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勤知数字董事长廖鑫:做好政务大数据工作需要“一网一生态”

时间:2023-03-15 20:17:50 科技观察

大数据时代,数据已成为具有巨大价值的国本。微软研究显示,未来十年,数据生产和处理将带来1.6万亿美元的附加价值;2025年,大数据将成为价值33万亿美元的新兴产业的基石;中国计算机学会对大数据发展趋势的十大预测,政务大数据将快速发展,机器学习将继续成为智能分析的核心技术。高价值数据广泛存在于政府、企业、行业组织、科研院所等领域。它就像一座等待挖掘的富矿,蕴藏着惊人的商业潜力。  “一网一生态”理念开花结果  大数据可以获取新价值的消息令人振奋,但如何从大数据中挖掘出“真金白银”却是一个挑战。现实的挑战。面对巨大的机遇,如何真正做好数据聚合,充分发挥数据的价值?我觉得还是需要“一网一生态”。  每一位亲身参与过大数据项目的数据科学家、数据分析师、数据库管理员都会告诉你,项目80%的时间和资金都花在了数据准备上,这是最耗费资源的任务之一。多源数据融合——是指将多个数据源的相关数据灵活提取、融合、组合成一个分析数据集(AnalyticDataset),以生成智能决策为目标。问题越复杂,就越强调数据融合。  在这样的瓶颈下,我们不禁想象,如果能够基于互联网构建一套能够识别各个节点的数据和数据服务的协议规范和框架,就可以实现方便、快捷、简单Fusion大大提高了数据融合的效率和开放性,让海量沉寂的数据真正“活”起来!这样的“一个网络”就是我所说的“数字网络”。  实现数字化组网,最关键的核心是标准化。通过参与国家大数据标准的核心制定,使我们对国家大数据标准有了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也进一步提炼和升华了公司多年的经验。在政府大数据建设和运营体系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和体系的情况下,公司在现行国家标准的基础上为政府提供服务,保障政府的有效投入。  基于这样的经验,我们首创了数字网络技术支撑体系。20余项数字网络相关专利已申请验证,公司具备快速采集数据的能力。  解决了数据采集的问题,我们就很清楚,获取数据并不是最终目的,形成知识和智慧才是数据价值的途径。所以,我们也需要“一个生态”。  “一个生态”包括整个大数据产业建设和运营的方方面面。除了采集、整合、开放数据,还需要让数据产生价值,让数据流通。通过与政府客户就政府大数据产业建设进行的多次交流,我们认识到仅仅基于数字网络的平台是不足以帮助政府做好大数据产业的。数字网络只提供数据的收集、整合和开放。基础平台还需要大数据孵化器、大数据交易所、大数据基金、大数据研究院等将数据转化为价值,以及保障大数据正常运行的大数据运维平台。整个系统。  通过这个整个生态的运作、相互协调、相互支持,可以帮助政府做好政务大数据工作,同时让数据真正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2016年,“一网一生态”的模式已经在我们的众多客户中落地。巴中大数据平台为政府决策提供详实数据支撑,崇州大数据共享运营项目率先为城市综合执法提供强大数据支撑……在四川成都等省市,“一网一生态”模式正在生根、发芽、成长。  法院判决系统——人工智能领域的新应用  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得到快速发展和普及,逐渐从科学成果向商业应用成果转化——AlphaGo打败世界**世界上最好的围棋手,IBMWatson可以提供基本的法律服务,几秒内准确率达到90%,预示着未来会更智能更好,而这一切都将受益于机器学习,Advancesin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和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已经成为大数据应用的最佳体现之一。  真正的业务需求永远是AI发展的原动力。我们要不断学习和研究,让技术得到合理的运用。2016年,我们开始尝试一些基于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等技术的人工智能应用。  法院审判辅助系统是我们开发的一款轻量级应用。本应用可自主学习以往案件判决的审理结果,学习相关法律条文,再通过对当前案件情况的智能分析输出判决书。法官只需对判决进行复核,并根据案件情况作出适当调整,即可完成对案件的判决。  这款应用上线后,可以帮助法官提高30%以上的审理效率,让无数焦急等待审判结果的人早日得到判决。  2017年,我们希望进一步提升数据采集和数据价值挖掘的能力,落地“一网一生态”的模式,让更多的客户享受到数据价值带来的大飞跃,并整合大数据的应用拓展到更多需要智能化的领域,被视为勤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为我们的世界建设智能化的明天!  作者简介  廖鑫,勤智数字董事总经理兼首席执行官,成都德通银科基金合伙人。1996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后获得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MBA学位。西南地区第一位通过CCIE认证(思科专家级认证,全球互联网领域第一张证书)的专家。1998年至2005年,就职于一家外资IT技术公司,历任咨询工程师、技术总监、服务部总经理。2005年8月,勤智数码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