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似社区宽带安装量正在缩水。承诺的“六个月”已经过去了。但你有没有试过,刚过一年运营商就来催费,承诺的“免费半年”就没有了?钟先生最近遇到了这样的麻烦。一年前,他委托业务员办理宽带业务,却被多次提醒未到期付款。经询问,钟先生发现该业务员经手的业务实际上已经缩水,而委托的业务员已经退休。宽带套餐少了“半年”。去年中秋节前,钟先生居住的小区贴出了“保一年送半年”的宽带广告。整个套餐费用仅为1580元。同小区运营商的业务经理也在小区业主QQ群里推荐了这个套餐。“为了防患于未然,我也在网上营业厅查了一下,确实有这样的包裹。”基于业主的信任和官网的宣传,钟先生于去年9月申请了1580元的宽带套餐。没想到,还不到一年半的期限,钟先生就接到了一个提醒电话,提醒他这个套餐将在今年9月底到期,并询问他是否要续订。当初承诺的“半年”落空,钟先生立即找来业务经理。但业务经理告诉他,他已经辞职了,要投诉只能打服务热线。无奈之下,钟先生再次拨通热线说明情况,但从后台查询中发现,他只是花1580元购买了一年套餐,根本没有“免费半年”。客服还建议钟总找原经理跟进,把球踢回去。签订协议可杜绝纠纷据钟先生了解,小区内遇到同样情况的业主有两三个。银行卡信息提供给业务经理,但业务协议未签。最终,手里只有一张完成表。完成单比较简单,并没有标明具体包裹信息,一般写着“1580元一年”。当时,运营商还从他们的银行卡中一次性扣除了1580元的手续费。另外还有100元的安装费,是工作人员上门收取的。工单只有一张,没有签协议,但他可以成功向银行扣费。钟先生认为,向业务经理提供个人信息是一种“授权”,经营者有责任兑现当初“送半年”的承诺。接到钟先生的举报后,羊城晚报记者联系了运营商主管部门。经查,确实有这样的促销活动,但这种促销优惠是针对一些有针对性的特殊客户,而不是放过促销。该部门表示,将给予钟先生和这些小区的业主半年优惠,同时加强对经营管理人员的管理,并提醒市民,经营单上有详细的协议说明,以及公众必须仔细阅读并亲自签名。不要委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