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昨天,微信硬件创新大赛在广州举行。微信团队还发布了八项智能硬件行业解决方案,涵盖智能空调、智能玩具、智能路由器、智能家居、智能电视、智能充值、智能健康和智能穿戴。虽然这八个方案和微信硬件平台对硬件行业的真正影响还不得而知,但从微信本身的角度来看其实还是很有意思的,因为微信硬件平台其实延续了微信一贯的发展战略。关键词是“连接”。要了解这件事对微信的真正意义,我们可能需要先回顾一下微信的发展历程:据说鹅厂内部有这样一种观点——在董事会眼中,马化腾是产品QQ经理,张小龙是微信产品经理。产品经理。两人的地位几乎是一样的。如今,微信拥有超过6亿活跃用户,成为名副其实的超级APP。和菜头曾评价《我眼中的张小龙》,“微信8个月席卷整个市场,比它简单,比它快,没有人比它快。”速度快,即使在GPRS下,微信也能轻松把进度条推到最后。”如果把微信的成功总结成即时通讯这件简单的事情,未免太简单了。其实,微信也是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在保持简洁一致的内核的同时,成功完成了全面性和复杂性两个维度的拓展,这也是他还在一步步变强的原因。主战场在LBS下棋和视频通话,朋友圈主打图片消费,微信单聊主打语音,这些早期决策的每一步都局限在即时通讯领域。张小龙一个差异化的产品基于产品经理个人判断的策略,现阶段张小龙对微信的规划无非就是如何在社交圈做出一个成功的熟人社交应用铝场。但当微信推出微信♂和微信支付时,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微信开始跳出社交,张小龙也走出了即时通讯话题作文的范畴。微信公众号让微信开始有了超级APP的雏形。难以在用户手机上立足的轻应用,感受到了微信作为主机的潜力。很快,这些轻应用寄生在微信内部,通过认证后与微信连接,成为“应用中的应用”。公众号中的认证过程并不复杂,但两者之间的联系深度要比普通社交应用中的公众号强得多。公众号是指第三方产品在API层面开放支付、地理位置信息、消息、语音、用户ID等与微信的连接。从这个角度来看,微信更像是一个浏览器,而公众号等轻应用则是浏览器中的一个网站。鉴于应用在手机操作系统中是一个“网站”,公众号在微信中是一个“应用”,你甚至可以把微信看成是一个手机操作系统——第三方公司通过寄生微信的形式公众号,开发产品时甚至不需要考虑适配iOS还是Android。此外,微信支付的兴起,也是微信自身的另一个入口。这个入口不仅可以让微信和银行相互连接,用户还可以通过微信访问线上线下的各种服务,无论是便利店、出租车、电影票还是其他丰富的本地生活服务。如果你考虑到每五个微信活跃用户中就有一个启用了微信支付,这个功能的影响是巨大的。微信以支付为入口和枢纽,连接用户、银行、线上线下服务。事实上,其中许多服务与社交网络无关。但有趣的一点是,微信支付也是微信红包一战成名的基础,微信红包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与社会层面的人产生了联系。把上面微信的发展历程一步步剥离出来,再抽象出其中一个主要逻辑,你会发现,张小龙在微信取得社会成功后,才真正开始触及“连接”的本质。微信作为熟人社交产品,首先意味着用户之间的联系。之后,“应用中的应用”就是用户与第三方应用之间的连接。说到微信支付,就是用户与线上服务、用户与线下服务、线上服务与线下服务的连接。连接。此时,微信想要继续做大,张小龙就把目光投向了智能硬件。微信硬件平台实际上是在去年7月份上线的。但直到昨天,微信才正式公布行业解决方案。智能硬件是去年风投行业的一大风口。今年上半年虽然有些平淡,但“物联网”、“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等关键词在未来的潜力还是非常可贵的。所以,微信不会放过这块蛋糕。那么,智能硬件对微信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可以这样想:把移动应用拉进现实世界,把它们变成一个实体,就是智能硬件。智能硬件是物理世界中的APP。微信要做的就是像软件一样吞噬这些实体应用。但吞咽的方法还是一样,靠的是“联系”。随着新的硬件产品越来越丰富,万物互联成为业内人士在构建生态时达成的共识。但达成共识是没有用的。要真正让大家去执行,还需要提供另外一个动力来源。微信硬件平台的上线,可能要经历一段曲折。通过同一个账号体系,让一些硬件设备连接到微信,再通过微信连接到其他硬件设备,让这些设备间接完成各自的互联互通。这样一来,用户就不用担心格力冰箱无法与海尔空调互联互通了。一位业内人士告诉我,微信在硬件平台上的发展程度甚至一度让他们感到意外:“微信慷慨地向生态中的硬件厂商开放了他们的6亿多用户,并且没有附加任何条件。”这太令人惊讶了。另一方面,考虑到张小龙的风格,我认为这很正常。”不过,这个事件在新硬件领域可能并没有那么轰动。对于很多创业公司来说,完全使用微信作为硬件产品的UI是不现实的。在公众号里开个插座,开个冰箱,开个空调都行。由于这些设备比较简单,功能也比较单一,用户为了这么小的功能专门去手机桌面下载一个应用是不现实的。但是到了智能手表这种级别的设备,微信显然是不够的,还是需要自己独立的应用来控制。因此,就像不是所有的移动应用都会寄生在微信中,成为“应用中的应用”一样,也不是所有的硬件设备都会对连接微信有很大的兴趣和动力。当然,微信有6亿用户,其在营销推广方面的影响力是任何硬件设备都不容忽视的——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如果你是一个计步设备,比如手环,接入微信运动的好处排名几乎立即可见。另外,“连接”也是一个很精彩的点。在硬件平台上,微信只是作为连接和信息枢纽,其他芯片、模块和云服务都交给其他公司,让擅长的人做自己擅长的事情。例如,微信硬件背后的云服务由ablecloud、Ayla和Gizwits管理。至此,微信的做法延续了腾讯在生活上的O2O布局。腾讯的O2O战略与京东、阿里略有不同。它利用微信吸引了一波小伙伴(大众点评、58同城/58到家、京东/京东到家等)共同打造O2O生态。当然,这在O2O领域能否成功还不好说。但在硬件平台上,微信的策略无疑是成功的。据微信团队首次披露,其硬件平台已接入2400多家硬件厂商,激活设备2500万台。另一方面,京东和阿里也有自己的硬件平台,但这两家公司在O2O布局上仍能领先腾讯,但在硬件战场上,势头比腾讯弱很多.归根结底,京东和阿里都有电商的血脉,很难有腾讯那样的意识。毕竟,微信成为移动社交的龙头老大,早就让腾讯意识到了手机作为介于各种服务之间的终端设备的重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