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捷开发中的一个经典实践叫做“回顾会议”。在这次会议上,项目组成员将回顾上一次开发迭代的各个方面,并对需要改进的点提出建议,以持续改进。第一次尝试这种形式的人往往会有一些顾虑,主要担心的是他们不知道如何向别人表达自己的建议。有些人认为每个人都是成年人,应该有足够高的心理承受能力来接受别人的批评和建议。内心脆弱的人,要么在打击中迅速成长,要么就不得不离开。有些人认为团队要有人情味,提建议时要考虑别人的感受。开门见山,还是委婉含蓄?坚强的心,还是温暖的心?如果我们将这两种观点概括为极端,我们可以提炼出两种关于反馈的声音。第一种声音:反馈者应捍卫“真相”,反馈者应做出相应努力接受反馈。第二种声音:反馈的发送者要有“人情味”,对“真相”进行适当的包装,让接收者相对容易接受“真相”。你认同哪种声音,我们应该如何反馈?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先了解一下反馈的目的、效果和场景。一、反馈的目的反馈是一种交流形式,而交流本质上是信息的传递。从会议、聊天到演讲和讨论,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向周围的人传递信息。在不同的场景下,沟通有不同的目的。一般来说,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目的将传播分为四类:告知:为了让听众知道一定的信息,获得一定的知识。比如老师上课,公司的政策通知。娱乐:娱乐观众。喜欢在朋友之间讲笑话或八卦。说服:采取行动让听众接受你的观点、想法或建议。例如咨询服务、小组讨论或辩论。动机:为了让观众获得内心的动力,挑战自我以获得更高的成就或信念。比如马丁路德金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反馈,作为一种沟通方式,其目的不只是也不应该只是告知,更深层次的目的是说服或激励。一个好的反馈应该帮助别人找出自己的缺点,并使别人能够自发地采取行动来弥补缺点。作为ThoughtWorker,反馈让我们不断走出舒适区,持续改进,提升自身竞争力。2.反馈的有效性那么如何才能有效的达到反馈的目的呢?这里的“效率”其实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效果,二是效率。提高有效性的重点是如何使传递的信息被正确接收和执行。提高效率的重点是如何用最少的时间和资源传递信息。比如丈夫下班回家后,觉得妻子今天做的菜有点咸,那么反馈的有效性就是如何用最简洁的文字让妻子不生气,接受他的意见。意见,这样“明天菜里的盐就少了”。“丈夫预料中的结果很顺利。然而,令人沮丧的事实是,反馈的效率和效果往往不是同时的。效率和效果就像跷跷板的两端,一端的上升势必伴随着另一头的倒下。如果丈夫对妻子说:“菜有点咸,少放点盐。”结果很可能是第二天连饭都不用吃了。一句话八字的建议虽然效率极高,但没有任何作用。但如果丈夫对妻子说:“今天的饭菜真好吃,味在舌尖,余香在口。牙齿,简直就是厨师的手艺!如果鱼的盐分少一点,会突出鱼本身的鲜味。但我就是这样一个幸福的男人,我有一个可以从客厅到厨房的好老婆,让我洗碗等着你!”(这里用的是反馈三明治模型,后面会提到)。这样一来,虽然老公说了一大堆话,死了上万个脑细胞,但老婆听了估计会偷偷笑的,明天的饭菜不但不会太咸,说不定就没必要了所以有时为了提高效果,我们不得不牺牲效率;相反,有时效率提高了,却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有理由相信效果大于效率。3.反馈场景说完反馈的目的和效果,我们回到最初的问题——如何进行反馈。这次我们加一个前缀:“如何”有效地”提供反馈?随着带着这个疑问,我们再来看看这两个声音。1.第一个声音的一个潜在假设是,大多数人可以在逻辑上接受反馈中的建议并将其付诸行动。在这样的假设下,我们可以最大化效率,即直言不讳,长话短说。没有伪装,没有包装来指出问题。因为在给定的假设下,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2.第二种声音的一个潜在假设是,大多数人不能轻易接受反馈中的建议并将其付诸行动。在这样的假设下,我们需要付出额外的努力来包装我们对真相的表述,从而降低效率。现在简单了,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假设的不同。为了验证假设,我们需要引入反馈的场景,可能是交流群的质量,交流的语境,或者交流的环境。在不同的场景下,我们可能会得到不同的答案。比如在与陌生人交谈的场景中,第二个假设更有可能成立。如果向陌生人提出建议,自然会比较委婉礼貌。如果第一个假设在与亲密朋友的谈话中占上风,我们会选择直接说话。所以我们反馈的场景往往会影响我们反馈的方式。再举一个例子,工作中反馈的形式往往受到公司文化的影响。3.公司文化和反馈方式ThoughtWorks是第一声音的坚定支持者。从我们加入公司的那一天起,我们就接受了ThouhgtWorks反馈文化的洗礼。坦诚、直接、真诚的交流氛围,让大家直接叙事。大多数情况下,一句简单的“我们待物不待人”就包含了所有的默契。这种文化也使反馈效率最大化,敏捷、拥抱变化、自组织团队等上层建筑有了基石。ThoughtWorks的企业文化影响了民间反馈的形式,从反馈中可以窥见整个企业文化。图ThoughtWorks企业文化4.如何有效提供反馈?高效传播文化的形成,有赖于群体的长期努力。这也让这种文化显得稀缺,因为来之不易。在生活中一般情境的交际中,我们更多的是在多姿多彩的复杂环境中进行权衡取舍。这里有一些技巧,可以帮助您在没有良好文化支持的情况下保持有效的反馈。1.传播胜于内容根据AlbertMebrabian教授研究的“7/38/55”定律:从传播效果来看,肢体语言起着最大的作用,占到55%,其次是语音和语调。38%,而通讯内容实际只占7%。肢体语言和语调可以统称为信息的传达方式。也就是说,在交际过程中,传达信息的方式(声音、语调、眼神、面部表情、身体姿势)比说话的内容更为重要和关键。成功反馈的先决条件是和谐的氛围。演讲的内容由演讲者控制,但效果由听者决定。(图片来自:http://t.cn/RiGT5ld)2、表扬多于批评。汉堡上上下两片面包的大小是最大的。中间那层肉饼最小,但是最香。这个地方。没有肉饼的汉堡无味,没有面包的汉堡油腻难消化。反馈的汉堡包模型是这样的:正反馈就像两片面包,占比比较大,但真正有营养的是中间薄薄的一层肉,对应反馈模型中的建议。反馈采用“表扬-建议-表扬”的结构,控制建议点数少于表扬点数,可以使反馈既易消化又有营养。(图片来自:http://groupvisual.io/feedback-sandwich/)3、先谈恋爱再讲道理心理学上有一个沟通小技巧叫“感觉三明治”,即“谈恋爱,谈恋爱,然后推理。”.也就是说,在沟通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三部曲:先说自己的感受,再表达对对方的关心和爱护,最后给出理由或建议。我们要注意的是“沟通的意义取决于对方的反应”。如果对方已经不开心了,那就意味着我们需要调整自己的方法和方法了。对方的情绪和行为是信号。沟通本身没有对错之分,只是“有用”或“没用”。你说得多么“正确”并不重要。沟通的意义就是对方收到了你要表达的信息。所以,你说什么不重要,对方接受才重要。那么,您现在会提供反馈吗?【本文为专栏作者“ThoughtWorks”原创稿件,微信公众号:Thinkworker,转载请联系原作者】点此阅读更多本作者好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