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区块链的前世今生:起源与发展

时间:2023-03-17 17:08:12 科技观察

区块链(Blockchain)是一种多方参与、分布式、可复制的账本技术。其本质是多个不信任或弱信任的主体按照既定规则进行合作的系统或生态。从本质上讲,区块链是一个共享数据库,其中存储的数据或信息具有“不可伪造”、“全程留痕”、“可追溯”、“公开透明”、“集体维护”等特点。基于这些特点,区块链技术奠定了坚实的“信任”基础,创造了可靠的“合作”机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2019年1月10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区块链信息服务管理规定》。2019年10月24日,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区块链是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加快推进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发展创新”。“区块链”进入大众视野,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区块链的基本概念区块链涉及数学、密码学、互联网和计算机程序设计等诸多科学技术问题。简单来说,区块链是一个分布式的共享账本和数据库,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全程可追溯、可追溯、集体维护、公开透明等特点。这些特性保证了区块链的“诚实”和“透明”,为区块链建立信任奠定了基础。区块链丰富的应用场景,基本上是基于区块链可以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实现多主体间的协同信任和协同行动。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一种新型应用模式。区块链作为比特币的一个重要概念,本质上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数据库。同时,作为比特币的底层技术,它是一系列使用密码学方法相互关联的数据块。每个数据块包含了一批比特币网络交易的信息,用于验证信息的有效性(防伪)并生成下一个块。比特币白皮书英文原版实际上并没有blockchain这个词,而是使用了chainofblocks。在最早的比特币白皮书中文译本中,chainofblocks被翻译成blockchain。这是中文“区块链”一词最早出现的时间。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区块链的安全风险被视为制约行业健康发展的一大短板,频发的安全事件为行业敲响了警钟。拥抱区块链,需要加快探索建立适应区块链技术机制的安全体系。一、区块链的起源区块链起源于比特币。2008年11月1日,一个自称中本聪(SatoshiNakamoto)的人发表了一篇文章《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阐述了基于P2P网络技术和加密技术。、时间戳技术、区块链技术等电子现金系统架构概念,标志着比特币的诞生。两个月后,理论进入实践,2009年1月3日,第一个序号为0的创世区块诞生。几天后,也就是2009年1月9日,出现了一个序号为1的区块,并与序号为0的创世区块连接成一条链,标志着区块链的诞生。近年来,世界对比特币的态度跌宕起伏,但作为比特币底层技术之一的区块链技术越来越受到关注。在比特币的形成过程中,区块是一个个存储单元,记录了一定时间内各个区块节点的所有通信信息。每个块由随机散列(也称为散列算法)链接。后一个块包含前一个块的哈希值。随着信息交换的扩展,一个块之后是另一个块。结果称为区块链。2.区块链发展历史中本聪于2008年首次提出区块链的概念,随后几年,区块链成为电子货币比特币的核心组成部分:作为公共账本。通过利用对等网络和分布式时间戳服务器,可以自主管理区块链数据库。为比特币发明的区块链使其成为第一个解决双重支出问题的数字货币。比特币的设计已经成为其他应用程序的灵感来源。2014年,“区块链2.0”成为去中心化区块链数据库的代名词。对于这个第二代可编程区块链,经济学家认为它是一种编程语言,可以让用户编写更复杂、更智能的协议。因此,当利润达到一定水平时,可以从完成的货运单或共享凭证的分红中获得收益。区块链2.0技术跳过了交易和“在价值交换中充当金钱和信息仲裁者的中介”。它们被用来将人们排除在全球化经济之外,实现隐私,使人们能够“用他们拥有的信息赚钱”,并有能力为知识产权所有者确保回报。第二代区块链技术使存储个人“永久数字身份和形象”成为可能,为“潜在社会财富分配”的不平等提供了解决方案。2016年1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讨会公布了数字货币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会议肯定了数字货币在减少传统货币发行方面的价值,并表示央行正在探索发行数字货币。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讨会的表态,大大增强了数字货币行业的信心。这是自2013年12月5日央行五部委发布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以来,央行首次对数字货币明确表态。2016年12月20日,数字货币联盟——中国金融科技数字货币联盟、金融科技研究院正式成立。今天,比特币仍然是数字货币的绝对主流。数字货币百花齐放。常见的包括比特币、莱特币、狗狗币和达世币。除了货币应用,还有各种衍生应用,如以太坊、Asch等底层应用开发平台和NXT、SIA、BitShares、MaidSafe、Ripple等行业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