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xelsAli推广期结束了,我的小弟刚过7到8岁。在公园路上散步时遇到他,我们聊了聊,转移了思路,今天的文章就出来了。小辈很年轻,1992年的,现在是整个大团队(团队200多人)最年轻的P8。我简单说一下他的经历。他在大四的时候以实习生的身份加入了蚂蚁金服。毕业第一年升为6级,第二年升为7级,这一年,他升8级,这是他毕业的第六个年头。我和他聊天当教训,他也和我聊了很多。谈起这段经历,他说一开始觉得一切都很顺利,没有遇到什么阻碍。升7后的两年里,他一直没有找到下一步的明确目标,对业务方向也很迷茫。也拿了3.25。他自己总结说,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他在按照自己的旧习惯做事。老大吩咐的东西可以超乎预期的完成,但是他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所以用了4年才到8个。很多人听到这里可能会想到凡尔赛宫,但我觉得是例行公事。我的小弟很聪明。他从高中开始编程,并参加过全国编程比赛。大学里的985(不是清北)也是软件学院的实验室主任。学校招实习生加入蚂蚁,实习生负责LDC改造等核心项目。我和他谈了很多,他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最重要的是定义问题,找到方向。大概意思是说,最重要的是:在年初规划财年时,确定今年要解决的核心问题,确定方向。1、思考这么多年的工作,发现一般聪明又强势的高管,如果方向对了,成功只是时间问题。最怕的是看不清方向,一头扎进执行,以战术勤奋来动自己。雷军说了一句话:“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意思是战略没有想清楚,然后钻到各种细节和执行事务上。解决的核心问题没有想清楚,方向无法确定,加了再多的类也是白搭。只留下自我印象,跟追女生一样。在我们日常的研发工作中,如果业务和产品没有明确定义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我们一步一个脚印,有需求就抓,有bug就修复bug,既不考虑如何做大业务,也不关注产品的创新和优化,再强大的技术也只是一坨屎。当然你也可以从技术的角度去优化需求,说我的技术多牛逼,但是不能创造商业价值也没用,我也支持不了。产品可能有很多问题,应用系统也可能有很多需要优化的需求,但哪些问题是核心问题,哪些问题最需要解决是核心问题。在很多情况下,业务和产品愿景甚至非常有限,找不到核心问题。所以“定义问题”的能力真的很重要。想想你现在负责的业务或系统中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有一天大boss问我们,你觉得你们现在的产品包括技术最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大家提出了很多方向,比如构建新的分发流量场,做Feeds流量,短视频,智能推荐,其实这些想法都是对的,但是哪个方向才是最核心需要解决的问题,或者是不是最值得产品技术投资??提出这个问题的背景是,我们负责的产品已经创建了将近10年,经历了很多迭代优化。现在是一个非常痛苦的时期,每年都会有新的业务尝试和探索,但是这几年我们改变了很多方向,一直在寻找新的增长点。有时候老板想不通,因为定义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问题,涉及的知识太多了。一旦决策失误,人力物力成本将很高。互联网最看重的是时间成本,产品的新功能比竞争对手提前一个月上线,影响可能是决定性的。2.原理如何定义核心问题?几个原则:长期原则,把目标放长远,做长期有价值的事,而不是获取短期收益。重要原则优先,选择真正重要的事情,即使困难重重,你也可以问问自己:我之所以去做,是因为它本身是对的,还是仅仅因为我有把握去做?简单原则,确定核心问题和目标,剩下的就是坚决执行。过程中容易插入很多例行工作或干扰因素,比如领导变动、行业动态等,所以一定要避开干扰,简单实施。①长期原则长期原则践行者的典型代表是亚马逊。长期的电商收入是投资于长期的基础设施建设,比如云计算基础设施、物流和物联网生态系统,需要20多年的亏损才能盈利。贝佐斯说:“如果你做任何事情都着眼于未来三年,那么与你竞争的人会很多;但如果你能着眼于未来七年,那么能够做到的人就寥寥无几了。”与你竞争。”很少,因为很少有企业愿意做这么长远的规划。”想想乔布斯决定使用摩托罗拉的键盘还是全屏;马斯克决定做火箭回收还是做纯电动汽车,是一个非常大胆的决定,但他们都是在做长期价值。②重要性优先原则优秀的产品经理总能从用户对产品的一堆需求和问题中找到最核心最本质的问题,优秀的工程师也是如此。问自己这个问题:“我正在做的是我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吗?”如果你得到肯定的回答,那么恭喜你,你的精力和时间没有白费。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数人要么是出于惰性、懒惰,要么是出于安全感,会选择做容易或确定的事情。也正因如此,很多人在低效率、低质量的重复中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才华。选择真正重要的事情,即使这很困难。③在实施简单原则时,永远记住要紧的事。让我给你我每天使用的方法。早上到公司,第一件事就是把今天最重要的事情记录在ToDoList中。该列表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只记录年度核心目标相关的东西,另一部分是其他的东西。每次做某事或插入新事物时,更新列表,最重要的核心目标不会受到干扰。晚上下班后复习,很清楚。至于效果,坚持半年,你会回来感谢我的。作者:Angela编辑:陶嘉龙来源:转自公众号Angela的博客(ID:guofangel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