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商如何“过冬”:价值经营的突破口在哪里?营收也陷入小幅增长甚至停滞的状态,行业整体呈现负增长态势。随着传统通信服务市场日趋饱和,流量服务的价格杠杆不断失效,行业的“冬天”正在悄然来临,运营商的前路将更加艰难。面对主营业务收入下降的压力,经营者将如何扛起重担,顺利过冬,实现逆势增长?运营商负增长背后的隐忧面对日益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三大运营商营收负增长已成事实。工信部数据显示,2019年1-6月通信行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7710亿元,同比下降0.2%。其中,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营业收入同比分别下降0.6%、2.8%和1.3%,负增长的背后是运营商不得不面对的发展和运营瓶颈。新增用户数已接近天花板。截至2019年6月,三大运营商手机用户总数已达15.9亿户,同比增长5%,其中4G用户数为12.3亿户。存量用户数已达全国人口“天花板”,人口红利即将耗尽,三大运营商用户增长趋弱。当手机用户数超过全国总人口数时,基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限制,新增身份证用户已经相当稀缺,净增是必然的。以中国移动为例,在移动通信市场增量用户的发展上,中国移动无论是横向对比同行还是纵向对比自身,都呈现出明显的弱化趋势。传统通信业务收入增长乏力随着网络、产品、资费等同质化加剧,通信市场趋于高位饱和,传统通信业务的劣势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凸显——收入结构单一,收入增长逐渐乏力,传统业务遭遇增长瓶颈。首先,OTT业务发展迅猛,市场跨界竞争日趋激烈,语音业务逐渐被替代,收入增长陷入困境;二是增传统业务增收不增现象愈演愈烈。在传统业务中,运营商主要通过流量收入的增加来弥补话音等收入的下降。但随着作为收入增长主要驱动力的流量增长即将见顶,提速降费进一步深入,流量对整体收入的支撑作用明显减弱。.移动业务已经从语音竞争转向流量竞争。用户数量的激增和有限的网络负荷已经形成了遏制移动业务发展的天然屏障,这使得流量的增长不能肆无忌惮。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累计移动互联网流量达554亿GB,同比增速由一季度的129.1%回落至107.3%;其中,移动互联网流量达到552亿GB,占移动互联网总流量的99.6%,同比增速由一季度的133.2%回落至110.2%。4G/5G换挡期,流量仍是三大运营商增收的主要驱动力,但拉动效益将持续减弱,逐步进入小幅增长甚至下滑通道。随着提速降费的深入,用户使用的流量仍将增加,但不足以弥补流量资费下降带来的缺口。在给用户带来实惠的同时,运营商的收入肯定会受到影响。随着人均流量的增长和APRU值的下降,运营商增收不增收的困境越来越明显。单纯依靠流量增长拉动效率的运营模式将难以为继,收入增长的压力将进一步加大。新业务的开发尚未形成规模。在通信市场收入增加的压力下,为突破传统业务发展的束缚,运营商纷纷将经营重心转向新业务。被寄予厚望的ICT、IDC、物联网等新兴业务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新业务收入贡献能力逐步增强。新业务发展势头强劲的中国电信,新业务收入占服务收入的55.4%,拉动服务收入增长5.7%,其中DICT和IoT业务合力拉动服务收入增长3.0%收入(IDC和云业务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1.0%和93.2%,IoT收入同比增长52.0%)。这些业务作为收入增长的新动能,将成为中国电信未来的主要收入来源。但除中国电信外,新业务虽然在其他两家运营商的收入结构中有所改善,但占比较小,尚未形成规模,仍处于起步阶段。例如,中国联通工业互联网收入达到167亿元,同比增长43%,但仅占其整体服务收入的13%。尽管中国移动DICT业务实现收入136亿元,同比增长47.3%,物联网业务收入52亿元,同比增长43.8%,但与运营相比收入3894亿元,所占比例可以忽略不计。可见,在新兴业务市场,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目前都无法与中国电信抗衡,更不用说与外部互联网公司抗衡了。此外,物联网并没有像我们预期的那样呈现爆发式增长。由于缺乏有效的收费模式,规模发展过快,价格无法下调,物联网营收尚未真正转化为新的营收增长动力。运营商“过冬”之路初探通信行业运营环境的变化,成为运营商转变经营理念的催化剂。面对收入增长阻力加大,三大运营商积极利用各自优势转型。顶住通信市场的重压,突围而出。中国移动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聚焦转型升级、改革创新,构建以规模为基础、集约化、融合化、智能化为一体的价值管理体系。此外,利用整合加速业务和产品模式创新;以融合加速资源和能力组合创新,充分整合基础设施、数据、渠道等能力,实现对内灵活支撑、外部赋能;用一体化构建生产经营全过程、各环节的智能化闭环管理体系,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中国移动在实现融合、融合、融合的同时,构建高效协同的组织和运营体系,塑造能力、合力、活力。此外,中国移动全面实施“5G+”计划,持续扩大连接规模,强化连接应用,优化连接服务,统筹推进“四轮驱动”融合发展。中国联通借助混改深化数字化转型。一是引入战略投资者,形成利益共同体,实现优势互补;二是与阿里巴巴等12家企业结成“智慧联盟”,在产业互联网、消费互联网、新零售、家庭互联网等多方面开展全面合作。三是建立终端产业链、物联网、5G垂直行业合作等新生态;四是加快互联网转型,推动新业态规模化发展。中国电信构建智能生态圈,赋能智能社会。一是坚持“三位一体”,打造高质量发展价值管理体系。二是加快生态赋能,完善智能联接、智能家居、互联网金融、新兴ICT、物联网五大生态体系,实现智能应用生态对增量贡献率达到50%以上;通过增加智能家居内容与智能家居生态系统的合作,充分发挥用户规模、渠道和服务的优势;物联网方面,在扩大连接规模的基础上,探索商业模式创新;互联网金融方面,坚持差异化发展,与基础业务深度融合等举措,为高质量发展提供能量支撑。价值管理成为“过冬”的首选。整个通信行业面临更大的增长压力,增量收入增长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但目前正处于全面创新的最佳时期。从移动通信的发展来看,从2G到3G,从3G到4G,都会有一个“阵痛期”。它是明亮的和黑暗的。4G/5G换挡期,运营商需要跳出现有的规模运营模式,快速向价值运营和质量运营转型,价值运营恰逢其时。提升智能家居价值近年来,随着宽带网络覆盖范围逐步扩大,传输接入能力不断增强,从连接向连接价值、从规模经济向“规模经济+范围经济”转变,智能家居作为互联网、通信、房地产等多个业务领域交叉的集大成者,各行业厂商都将其视为向其他领域转型的最佳落脚点和价值增长点。信息化、智能化的浪潮正在加速向家居领域渗透,家居信息化的发展势不可挡。数字家庭的连接瞬间被推到了举足轻重的位置,而运营商的天然优势就在于连接。如何融入智能家居,抢占智能家居的入口,成为成败的关键。家庭”是战场。中国移动积极与互联网和IT企业(包括阿里巴巴、高通、海尔等)建立数字家庭合作联盟,推动产品优化,加强开放,与数字家庭平台合作,提高业务集中度。依托家庭客户的宽带和终端覆盖运营,通过推进生态合作,连接更多合作企业的智能产品和能力,加强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解决家庭市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共同打造开放、共享、共赢的数字家庭新生态提升智能家居业务价值贡献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公布后,中国联通持续为智能家居发展注入新基因和活力,积极布局家庭互联网业务。通过定位宽带连接以视频(含IPTV)多屏融合为基础服务,以智慧家庭生态、带宽管理、智能网关为核心能力,打造家庭融合服务新气象。中国电信通过成立智能家居产业联盟,聚焦产品创新、智能交互等维度,以智能音箱和APP为控制入口,打造多元化、规模化的智能家居生态圈。目前,智能家居行业增速已达30.42%,但尚未形成较大的产业规模,仍处于智能家居行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因此,运营商需要在满足家庭用户基本通信需求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优势。聚合优质渠道和智能应用,打造基于家庭场景的智能家居解决方案,构建智能家居生态圈。3G是APP时代,4G是视频时代,5G将是快速迭代、快速融合的时代。5G是当前整个行业最大的机遇,也是改写行业格局、推动转型升级的关键变量。运营商需要加快5G新风口布局,否则将错过整个时代。众所周知,5G不是简单的4G+1G,而是场景驱动、智能运营、2B/2G/2H/2C应用跨界创新、服务化商业模式转型,从连接人到连接万物;改变连接对象和计费方式,通过连接数计费适应一人多终端场景,实现泛终端连接;提供增强的宽带体验,催生AR/VR等新一代体验业务,推动视频娱乐/社交体验向沉浸式发展,充分满足用户沉浸式视频娱乐和社交的需求;更到位的是支持超高网速,会引发流量井喷效应,带来更丰富的价值层次。5G让各方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运营商在5G市场形成了均势。当前,5G商用的“号角”越来越紧迫。运营商正在加快5G部署步伐。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联合建设5G基站。中国移动在5G网络建设上投入巨资。1万个5G基站,在300多个城市开展5G网络建设,让更多用户通过5G体验馆感知5G网络。此外,运营商在深入挖掘个人和家庭市场后,积极拓展行业应用,开拓更广阔的行业市场,推动5G在农业、电网、交通、城市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度融合应用。,和医疗。服务好个人、家庭、政府和企业等市场。当然,5G应用场景的不确定性、商业模式的不确定性、市场业务需求的多样性等因素,在发展过程中会存在更多的不确定性。这就需要运营商探索新的商业模式,深入行业应用。提供更丰富、多维度的差异化服务,挖掘5G更大价值。释放新业务收入增长新动能在5G出现之前,4G不仅消耗掉了最后的人口红利,也耗尽了流量创造的价值。运营商发力政企市场,积极开拓新业务,寻找新的收入增长点,探索价值增长空间。新业务市场是未来发展的重点市场。运营商要紧跟政府热点,聚焦ICT强化行业需求,用ICT有效拉动CT、创新产品、云收入,释放政企收入新动能;通过战略联盟、产品包装、资源置换整合等方式,增加与合作伙伴的结合,构建2B、2C合作生态圈;加大资源配置力度,强化渠道运营能力,实现产业换价值、规模换价值,向智能化新兴业务转型。行业的“寒冬”已经来临。运营商只有正确把握4G/5G交替期的新机遇,运用新思维、探索新商业模式,以价值管理为导向,才能实现由内而外的变革和转型。在竞争中实现有效增长,实现收入正增长,顺利“过冬”。延伸阅读:运营商玩转5G新能力。边缘计算是“老大”。5G合作是运营商价值回归的起点吗?Ovum:运营商持有的频谱资源将极大影响5G服务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