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世界移动通信大会观看!可穿戴设备将成为“常态”

时间:2024-05-22 14:49:13 科技赋能

每年的世界通信展都是行业和用户了解通信和手机行业发展的好机会。

不过与往年不同的是,在MWC上,可穿戴设备超越手机,成为新的主角。

三星、LG、华为、中兴……如果你来到这些全球知名手机厂商的展位,你会发现最拥挤的区域并不是手机展位,而是智能手表、手环等新品的展示区。

,虚拟现实眼镜出现。

在。

“手机已经不再酷了,包括iPhone。

”一位对LG智能手表感兴趣的参观者向企鹅智能手表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另一位来自美国的科技爱好者也完全看好可穿戴设备的繁荣——“当很多人至少拥有一部手机时,你就得想想他们还需要什么。

” VR眼镜:也许比手机更伟大。

整个MWC展会上,三星的展位最受关注。

刚刚发布的S6和S6 Edge旗舰手机自然是三星在会场推荐的重点,但令人惊讶的是,更多的科技爱好者向现场的三星工作人员询问:“你的GearVR眼镜在哪里?”这是三星“隐藏”的一款产品。

只需出示媒体证件(经展会认证的媒体身份),您就会被邀请到三星展台的一个单独空间,那里有两名工作人员将向媒体展示三星最新升级的与S6系列相匹配的虚拟现实眼镜——等等。

记者排队体验。

GearVR的核心功能是提供3D效果和沉浸式娱乐体验。

戴上这款眼镜后,你可以在手机上享受娱乐游戏和影视节目,还可以通过手机摄像头观察现实世界——是的,这些头盔式眼镜需要与三星手机捆绑并在手机上使用。

启动对应的APP。

这款产品存在一些“小问题”,比如头盔佩戴起来还是有点重,不利于长期使用;位于眉间的调节滚轮太干,操作困难;并且某些应用程序的匹配还不够完善,例如与3D相册配合使用的应用程序可能会偶尔崩溃。

这些细小的缺陷和不成熟或许就是三星想要“隐藏”的原因。

但抛开这些,我们从未来和变化的角度来看待它。

这款产品可能比三星的手表手环有更好的未来。

它给三星带来的机遇可能有三个: 1、颠覆性的体验:与其他可穿戴产品相比,眼镜最大的优势和风险都是一样的:它的交互体验与传统数字设备完全不同。

这就是谷歌眼镜的失败。

他们希望用一种新的体验去做和过去一模一样的事情——收发短信、拍照,甚至在眼镜上访问社交网络……今天重新审视谷歌眼镜的选择确实无异于自杀。

三星GearVR以及微软前不久推出的全息眼镜产品,已经从Google Glass身上吸取了足够多的教训——所以它们不再需要眼镜来做手机上能做的事情,而是提供一种全新的颠覆性体验——当你观看时通过VR眼镜观看视频,你看到的不再是画面,而是整个世界。

当你抬起头、低下头、左右摇动时,你看到的图像会随着动作平滑切换。

当我在现场通过 GearVR 观看水下风景视频时,确实有一些瞬间感觉自己身处水中。

2、边际价格和产品结构:由于需要与最新的三星手机捆绑,GearVR并不是一个完整的产品,而更像是一个生长在手机上的可穿戴扩展配件。

这样的定位决定了它的价格不会太高。

如果您购买了这套整套产品,您除了拥有炫酷的眼镜外,还拥有了一部时尚的旗舰手机。

过去虚拟现实设备推广最大的问题就是使用场景不全天候。

很多用户不愿意花高价购买一些只在周末穿玩一会儿的东西。

三星通过将眼镜配件与手机相结合,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一尴尬。

3、新商机:我们在手机上玩游戏、看视频,往往不是因为它们有更好的图形或体验,而是因为方便。

以GearVR为代表的虚拟眼镜有潜力突破手机的这一长期瓶颈——这种沉浸式3D体验有可能颠覆传统影院观影和大型PC或主机游戏。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所有好莱坞大片也都提供虚拟现实眼镜,而且售价很高,你就会更好地理解三星今天所做的一切。

智能手表:英雄们提前保卫Apple Watch。

今年 MWC 上的另一个可穿戴设备热潮是智能手表。

华为在展会开幕前一天发布的HUAWEI Watch点燃了这股火焰。

在随后的展会中,LG、三星、华为、中兴等厂商都占据了重要阵地,向全球推广自己的手表产品。

当然,这股智能手表热潮的另一个重要背景是,苹果宣布将于3月9日召开发布会,届时很可能会发布更多有关Apple Watch的信息。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几乎所有参展智能手表的厂商都在有意无意地展现与Apple Watch的“差异化”。

华为手表的表盘是圆形的,看起来更像MOTO——一款被评价“可能比Apple Watch更好”的产品; LG还有圆形表盘,提供3个物理按键(比苹果的多),他们还现场开着一辆奥迪车,可以通过手表启动引擎……中兴的智能手表就更特别了。

他们的手表实际上只是一块手表——屏幕上的指针和表盘都是真实的——这款智能手表是传统表盘与智能芯片和传感器的嫁接产品。

其智能手表现在可以与手机连接。

测试运动状态等信息 - 但不要指望表盘上的内容不断变化。

以上三类智能手表产品几乎代表了今年的MWC,甚至代表了目前整个行业对智能手表的整体态度和研发趋势——尽可能不同于苹果,尽可能不同于手机,并具有超越手机功能的独立性。

价值。

1、圆形表盘:并不是说Apple Watch是方的,其他的就一定是圆的——但从目前的趋势来看,圆形表盘无论从外观、UI界面还是交互切换上都更加自然、美观。

因此,未来智能手表的外观趋势将更加圆形。

至于苹果是否会放弃执念,改用圆形表盘——在史蒂夫·乔布斯时代可能不太可能,但库克不敢说。

2、脱离手机的独立价值:智能手表开始表现出更多的“独立意识”,这无疑是正确的选择。

早期的智能手表更多定位为手机的“第二屏幕”,通常用于收发短信、拨打电话……这样的产品设定至今未能抓住用户的需求,因此一直不温不火。

当然,也有一些极端的玩家,直接把手表变成了手机,这是非常反人类的。

最新一波智能手表产品选择了另一条道路——与手机的链接成为可选功能,但不再是必需的。

这类新品将在手表上添加独立的网络组件,如WiFi、Sim卡等,并添加更多的传感器和芯片设备——此时,智能手表将开始成为新的生态中心,人们可以开始认真对待这件事。

产品 - 当你把它按在手腕上时,世界会发生什么? 3、成为控制中心:智能手表的第三个趋势是提供更多扩展的连接功能,扮演“控制器”的角色。

LG允许智能手表启动汽车,也就是用手表代替汽车钥匙——手机过去也有类似的设置,但显然,手表在外观和操控上比手机更接近钥匙。

同样的可能性还将出现在更多领域。

例如智能门锁、智能家居等。

无论是睡前躺在床上关灯,还是远程关闭客厅的厨房炉灶——手表都是比手机更好的选择。

过去可穿戴设备最大的问题是产品设计上的强烈“手机心态”。

这与主要参与者都是手机厂商有很大关系。

人们将可穿戴设备定义为手机的“第二屏幕”,理所当然地认为“可穿戴设备在不方便拿出手机的时候就有使用场景”……现在想想这个使用场景是多么令人期待。

盲目乐观,不切实际。

当我们为可穿戴设备的未来而担忧时,今年的MWC大会上终于有了新的变化。

更多的智能手表、手环开始告别“手机中心论”。

他们更加独立,有自己的应用场景,也开始有了初步的“生态意识”。

GearVR等虚拟眼镜设备为可穿戴设备提供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谷歌眼镜的失败引发了很多人对“眼镜是否可以变得智能化”的质疑和争论——尤其是苹果扮演了严厉批评者的角色。

全球最大科技公司CEO表示,智能眼镜无法交互。

好的。

但三星GearVR等沉浸式虚拟现实设备为智能眼镜打开了一扇新窗口——智能眼镜绝不是“另一部手机”,它们拥有更大的商业可能性、更广泛的连接范围、更广阔的世界视野。

这也更令人兴奋。

事实上,可穿戴设备可能只有两个终极使命:让人们通过佩戴更方便地与外界联系,以及让人们通过佩戴更多地了解自己。

后一项任务通过各种芯片和传感器迈出了第一步。

下一步是信息跟踪和处理以及结果的可视化和精确呈现。

这条路径逻辑上是清晰的,也正因为如此,所有可穿戴设备制造商和用户之间对于在自己的产品中拥有越来越多适合的信息采集模块基本上不存在争议;前一个任务有更多的变数和可能性。

在未来万物互联、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可穿戴设备所能发挥的作用,不仅需要相关配套产业链和技术的不断成熟,更需要雄心勃勃的产品做出更大胆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