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大数据随想曲:期货商业模式再造

时间:2023-03-15 23:09:36 科技观察

颠覆传统商业模式如果说电脑远程自助交易系统的兴起大大削弱了“红马甲”的敲单功能,那么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已经开始颠覆期货行业的传统经营模式。正如南华期货总经理罗旭峰所说,“现在的金融是靠IT技术做支撑的,过去靠人工报单的方式是赚不到钱的,过去我们报了上千单一天,非常了不起,交易员们已经手上捏了一把汗,现在一天的订单量在10万多、20万多,与刀耕火种的农业时代截然不同。”大数据作为一个可以产生海量数据的行业,正在改变着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金融机构的运营模式。一方面,通过对客户行为偏好数据、金融数据和互联网数据等进行综合分析,为精准营销、风险管理、财务分析、客户价值挖掘和个性化定制服务提供数据基础,从而减少市场波动和不确定因素对价格的影响。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这种基于支付、云计算、社交、搜索引擎等互联网工具的新兴金融模式,给传统金融机构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互联网最典型的功能就是提高效率和节约资源,它直接把甲乙双方的资源联系起来。贸易商、超市等这类靠交易成本为生的企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国际期货董事总经理王红英指出,目前期货行业最经典的业务模式仍然是经纪业务,在手续费率走低、运营成本上升的情况下,不少期货公司会考虑关掉自己的业务。大数据时代的期货在线开户和在线交易将成为一种非常现实的可能,据光大期货研究所所长叶彦武介绍,如果允许客户的一些个人身份信息和信用信息被允许获知,期货公司,大数据将给期货行业带来巨大变革。”期货公司可能已经提前准备好相应首选交易品种(交易偏好已知)的相应保证金、佣金价格、基本信息和研究报告,甚至不排除能够提供针对性的资产管理服务。未来参与交易的投资者可能更倾向于购买或交易期货公司提供的理财服务,而不是简单地自己进行交易,大数据可以为客户量身定制,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服务。”据悉,美国期货公司管理客户的三大步骤是了解客户的需求和投资偏好,设计交易程序、策略和量化模型,提供适合交易的产品组合。相应地,随着大数据的引入,国内客户的交易模式和交易习惯也会发生一些重大变化,可能更多地采用高频交易和量化交易方式。“由于大数据涉及的数据相对客观,规避风险的时间周期较短,客户可能会越来越注重通过大数据挖掘交易模型,进而基于交易模型设计更多低风险的金融产品。“王红英指出。围绕“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期货公司对大数据应用的实践和研究开始逐步加速。以南华期货为例,在大数据和IT的支持下,公司战略性地开发了基于客户数据库的个性化服务体系。该系统建立在CRM系统之上,能够为客户提供实时、有针对性的战略服务、风险管理产品、客户交易行为诊断,帮助客户提高风险管理和投资管理水平。叶彦武认为,期货公司应根据自身特点,有选择地收集相关数据,同时形成自己的逻辑体系。“重视经纪业务的,不妨对投资者的投资偏好、客户来源等进行具体收集,为更好地服务经纪业务做铺垫;重视投研的,对数据非常敏感,所以大数据尽可能多的在数据准确性和时效性上做梳理,同时尽可能收集产业链数据,为形成完整的基本面分析链做铺垫;产品设计和编程可能需要更多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客户风控还是公司风控,大数据都可以大大提升期货公司应对风险的能力。业内人士指出,一方面,期货公司可以在云计算的基础上为员工建立统一的服务器管理平台,完成合规风险控制和道德风险最小化。代理。另一方面,得益于数据支持,期货公司比以往更了解客户的交易模式和交易行为,可以监控市场风险和合规风险。硬币的另一面是大数据时代对金融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宝诚期货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程小勇指出,一是客户多元化、监管放开,新漏洞不断暴露,道德风险加大。其次,数据的准确性和合法性需要严谨的研究,研究会涉及到客户和机构的隐私,需要更多的制度保障。第三,交易安全和资金安全需要更严格的资金存储和风险控制机制,合理合法地使用大数据。助推业务转型升级在“产品为王”、“客户体验为王”的原则指引下,大数据时代的客户将获得更加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这也对期货公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业内人士认为,在混业经营背景下,银行、保险、证券等传统金融行业的竞争日益加剧,抢夺数据资源和数据入口将成为制胜关键。期货行业要学会积极利用大数据。以提升公司的竞争力。程晓勇认为,在大数据时代转型过程中,期货公司要建立客户数据库,有针对性地开发客户,拓展市场,维护客户;在研发方面,通过已建立的产业链和交易级数据,进行深入、有针对性的研究,包括理论层面和应用层面的研究;在产品设计上,多指标大数据、多模型、多市场有效数据、多案例数据有利于资产管理产品的开发,同时设计出满足客户风险的自身优势产品叶彦武认为,在大数据发展背景下,期货公司的商业价值应该体现类似阿里、腾讯的平台价值,IT建设正成为差异化经营和核心化的重要体现国内期货公司的竞争力因此,期货公司应结合大数据和自身业务优势,走专业化、个性化的道路。“不同客户的需求是不一样的,一些技术要求特别严格的客户往往其他方面要求不高,他们采用的交易策略往往是高性能、量化、程序化的,所以对你系统的稳定性有要求。比较高,而且速度一定要非常快,比如对冲交易策略的速度越快,机会就越多,即使速度慢一点,也会失去机会。”罗旭峰说道。为了用最快的速度和最好的平台争夺客户,目前有实力的期货公司都在积极打造自己的交易软件和交易硬件。例如,光大期货吸引了一批顶尖的技术人才团队加盟,通过各产业链资源的边界整合,搭建了数据投研一体化平台;平台;为了给资管产品提供快速稳定的交易通道,新沪期货还斥巨资优化系统服务器配置;在大数据建设方面,宝诚期货加强与数据厂商的合作,实施外部采购,同时扩充完善自有数据库。在IT平台建设上,整个期货行业普遍缺乏资金实力,成为期货公司转型发展的制约因素。“期货公司从传统的纯市场化经纪公司向信息化研究服务机构转变是一个大方向,但这要看公司的经济实力。因为搭建一个研究平台需要几千块钱。”还有一个IT平台,几万甚至上亿的资金。”王红英呼吁,期货公司的法人结构应由有限责任公司转变为能够接受多种资金来源的股份有限公司,以获取其信息化建设所需的大量资金。王红英还指出,在大数据时代,期货公司的人才结构和服务模式也将发生巨大变化。“传统期货公司重在管理和营销,在大数据和互联网时代,他们可能更注重IT,在基于大数据和互联网的运营平台上,你公司的研究能力将成为未来市场竞争的焦点,传统的只靠业务员吸引客户的模式可能会逐渐消亡几年后。”可以预见,大数据将逐渐改变信息不对称的格局,改变客户的选择行为、交易方式、交易策略egies会继续优化。这也将倒逼期货公司向更精细化的经营方向演进。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经纪渠道、风险管理、财富管理、期现结合、投行等专业化的期货公司,为投资者提供更丰富的产品种类。在商业蓝图中,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互联网金融的引入将加速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开放,资本市场的碎片化将不复存在。据海通期货董事长张建刚介绍,大数据信息的采集将在整体IT系统战略规划的指导下,完成期货、证券等信息资源的共享。例如,海通证券旗下11家子公司的大量数据库都可以在期货数据库中实现共享。此外,还需要收集场内、场外、国内国外、期货现货、商品金融等多层次行情信息,对海量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筛选、提炼,为投资者服务通过大数据。正如民生期货市场发展部副总经理曲小宁所说,“互联网金融的开放和大数据的统一,将给整个金融生态环境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谁想先开放“但是,目前大数据面临的最重要的挑战,仍然是如何将这些孤立、错位的数据库连接起来、共享起来。”混合业务的初衷是好的,但目前存在运营障碍。红英告诉记者,从监管模式来看,还是一党三委分类监管,银行法、保险法、证券法的法律监管也是分开的,所以还是分开的在操作过程中。在拥抱大数据的过程中,金融机构面临的真正敌人不是来自外部,而是来自自身。据悉,目前的全牌照金控公司主要有中信、光大、平安。他们有六种机构,包括银行、证券、期货、保险、基金、信托和租赁。但是,目前这六类机构的牌照是分开的,业务信息共享渠道也没有打通。“主要是内部核算问题,生产成本由哪个部门承担,收入由哪个部门产生,内部利益斗争解决了,大数据信息共享自然也就解决了。”曲小宁告诉记者,如果信息在各个部门之间实现共享,可能为客户提供更多的选择,但会影响掌握客户资源的员工的绩效。面对未来,王红英依然充满乐观。他认为,当前的困难并不代表未来的方向。未来,银行、证券、期货等混合行业的融合互通是必然趋势,大数据将应用于不同的金融行业。这些孤立的行业全部打通后,大数据本身的价值才能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最终推动我国金融市场的大发展大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