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阿里“战疫”启示录:数字化创造社会治理新价值

时间:2023-03-19 14:50:44 科技观察

数字化治理是疫情防控给社会治理带来的重要启示之一。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很多社会场景突然按下了暂停键,正常运转的社会被推向了紧急状态。“战疫”成为治理能力意想不到的极限考验。健康码起源于浙江,短时间内应用于全国200多个城市的疫情防控,成为社会治理数字化的里程碑;疫情期间,各地紧急建立多条助农数字供应链,倒逼数字治理模式快速落地;在帮助数千万中小企业快速复工复产的过程中,数字经济和数字治理积累的良好基础很好地缓冲了疫情对中小企业的负面影响。偏远地区数字助农项目落地、中小企业线上复工复产,只是数字经济下行趋势的一个缩影。数字化正在加速成为社会治理的新基础设施,与社会经济转型深度融合的数字治理也在响应社会需求的过程中创造更多价值。治理的极限压力测试突如其来的疫情,是对治理能力的极限压力测试。没有人能想到,2020年初,口罩成为最抢手的商品,海量需求涌入电商平台,让这种日用冷门产品在疫情爆发的几天内热销数年。商家库存被清零、工厂产能跟不上、物流因疫情受限、假冒伪劣产品或趁机流入……所有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带来巨大的治理压力疫情初期的电商平台。在传统的销售场景下,难以想象,更不用说应对这样的压力了。部分淘宝店铺单日销量增长1.8万倍,口罩单日销量9000万元,需动态盘查配送能力;有的商户白天只联系了4家供货工厂,晚上就收到了所有被征用的库存,数十万单无法完成;一些人在疫情期间兴风作浪,不断“换马甲”,想方设法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口罩在过去属于小众产品,可供平台管理团队参考判断的资料并不多。多年积累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在应对口罩销售管控上体现了“即插即用”的基础设施属性。让好人一路绿灯,让坏人寸步难行。这是平台通过数字化治理优化商业环境的基本逻辑。阿里巴巴通过人工智能模型,对正品货源充足、服务能力强的商家进行评估筛选,优先投放口罩产品。平台对涉嫌销售假冒伪劣口罩的商家进行处罚后,将直接列入黑名单,并通过技术手段阻止其“换马甲”继续作恶。此外,阿里巴巴还加强了对口罩等品类产品的资质审核,利用算法技术和长期积累的知识产权保护经验,对虚假宣传、垃圾产品、涉嫌假冒伪劣行为等进行处理,从限流、屏蔽、下架相关产品,到直接永久关闭问题店铺。(在阿里安全的协助下,江苏镇江警方打掉了一个假冒口罩仓库)线下销售渠道和微信商户朋友。圈子和其他缺乏控制的区域。口罩生产大省河南省疫情期间通报假冒商品及消费提示16起,其中通过微信、朋友圈销售11起,占比近70%。仅疫情初期,阿里巴巴平台就拦截删除可疑问题口罩链接57万余条,并向社会公告永久关闭15家涉嫌销售问题口罩的店铺。从严从重从速打击,既有效震慑了制假售假犯罪分子,也维护了坚守岗位的消费者和商家的权益。数字治理基础设施让阿里巴巴经受住了疫情带来的考验。疫情倒逼数字治理创新,有别于传统治理场景。数字治理不仅具有“扶上扬下”不可替代的作用,还具有“越练越强”的自我进化能力。1月26日,淘宝、闲鱼平台多起针对假冒卖家的“人机攻防”。主角是阿里的安全风控大脑。凌晨0时24分,一家销售净水器的店铺在淘宝平台上违规发布口罩产品。产品链接上线仅2秒就被安全风控大脑命中。心有不甘的掌柜再次换上“马甲”,以个人卖家身份在闲鱼平台上两次发布口罩产品,均因涉嫌售假被系统屏蔽。虽然门店没有完成口罩订单,但在疫情期间,阿里对相关违规行为进行了严厉打击,并对门店进行封店等严厉处罚。然而,这家店的“厄运”并没有就此结束。2月下旬,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向阿里发送了一份被其他平台查处的假冒商家名单。阿里巴巴比对名单信息后发现,被处罚的净水器店铺曾在其他平台销售过假货,决定对该店铺进行最高处罚并退出该平台。此次追加处罚源于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启动的跨平台联防联控机制:市场监管部门在平台间建立“信息中转站”,动态收集更新严重违规者“黑名单”,联合防止他们跨平台从事非法经营活动。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互联网法律研究中心主任高延东认为,阿里巴巴首创的“黑名单”机制在疫情期间得到了监管部门的强烈响应。这一创新治理机制的落地,意味着多元共治的数字治理模式将再次在实战中发挥重要作用,也将对未来社会治理政企协同模式产生深远影响。数字经济下沉带来机遇社会治理不是狭义的管控,也不是解决眼前问题。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调动更多力量协同,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互联网平台企业多方位合作,让数字治理“全面下沉”成为大势所趋。3月10日下午,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司司长唐可透露,针对疫情造成的农产品销售难,农业农村部组织行业协会、批发市场、大型电商企业、龙头企业开展紧急促销活动,促进线上销售。线上线下农产品销售85万吨。其中,阿里巴巴“爱助农”计划农产品累计销售量已超过10万吨,占应急销售规模的近八分之一。这个数字的背后,是社会各方共同打造数字农业应急供应链的努力,也是数字经济“应急下沉”带来的治理模式变革。在数字农业供应链建立之初,各方不得不考虑一个现实:门店的采购员和质检人员因疫情无法到现场验货,谁来保证质量供应?诚信缺重问题如何解决(日照滞销的海虹坐上数字农业快车,当地政府与阿里巴巴联手远程监控产品质量)面对解决数字经济下沉带来的新问题,地方农产品原产地政府和平台联手打造“远程质控”模式,地方政府和干部主动参与质检,阿里平台通过技术和消费者评价进行动态质控监控。另一方面,根据数字治理的基本理念,信誉好、质量高的商户此时也能从平台获得更多推荐,数字经济的触角正随着应急供应链下沉到偏远地区。农民,在此过程中,数字治理服务将进一步下沉红利信息化,助推各地农业数字化转型,造福普通百姓。数字治理支撑复工复产。数字治理的下沉潜力不仅体现在田间地头的助农项目上,数千万急需快速恢复经营的中小企业也感受到了数字化带来的拐点.这些中小企业为社会经济的恢复做出了力所能及的贡献,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疫情的影响。为让商户更好地从疫情影响中恢复过来,加快业务恢复,浙江省市场监管部门联合阿里巴巴推出商户“信用修复”计划,对因物流等客观因素影响声誉的商户免除限制信用修复。(宁波某口罩生产企业因征购不发货引发消费者投诉,市场监管部门配合电商平台“正名”)在市场监管部门看来,如果商家是不因产品和服务问题受到处罚,这与通过规则和信用体系规范商家更好经营、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初衷相悖。“信用修复”计划全面启动后,将至少惠及阿里平台全国数十万商户。特别是湖北、浙江温州、浙江台州等受疫情影响严重的部分中小经营者,通过“信用修复”可以快速恢复门店的各项经营指标和数据,过渡平稳,运行正常。此外,阿里巴巴先后推出减免平台商户运营费用、免费提供“零账期”服务等措施,优化商户开店流程和体验,全链路提升审核效率,同时严控商户'经营资格和门槛。线下商户完成数字化复工复产,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和商机。目前在淘宝上最快只需5分钟,商家可以拥有自己的网店。2月以来,每天有超过3万家运营商在淘宝开新店。淘宝已成为企业数字化复工复产的首选平台。社会治理数字化新常态支付宝推出的健康码在疫情期间迅速推广到全国200多个城市。它不仅成为疫情期间社区通行、公共交通、复工复产的共同凭证,更是数字治理下沉的里程碑。在疫情紧急状态下,以二维码为代表的数字化手段也成为社会各方创新治理模式的共同选择。除夕夜,心理咨询师黄静在天猫商城“一点灵”开通疫情免费心理援助,招募500名志愿心理咨询师。在正式进入咨询之前,咨询师应该对自己的身份进行分类。红色是一线医护人员和确诊患者,橙色是警察和疑似病例,蓝色是其他有焦虑和睡眠障碍的普通人。“心理健康密码”是黄静等咨询师连夜打造的特殊频道。订单会自动将客户转到相应的顾问团队进行一对一咨询。一个月内,黄静和她的团队收到了14000多条咨询。(医护人员用AI识别新冠肺炎病例CT影像)伴随着数字化治理的下沉,在疫情引发的治理能力极限考验中,阿里巴巴20年探索的数字化治理经验是一个疫情特殊时期的好榜样。为解决防控、恢复经济、保障民生等诸多问题提供了新思路。达摩院智能防疫机器人在全国27个省份免费使用,新冠肺炎CT影像识别准确率达96%的AI诊断技术,“AI防疫老师”实现预警追踪疫情高危人群,2万所学校加入钉钉“到家上学”计划,“公安反诈骗专户”强制向1000万以上居民发送防诈骗警示短信……以“科技+共治”为核心的数字治理模式正在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健康”。数字治理全面下沉带来的共识是,疫情后加速崛起的不仅仅是人们看得见的在线办公、生鲜电商等垂直行业,社会治理将加速进入全面——链式、全方位、全周期数字化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