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微通信IPO遭质疑:主营业务无自主专利权记者梳理招股书发现,光威通信存在主营业务无自主专利权、与供应商关联交易密切等问题。高新技术资格认定存疑。光威通信本次拟发行1240万股,拟在创业板上市。光威通信于6月初暂停审核,6月底由暂停审核状态变更为反馈执行。7月初就进行了预披露,可谓效率惊人。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99%以上来自主营业务收入,其中网络建设占比最大,分别为73.62%、70.86%和68.23%,设备和设备制造占比最小。它们分别是4.97%、5.12%和2.94%。招股书第21页显示,截至招股书签署日,光威通信已获得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23项、外观设计专利2项。2010年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值得注意的是,招股书第132页的专利介绍显示,光威通信及其子公司已获得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23项、外观设计专利2项。,前后表达不一致。光微通信拥有的27项专利中,大部分与子公司光嘉仪器共享,其中12项专利与子公司光嘉仪器共享,6项专利与光环宇(藤仓光微前身)共享,8项专利与子公司光嘉仪器共享。与子公司广嘉仪器共享。该专利与子公司南京维扬共享,其中一项专利为广佳仪器独有。此外,这27项专利大多集中在子公司的产品领域,占营业收入最大的公司网络建设业务尚未获得相关专利技术。《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第十条规定,高新技术企业必须通过自主研发、转让、捐赠、兼并等方式,或者在国内独家许可5年以上,其主要产品(服务)符合要求。过去三年。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若以公司主营业务为衡量标准,则公司不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标准。大同证券IPO投资顾问刘云峰指出,如果公司的专利领域不能贡献一定份额的利润,要么是专利没有市场,要么是公司对专利的市场开发还不够。与供应商的密切关联交易光维通信是一家为光通信网络部署和监控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集成和服务的综合性供应商。招股书显示,日本藤仓为公司焊机的主要供应商,为发行人参股公司藤仓光威的控股股东。双方一致认为,藤仓光威是目前中国唯一一家在日本藤仓专门从事光通信网络布线产品研发和生产的合资厂商。此外,招股书显示,2009年、2010年、2011年,公司分别通过藤仓中国及其前身藤仓商事、上海三凯进出口有限公司、上海通茂进出口有限公司从日本间接收购藤仓.,Ltd.1.14亿元、1.87亿元、2.5亿元,分别占本次采购金额的73.25%、76.25%、65.28%。2011年公司向藤仓光威采购9234.36万元,占比24.10%。作为第二大供应商。由于藤仓中国和藤仓光威均受日本藤仓控制,公司2011年向藤仓采购3.42亿,占公司当前采购金额的89.38%。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光威通信对日本藤仓的依赖性很强,未来短时间内很难“突围”。藤仓光威不仅是公司的投资收益来源之一,也是公司的第二大供应商。一旦补给链路出现任何变化,都会对光次元通讯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