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工业机器人的快速发展对社会有什么影响?

时间:2023-03-16 00:42:17 科技观察

随着智能工业4.0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行业使用机器人代替人工操作完成相关动作,从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那么工业机器人应用的迅猛发展对社会产业产生四大影响,冲击劳动力市场,影响就业结构,倒逼中国经济转型,对企业影响巨大。具体概括如下:工业机器人一、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生产线引入工业机器人确实取代了人类的劳动,但这不能静态地概括为“机器吃人”。从历史的角度看,越来越多、越来越高效的机器的使用,不仅极大地释放了生产力,而且增加了生产的迂回性,催生了一大批新产业,并相应地创造了新的就业岗位。工业机器人的应用也是如此:在减少生产线劳动力的同时,也创造了其他的劳动力需求。因此,减少劳动力需求和创造就业机会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就中国而言,引入工业机器人本身就是企业对劳动力不再无限供给的一种适应性反应,并不一定会造成严重的失业。2、对就业结构的影响工业机器人引入后,制造业的生产流程和管理方式也将发生适应性调整。制造企业的一线低技能工人,甚至部分熟练工人将被工业机器人取代,工业机器人调试、维修、控制等技术岗位将相对增加。在产业层面,随着产业向高端化,特别是高端制造业的发展,对知识型员工的需求将增加,生产性服务业从业人员数量将相应增加。换句话说,工业机器人的引入将使就业结构高端化。从长远来看,未来智能工业机器人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业机器人三、倒逼中国经济转型机器人的使用必然会对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产生巨大影响。虽然从国际上看,除了美国、日本、韩国、德国等国家,机器人使用的增加并没有带来失业率的上升,但从工业化的历史来看,欧美国家、工会等劳工组织为保障工人的工作岗位,强烈反对企业的机械化、自动化。在中国,制造业仍处于劳动密集型低端模式。从某种意义上说,使用机器人不是补充劳动,而是替代劳动。尤其是近年来,人工成本持续大幅上涨,促使部分企业使用机器人的直接目的就是节省人工成本。因此,需要警惕的是,政府在大力支持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同时,也需要做好防控对就业造成的巨大冲击的准备。当前,我国劳动力素质与智能高端制造模式还不适应,整体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仍然偏低。这就需要政府在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的同时,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水平。否则,机器人虽然带来了生产力的提升,但带来的社会问题却无法得到有效解决。4、给企业带来巨大影响机器人的快速发展给企业带来巨大影响。首先,机器人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机器人在运行过程中不停机不休息,产品质量受人为因素影响小,产品质量更稳定。二是可以降低企业成本。规模化生产中,一台机器人可替代2~4名产业工人,视企业具体情况而定;机器人无疲劳,可24小时连续生产。第三,机器人易于安排生产计划。由于机器人的重复精度高,只要给定参数,它就会一直按照指令行动,因此生产计划非常清晰。第四,机器人可以缩短产品改造周期,减少相应的设备投资。机器人与专机最大的区别在于可以修改程序以适应不同工件的生产。产品更新时,只需根据更新后的产品重新设计相应的工装夹具,机器人本体无需做任何改动。只要更改调用相应的程序指令,即可实现产品更新和设备更新。第五,机器人可以从各种恶劣、危险的环境中拯救工人,拓宽企业的经营范围。六是机器人代表了工业自动化的高水平,体现了企业先进的加工和科研能力,提升了企业形象和竞争力。工业机器人总而言之,机器人的到来给制造业带来了巨大的优势,但与庞大的劳动力总量相比,机器人能够替代的工作量仍然有限。相比之下,通过软件实施精益劳动力管理就更有必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