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iPhone需要清空背景吗?这应该是没有争议的

时间:2023-03-16 02:05:15 科技观察

2009年,Palm发布了第一款搭载WebOS系统的手机PalmPre。作为一个用来对标iOS的新系统,WebOS融入了大量前瞻性元素,其中之一就是被苹果和谷歌津津乐道并迅速模仿的卡片式后端。具体来说,在WebOS机型上,如果从屏幕底部向上滑动,当前应用会变成一个小矩形缩略图,再次滑动到屏幕顶部,应用就会关闭。手势操作和卡片式背景,让WebOS机型在操作时手感流畅流畅。在当时的iOS中,关闭应用的方式是双击Home键,但是点击后台应用图标上的红色减号按钮,操作步骤繁琐拖沓。很快,iOS和Android都跟进了卡片背景设计。尽管WebOS后来在激烈的系统竞争中被淘汰,但打开手机后台界面,轻轻一推应用关闭的操作,已经成为智能手机用户的日常使用习惯。不过,近日外媒报道称,苹果公司软件工程高级副总裁克雷格·费德里吉在回复用户的邮件中表示:“滑动关闭后台应用程序可能会降低iPhone的电池寿命,除非它没有反应。应用程序应该是被迫关闭。”也就是说,我们日常过程中习以为常的杀后台这个动作,可能是没有意义的,甚至是错误的手机使用习惯?iPhone为什么不杀后台呢?话题的话题几乎成了一个日经贴,具体原因除了底层代码编译机制不同,还有内存管理方式不同,权限开放程度不同,即使在今天,在内存利用率上,iOS似乎也比Android做得好一点4G内存在Android上达不到及格,但在iPhone上基本绰绰有余首先,iOS其实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后台”供用户选择,我们双管齐下的多任务界面点击Home键或者手势向上滑动,其实只是一个最近使用过的应用和快捷方式的列表,当你切换到下一个应用时,上一个应用的内存等资源会被占用实际上已经被冻结和释放。iOS的内存管理机制比较严格。当内存不够用时,会自动释放和分配,用户不需要做额外的操作来清除内存。另外,频繁的“杀后台”会增加耗电量。当不执行“killbackground”操作时,打开原应用,应用从挂起状态提取数据,响应速度更快,资源消耗更少;“杀后台”后,应用需要重新加载,响应速度较慢,占用资源较少。资源持续时间更长,导致功耗增加和电池寿命缩短。另外,得益于iOS统一的推送机制,即使应用没有运行,用户也可以通过推送机制及时获取各种信息。因此,在苹果高管的指导下,iPhone的正确使用姿势是不理会“后台”,关闭应用程序,直接按下Home键。当然,即使在iOS的严格限制下,仍然有一些应用变相让自己成为“真实后台”。例如,一种更常见的方法是在背景中无声播放一段音频,以防止自己被冻结。如果你遇到这种应用,可能还是要用手指划一下才能清理干净。所有手机都不用杀后台?开篇我们已经说过,卡片式背景和上滑关闭应用的设计是WebOS最先推出的。Palm采用这种机制很大程度上是因为WebOS是一个真正的后台,多个应用程序实际上会在后台运行,这与Windows等桌面系统的后台机制非常接近。因此,对于搭载WebOS的设备,需要手动关闭后台运行。而对于市场占有率最高的安卓系统来说,遇到这个问题时,情况就复杂多了。在一般认知中,Android是一个“真后台”。即使切换到其他应用程序或返回桌面,之前的应用程序仍会以某种形式继续运行。Android的后台其实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无服务(Service),应用切换到后台后会被冻结,重新打开后会被唤醒,机制有点类似于iOS;另一种是有了服务,后台会继续运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真后台”。真实后台的好处是手机系统也可以拥有多任务处理功能,同时做更多的事情;但缺点是多个应用程序同时运行,会消耗更多的资源,造成卡顿、发热等问题。事实上,谷歌一直致力于解决这个问题,试图让安卓用户体验更好,包括优化内存管理机制,让用户再也不用担心应用程序的后台问题。例如,在新的Android规范中,对应用的自启动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如果严格执行这些规范,再加上安卓手机8G、12G的大内存,貌似安卓也可以不清后台。但现实情况是,在国内安卓市场,由于缺少谷歌服务,很难对开发者形成强有力的约束。现在,仍然有许多Android应用程序不遵循Google制定的最新规范。作为一个开放系统,谷歌给出的最强限制无非是不符合规定的禁止在GooglePlay上架,这对国内开发者没有震慑作用。而且,国内安卓阵营的推送机制还在各自为战。因此综合各种情况,想要安心使用安卓手机,清后台可能还是时不时的操作。当然,随着手机厂商加大对定制系统流氓应用的打击力度,Android在这方面的体验也在逐步提升。对于符合条件的合作伙伴,建议先安装应用程序的GooglePlay版本。手机电池需要细心呵护?国内多家媒体在报道苹果高管的言论时,都用了“滑动关闭应用程序会降低iPhone电池寿命”的说法。不过,关于这一点,CraigFederighi的邮件原文是“batterylife”,翻译成batterylife比较贴切。当然,我们还是可以以此来谈谈杀后台是否会加剧续航的下降。首先要明确的是,电池确实是消耗品。以iPhone为例,在使用一两年后,经过数百次循环后,电池的实际容量可能会下降到出厂容量的80%左右。正因如此,大家在网上可以看到很多减少电池损耗、延长电池寿命的小窍门,比如避免过度充电、避免在电量过低时再充电、不要过度充电等。不可否认,这些方法未必无效,但对于普通用户来说,操作的实际意义其实并不大。毕竟,手机可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最高、耗时最多的设备。频繁充电在所难免,电池损耗也是一个正常过程。毕竟,手机只是一个工具。用尽各种方法来延缓电池损耗,势必会让手机体验大打折扣。您不妨以自己舒适的方式使用手机,并接受手机电池的正常退化。对于电池损耗严重的手机,更换电池可能是最好的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