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我国将加强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标准研究

时间:2023-03-18 20:15:49 科技观察

标准是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为我国未来15年的标准化发展制定了目标和蓝图。《纲要》一共有35个小节。未来,从住房和物业服务到新能源汽车、无人驾驶、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领域,我们都将推进和完善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碳达峰标准和碳中和标准,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基础性和引领性作用。推进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标准化工作。为此,《纲要》强调,到2025年,标准供给由政府主导向政府和市场转变,标准的使用由工业和贸易为主向经济和社会为主转变,标准化工作要从政府主导向政府和市场主导转变。从国内带动到国内国际相互促进。标准化发展已经从定量尺度模型向质量效益模型转变。标准化在促进国家综合竞争力提升、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更大作用。在碳中和背景下,完善绿色发展的标准化保障是关键环节。《纲要》还提到要建立和完善碳峰值和碳中和标准。具体包括加快更新升级节能标准,抓紧修订一批能源消耗定额和产品设备能效强制性国家标准,提高重点产品能源消耗定额要求,扩大能源消耗定额标准覆盖面。、完善能源核算、检测认证、评价、审计等配套标准。同时,加快完善地区、行业、企业、产品的碳排放核查和核算标准。制定重点行业和产品温室气体排放标准,完善低碳产品标准标识制度。完善可再生能源标准,研究制定生态碳汇、碳捕获、利用和封存标准。实施碳达峰、碳中和和标准化推进工程。此外,《纲要》还提到,要不断优化生态系统建设和保护标准,推进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夯实绿色生产标准基础,加强绿色消费标准引导。标准化建设与科技创新互动发展对于标准化建设与科技创新互动发展十分重要。《纲要》表示,要加强关键技术领域标准研究,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物技术等领域开展标准化研究。在两化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大数据、区块链、医疗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等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技术领域,同步部署技术研发、标准制定和产业推广,加快新技术产业化步伐。研究制定智能船舶、高铁、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机器人等领域关键技术标准,促进产业转型。适时制定完善生物医学研究、分子育种、无人驾驶等领域技术安全相关标准,提高技术领域安全风险管理水平。在通过科技创新提升标准水平方面,《纲要》提到要建立重大科技专项与标准化工作的联动机制,把标准作为科技计划的重要产出,加强研究标准核心技术指标,重点支撑基础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共性、新兴产业、聚变技术等领域标准制定。及时将先进适用的科技创新成果纳入标准,提高标准水平。对符合规定的重要技??术标准,按规定给予奖励,激发全社会标准化创新活力。同时,还要完善科技成果标准转化机制。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标准评价机制和服务体系,推动技术管理者和科技成果评价服务规范化。完善标准必要专利制度,加强标准制定过程中的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创新成果产业化应用。完善国家标准化技术文献体系,拓宽科技成果标准化渠道。将标准制定纳入共性技术平台建设,缩短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方法标准制定周期,加快成果转化应用步伐。完善房地产信息数据,加快城乡建设和社会建设标准化进程,也是《纲要》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推进乡村振兴标准化建设方面,《纲要》提到要加强标准引导,把乡村振兴标准化工作落到实处。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智慧农业标准制定,加快完善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加强数字村庄标准化建设,搭建农业农村标准化服务和推广平台,推进地方特色产业标准化建设。同时,完善乡村建设和评价标准,重点抓好农村环境监测评价、村容村貌整治、农家乐建设、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农村卫生厕所建设和改造、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人居环境整治标准化工作。推进度假休闲、乡村旅游、民宿经济、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等标准化建设,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值得注意的是,《纲要》还提到了房地产行业。比如,在推进新型城镇化标准化建设方面,要完善住房标准、房产信息数据、物业服务等标准。推进智能施工标准化建设,完善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施工现场监控等标准。开展城市标准化行动,完善智慧城市标准,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此外,还包括研究制定公共资源配置标准、县域建设标准、小城镇公共设施建设标准等。研究制定城市体检评价标准,完善城市人居环境建设和质量评价标准。完善城市生态修复和功能提升、城市信息化模型平台、建设项目防灾更新改造、海绵城市建设等标准。推进城市设计、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与风貌塑造、老旧小区改造等标准化工作,提高街区和公共设施建设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