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把握IT运维一体化管理的内涵

时间:2023-03-18 18:06:54 科技观察

把握IT运维一体化管理热点话题的内涵。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分散、粗粒度、低效的IT运维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大规模、多层次、全覆盖的运维管理需求。各大金融机构纷纷关注IT运维一体化管理,业内专家也开始深入思考和探讨IT运维一体化管理的内涵。那么,它具体包含什么呢?以科学的管理机制为先导,实现IT运维一体化管理,首先要从全局的角度建立科学高效的IT运维管理机制。目前,行业普遍以“纵横交错、救灾一体化”为核心,打造“两地三中心”。中心即生产中心,实现与同城灾备中心、异地灾备中心的无缝对接,形成“三位一体”的IT运维管理机制,覆盖生产经营的各个层面和节点。通过该管理机制,横向逐步实现从生产到灾备的统一指挥调度,纵向提升各级运营中心到网点的一体化管理,有效解决企业横向分散、纵向分割的问题。IT运维管理。同时,为了准确、客观地评价IT运维一体化管理的效果,需要针对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管控的要求,建立完整、规范的生产运行质量评价机制。生产经营。在总行层面,通过制定全行生产经营风险承受能力考核指标,建立信息系统可用率、重要信息系统累计中断时间等核心指标的可承受值根据交易量、设备规模、辖内机构数量等维度。不断优化考核方式。在分行层面,参照总行质量评价标准,加强对所辖二级分行生产经营情况的考核评价。通过对总分行生产经营、监督检查、考核整改等全面质量管理,进一步提升IT运维一体化管理水平。基于完善的制度和流程,为满足端到端IT运维一体化管理的实际需求,需要遵循相关IT运维管理标准,建立覆盖生产运营体系总行、一级分行、二级分行三级,规范生产运营管理的各个环节,确保IT运维一体化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在总行层面,通过建立全行生产经营管理体系,统一部署和规范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原则性和整体性;在分行层面,结合分行实际,制定相应的生产经营实施细则和操作规程、操作手册,不断细化日常生产经营管理要求。通过不断补充和完善,不断细化日常生产经营管理的要求,形成统一的运维管理体系,为合规经营提供保障。此外,IT运维一体化管理将实现从职能管理向流程管理的转变。在吸收和借鉴ITIL最佳实践和ISO20000IT服务管理体系的基础上,结合IT运维一体化管理的内容、环节和要求,从事件管理、问题管理、变更管理、配置管理、容量管理、发布管理、值班管理、服务连续性、系统可用性、服务请求等方面,优化IT运维管理流程,加强管理流程整合,建立IT运维、监督、审查、持续改进的过程管理模型,使所有运维操作有流程、有痕迹、可审计,提高了IT运维一体化管理效率和技术服务水平。复合型人才为保障随着IT运维一体化管理的深入推进,实现IT运维管理的自动化、智能化迫在眉睫。目前,运维管理自动化建设主要围绕运维和技术服务两个方面,从统一调度与服务、运维管理三个层面建立统一、集成、开放、可扩展的运维管理平台。监控、分析、展示,包括生产调度平台、集中监控管理平台、服务支撑平台、运行质量分析平台等,着力提升IT运维自动化管理水平。通过构建涵盖生产运行“监、管、控”各个环节的综合技术支撑框架,实现生产指挥调度、运行实时监控、运维技术支持、分析等功能运营质量的提升将逐步实现从被动管理向主动服务的转变,进而实现IT运维管理质量和效率的双重提升。当然,高效的IT运维一体化管理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运维服务团队。精通技术、善于管理的IT运维管理复合型人才成为科技团队建设的新目标。要统筹规划IT运维人员队伍的体系结构、人才规模、层级设置、岗位职责等内容,建立以价值为导向的绩效管理体系,创新IT运维人员晋升机制、完善IT运维团队激励约束机制,强化运维人员培训机制,提高运维人员一体化组织管理、应急响应、沟通协调等联动能力,努力打造一支专业化、规范化、准军事化的生产经营队伍,为安全生产保驾护航。IT运维集成管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深入应用而产生的一个新课题。如何实现科学有序、集约高效的IT运维一体化管理才刚刚起步。我们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和完善,不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