个例子来说明:在农业方面:人类的生产工具已经从锄头发展到牛,再到机械。工具越来越自动化,但无论它们如何变化,人类对农作物的需求始终如一。在货币方面:人类的交易工具已经从兑换商品发展到纸币,再到移动支付(微信支付、支付宝等)。工具越来越方便,但商品交换的需求没有变。在出行方面:人类的交通工具已经从步行发展到马,再到汽车。工具变得越来越高效,但人类出行的需求没有变。因此,工作随着人们不断变化的需求而变化,而当需求不变化时,工作也不会变化。但是工作所需的工具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人工智能取代人类工作?三十年前,计算机是一个新兴产业。那时,谁也不会想到,计算机只是更新了各行各业的工作效率。更多的人害怕他们的工作会被电脑取代。计算机确实取代了一些人的工作,但并不是计算机取代了人,而是使用计算机的人取代了没有计算机辅助的人。今天人们担心AI的方式与30年前他们担心计算机取代工作的方式相同——不是AI会取代人类,而是使用AI的人会取代不使用AI的人。还有一个惊人的事实:45年前,自从美国引入自动取款机(ATM)以来,美国银行的柜台员工人数几乎翻了一番,从25万增加到近50万,其中10人的数量自2000年以来,人口增加了。这不得不让我们思考,为什么自动化服务没有让他们失业?过去200年,那些伟大的发明不就是为了用机器代替人工吗?让机器的精准代替人的不确定性?事实上,ATM的出现取代了银行柜员的三分之二,银行设立的银行分行数量同期增加了近40%。因此,分行越多,柜台人员就越多,但这些银行人员的工作与以前有所不同。随着他们日常业务的减少,他们变得越来越不像服务人员,而更像销售人员。哦,发展与客户的关系,推广他们的新产品,例如信用卡、贷款、投资产品。这表明,自动化带来的不仅仅是失业,还有新的、更重要、更困难的工作。关于新工作衍生品的猜想在哈佛大学经济学家克雷姆的《O型经济理论》中指出,新工作的诞生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步骤组成的链条,必须将这些步骤联系在一起才能完成任务。如果出现任何问题,任务、产品或服务就会失败。也就是说,每一份工作都有它的意义和重要性,一旦它消失了,就会出现更重要或更难的工作。而人工智能又能给我们带来哪些新机遇?我们可以大胆猜测:医疗:由于“连通性”和“可更新性”这两个非人类能力对人工智能尤为重要,在医疗方面,它可以替代普通药店。从看病到开药,人工??智能都可以在网络数据库中搜索并调用该病的解决方案,方便快捷,不易“误诊”。不要忘记,医生的工作不仅仅是开药。以手术为例。手术是一个非常精细的手术过程,人工智能远远达不到,也可能永远达不到。艺术:其实以现在的科技水平,我们已经可以让机器来创作艺术了。而通过AI实现的图片、音乐等艺术形式则需要人工操作。届时谁来审核AI生成的内容?当然,这取决于艺术家。未来AI公司开发的艺术生成软件谁来卖?当然还是艺人。因此,AI永远不会取代艺术家,而会成为提高艺术家创作效率的工具。用AI创作歌曲-TED演讲《人工智能为你配乐》信息检索: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每天都有无数的信息发布,如果你想找到一条你渴望知道的信息,那么你可能会花费很多时间.而人工智能搜索引擎可以帮到你很多!!!与普通搜索引擎不同,人工智能可以帮助您检测到您最需要了解的关键信息。就像今日头条搜索一样,在今日头条上搜索任何你想知道的信息,它可以为所欲为,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使用方法:您可以直接使用今日头条APP顶部的搜索框,输入您想要的信息,了解信息即可。看完这篇文章马上试试吧,你可以体验真正的人工智能~未来人类和人工智能应该创造一种新的工作模式——由人工智能衍生出来的工作来维持人类工作的需要。例如,随着无人机取代飞行员,一些工作确实消失了,但在远程控制、数据分析和网络安全等领域创造了许多新工作。美军每次派无人机飞过叙利亚上空,都需要30人在幕后操作;至于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后续分析,至少需要几十人,而这几十人的空缺,都是新的工作岗位。虽然衍生出很多新的工作岗位,但总会有人失业,那么如何才能避免失业,保持自身的竞争力呢?为迎接AI浪潮飞速发展的今天,需求和工具都在不断变化和更新。要想保持自身价值,就必须适应当代的工作模式,半生学习变成终生学习。其实写这篇文章,主要是想告诉大家,不管是未来还是现在,所有的竞争力都是建立在学习能力上的。如果没有高效的学习能力,我们的工作终究会被取代,不是人为的。聪明,更可能是人类。作为新时代的接力者,我们必须掌握一定的技能,思考如何将人工智能更好地融入我们的职业和行业,而不是想着一个一个地换专业、换事业。做好迎接“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准备吧,至少在人工智能浪潮滚滚而来的时候,我们能顶住风浪站起来。别以为你学习很差!计算机是模拟机器,而人类是天然的学习机器,学习能力融入了我们的血液。最后,引用《今日简史》的一句话:21世纪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给人类带来的挑战,将远远大于以前时代的蒸汽机、铁路、电力所带来的挑战。由于现代文明的惊人破坏力,人类实在经不起更多的试验失败和世界大战。所以,我们只能比前三次工业革命做得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