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商追赶“双创”浪潮政策催化和利润收窄是主推“创造”大旗。近日,中国联通启动了员工创新孵化“沃创客”计划,中国移动也发布了首批“沃创客”计划。“双创”召集阶段。其实,运营商与“双创”的碰撞并不是第一次。中国电信早在2012年就发起了天翼创投,去年推出的张江创业基地已经成为行业模式在“双创”趋势下,运营商如何打破“入不孵”的尴尬局面值得深思运营商踏上创业创新新征程中国移动再次踏上新征程“双创”,中国移动总裁李跃在杭州发布《中国移动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行动计划(2016-2020年)》,副总裁李正茂发出“双创”第一号召集令,意味着57万移动员工可以通过双创平台自发提出创意,组成团队,通过“众创”、“众包”、“众筹”、“点评”参与其中。同时,针对转型发展痛点,中国移动针对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的多个命题设置奖励。中国联通5月30日召开全国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正式启动员工创新孵化“沃创客”计划。创新孵化项目采用合作孵化和自建孵化两种运作模式,聚焦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创新领域,促进和解决公司发展效益、效率、施工维护、客户服务、内部管理等关键问题。作为国内第一家布局国家级创业孵化基地的运营商,中国电信早在2012年就启动了内部员工创业计划,成立了中国电信创新孵化基地(上海),成立了国内运营商创投中的第一家创投公司天益首都。当时创业孵化平台只对内部开放,允许员工“携码入海”。2015年,为积极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中国电信决定向全国一线创业城市推广“专业孵化+产业背景+创投”特色模式。作为中国电信首个全自营对外创业基地,2015年11月12日刚刚启动的张江创业基地张江基地已经预留了70%的席位,成为创业基地建设的成功典范。目前,中国电信已在创业基地成功征集项目1700余个,其中孵化项目175个,实现企业化运营项目19个。“双创风”席卷运营商三大运营商竞相鼓励员工创业。是什么原因?一是催生政策红利。2015年,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双创”风靡神州大地。2016年5月23日,为贯彻落实精神,国家发改委召开电视电话会议,部署推进全国首批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建设工作,要求建设示范基地今年上半年全面启动。示范基地方案编制工作须在7月底前完成,7月底前完成方案审核公布。在中央强调深化国企改革、大力开展“双创、双创”的背景下,作为国家信息化建设的主力军和离互联网最近的央企,运营商具有多重优势,如作为渠道、用户、网络和服务能力,同时拥有丰富的外部合作资源,自然肩负着推动“互联网+”创新、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力的重任。二是利润收窄倒逼。根据电信运营商公布的2015年财报,虽然三大运营商净利润合计超过1400亿元,但从净利润增速来看,只有中国电信同比增长超过10%,中国联通同比下降12.4%,较2014年15.8%的增速大幅下滑,中国移动同比下降0.6%。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电信的“逆势增长”与其创新板块密不可分。公开资料显示,中国电信创新板块年收入增速达到50%,成为其增量收入的最大贡献者。三是人才流失刺激。近年来随着电信运营商内外部形势的恶化,精英离职、或加入虚拟商户、或转投OTT、或白手起家……为留住优秀人才已成为常态,同时也为勇于创业的创业者提供平台,通过有偿留任、投入资金和资源支持等条件鼓励年轻人创业,是明智的选择。可以说,运营商在创新创业领域从未止步。然而,在投入大量精力之后,真正优秀的创新能够转化为家喻户晓的产品的却屈指可数。市场环境瞬息万变,未来运营商的创新任重而道远。如何打破“入不孵”的尴尬局面?业内人士指出,创新创业平台只是企业推动创新创业的载体。能否成功孵化出内部创业公司和产品,取决于载体背后软环境的建立,包括企业创新战略的确定、创新体系的建设、创新基金等。鼓励创新创业的支持和制度安排。中国联通董事长王晓初5月30日在会上表示,推进内部创新孵化,不是随波逐流、因势利导、摆架子,而是要结合联通实际,培育创新土壤,培育创新文化,寻求创新突破。有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行动的“开胃菜”,经营者也该全力以赴,推出“正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