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每个人的步态(走路方式)不同一样,每个人使用手机的方式也不同。我们握持、放置和携带手机的方式正在成为一种新的用户验证手段。这种称为“行为生物识别”的新用户验证方法使用设备中的加速度计和陀螺仪传感器记录的数据来分析用户在使用手机时如何握持和携带手机。以及它移动的方式。该传感器还可以检测手机是放在柔软的表面上还是放在桌子等坚硬的表面上。同时,人们触摸屏幕、敲击键盘、使用鼠标的方式也能揭示出每个用户手指和手臂动作的特征。行为生物识别技术可以通过对上述特征的识别和分析,为每个人建立一个“独一无二的运动指纹”。一家名为UnifyID的硅谷公司正在开发这种“行为生物识别技术”,它从人体运动、行为习惯、运动位置和设备之间的交互四个方面对100多种不可见的行为属性进行分类。▲UnifyID的产品逻辑是指UnifyID可以通过收集用户使用触摸屏的速度和力度,匹配设备经常使用位置的特征来进行用户验证方式。有人认为,这项技术不仅可以用于用户验证,还可以用来防止网络欺诈,比如识别计算机设备是否被黑客远程控制等。因为人类在键盘上打字的方式与系统被黑后远程设备的输入有很大的不同。不过,“行为生物识别技术”也因过度收集用户隐私信息而受到质疑。更可怕的是,这种技术收集到的信息,用户自己可能并不理解。通过大量的收集和分析,这项技术背后的系统可能比用户更了解自己。总而言之,个人隐私存储在手机和电脑中,关联的个人财产越来越多。为了让用户安全使用设备,用户验证方式也进行了升级。从银行ATM机上的6位取款密码开始,需要指纹、人脸、虹膜、声纹等生物识别技术,验证手段逐渐不够用。每种对用户进行身份验证的方法都有漏洞。虽然认证方式一直在演进,但输入密码仍然是最常见的用户认证方式,也是最容易被盗用的方式。无论你是在地铁人群中低头输入密码,还是在公共场所摄像头下的收银台输入密码,只要不小心,密码都有可能被偷窥泄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