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为抗议“苹果税”,微信取消了iOS虚拟支付功能

时间:2023-03-18 15:52:20 科技观察

诞生快10年的微信,已经不再是社交应用那么简单。它的一举一动都会对相关行业和人群产生深远的影响。  上月底,微信发布公告,宣布暂停iOS端虚拟支付功能,这意味着一大批基于公众号的知识付费和在线教育业务受到牵连。微信做出这一决定的直接原因是iOS开发者管理规定的限制,即虚拟支付只能通过苹果购买。  神战凡人遭殃。苹果与微信的博弈又开始了。他们能找到握手言和的办法吗?  生态之争  苹果在手机行业的胜利,不仅是产品创新的结果,更是商业模式创新的因素。在智能手机开发的早期,应用程序为王。AppStore通过30-70分享机制吸引了大量开发者,iOS采用封闭系统机制遏制盗版。这种完整的商业模式催生了很多优质的应用,构成了iPhone的核心竞争力。  但在iOS和安卓分立两个世界的今天,应用的数量已经不再是两个系统竞争的焦点。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数百万的应用程序已经是多余的;而且,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应用其实只有少数。移动互联网世界的战争已经基本结束,移动支付、共享单车、社交、电子商务等各个领域的竞争已经尘埃落定。  各大互联网公司的超级APP,占据了我们使用手机的大部分时间,满足了用户的大部分需求。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超级应用和互联网服务的需求超过了对iOS或Android系统本身的依赖。无论是从iOS跳转到Android,还是反之,大部分人的日常需求和使用习惯都不会发生太大变化,而且这个过程中的迁移成本比想象的要低。  AppStore的37%分成机制,也从开发者眼中的福利变成了他们不愿意缴纳的30%苹果税。苹果与微信在虚拟支付领域的博弈,可以看作是新时代应用平台与超级开发者的较量。  拥有超过十亿用户的微信,也在悄悄打造属于自己的生态帝国。公众号,小程序正在逐渐蚕食应用原有的生存空间,更轻巧简洁的体验胜过一个日益臃肿的本地应用。仔细想想,很多时候,一个微信可能已经能满足你80%的日常需求,比如点餐、浏览短视频、看文章、玩小游戏……它都能做到。  微信,和它原本的“宿主”iOS,必然会发生碰撞。根据苹果制定的开发者规范,应用中涉及虚拟支付时,需要使用苹果自己的支付方式,开发者不能从头开始。苹果这样做的意图显而易见。通过内购渠道,每笔交易可抽取30%分成,从微信庞大的生态帝国中分一杯羹。  谁想逃苹果税?  其实不只是苹果,不只是AppStore,应用平台和分发渠道都会向开发者收取分成费。Android平台、GooglePlay和开发者的份额同样是3:7。在PC端,在Steam上发布游戏的厂商也需要向平台支付30%的售价。根据各大平台的解释,应用分发和宣传需要投入成本,向开发者收费是合理的。苹果此前也表示,在AppStore诞生之前,个人开发者很难找到应用分发和销售的渠道。  只是,30%的份额合理吗?如果是自由市场调节的结果,这种分享机制似乎无可指责。和Android平台一样,如果开发者对GooglePlay的分享机制不满意,可以选择其他分发渠道,甚至可以自己搭建应用商店。Epic的Fortnite在推出Android版本时,选择直接通过官方渠道分发,而不是将其放在GooglePlay上,以避免30%的抽成。  Epic在PC平台上也起到了剧透的作用。该平台在EpicMall上的游戏占比下降至12%,对一直保持市场霸主地位的Steam构成了不小的威胁。为此,Steam在2018年做出了妥协,如果游戏销售额超过1000万美元,分成比例将降至25%;如果游戏销售额超过5000万美元,Steam分成比例将降至20%。  然而,在iOS平台上,最大的问题是开发者别无选择。由于系统的封闭性,AppStore是iOS上唯一合法的应用商店。即使开发者对苹果的分享机制不满,也缺乏有效的抗议手段。和《堡垒之夜》一样,GooglePlay是可以避免的,但AppStore是无法避免的。Kindle干脆取消了iOS端的买书功能。  微信这次砍掉了iOS端的虚拟支付功能,其实是一种格斗游戏的手段。从理论上讲,公众号提供的付费服务虽然是通过微信支付完成的,但并没有给微信分一杯羹。如果严格按照iOS的要求,通过应用内购买的方式完成这些付费服务,30%的份额将落入苹果手中,受益者只有苹果。  选一个,谁会输?  苹果和微信的冲突不是最近才开始的。2017年,微信在iOS端取消了欣赏功能,也是因为苹果的分享机制。按照苹果当时的要求,读者给作者的打赏金额的30%也要分配给公众号作者给苹果平台。在这个过程中,苹果没有给公众号的作者提供任何帮助和支持,直接拿钱几乎等于不劳而获。  这场风波让苹果遭受了片面的批评。当时还在做手机的老罗也发起了极其猛烈的进攻。不过最终的结果还是以苹果妥协而告终,为了微信的升值放弃了提成。  苹果和微信的每一次小摩擦都会引起无数人的关注,毕竟他们在网络上的呼声太高了。也有不少人YY过更极端的情况,就是如果微信主动下架iOS端,那么广大国内用户会用脚投票,他们会投票给哪一个。  其实无论是苹果还是腾讯,其庞大的体量决定了双方不会完全背道而驰,而是会在试错的博弈中达成妥协与平衡。当然,这并不妨碍我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一本正经地谈谈这个话题。  首先,在用户量上,微信胜出。  根据腾讯自己发布的最新财报,目前微信月活跃用户数超过11亿,比全国人口少不了多少;iPhone在中国的用户数量目前还没有最新的准确数据,但从2017年Newzoo公布的数据推测,这个数字最多在300-4亿之间,与微信相去甚远。毕竟几乎所有的智能手机都可以免费安装微信,但成为iOS用户则需要更高的硬件成本。  其次,在不可替代性方面,微信也更有优势。  微信功能很多,但核心是即时通讯。社交产品的一个特点是,一旦形成市场规模,处于优势地位,就极难被替代。QQ如此,微信亦然。当社交圈里绝大多数人都在用微信的时候,能完全用上的人却寥寥无几。  相对而言,iPhone的不可替代性要弱很多。智能手机的大部分功能都需要借助第三方应用来实现,而且大部分应用会同时登录Android和iOS平台。也就是说,即使此时iOS平台转安卓,微信支付宝依然可以正常使用,大部分应用都可以转过来。至于iCloud、Airdrop等苹果比较有特色或者比较好用的功能,你也可以找到在Android平台上可能不完美但仍然可用的解决方案。  所以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大部分国内用户可以没有iPhone,但不能没有微信。  当然,这些都是我们想象和分析的结果。在我看来,iPhone和微信二选一的情况是不会出现的。苹果和腾讯之间的彻底敌对只会是两败俱伤的局面。据七麦数据显示,今年1-4月,王者荣耀iOS预估收入为2.32亿美元,和平精英也能达到2.3亿美元。与安卓平台相比,iPhone用户的消费能力通常更强,腾讯无论如何也不会放弃。  不过通过微信和苹果之间的小摩擦,我们也可以看出,苹果的分享机制确实到了调整改革的时候了。曾经的开发商灯塔,不应该成为今天透支品牌价值的累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