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音业务运营转向数据业务,这句口号在三大运营商喊了多年之后终于落地。三大运营商上半年财报显示,数据业务收入占比直逼语音业务,达到近50%,宣告运营商正式进入数据业务运营时代.然而,不断增长的数据流量给他们的网络带来了沉重的压力。为了减轻压力,同时提升每一点流量的价值,他们提出了“流量管理”的口号。在百度百科(微博)的解释中,流量管理是基于智能管道和聚合平台,目的是扩大流量规模,提升流量层次,丰富流量内涵。想法、策略和行动的集合。转型“流量管家”2011年,中国电信率先提出要做智能管道的引领者和综合平台的提供者。此后,“流量管理”逐渐成为一个概念,成为三大运营商的共识。三大运营商高层曾在不同场合表示,要向“流量管理”转型。时任中国移动董事长王建宙也强调,流量不是洪水猛兽,而是收入增长的新引擎。中国移动必须实现“流量管理”。如今,中国移动向前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日前,据媒体报道,近日,中国移动无线上网用户行为分析与流量管理策略项目正式启动招标工作。据介绍,中国移动将选择一家咨询服务公司完成四项咨询服务:无线互联网业务发展趋势及市场竞争现状分析、无线互联网用户行为研究、无线互联网业务对标研究、中国移动流量管理战略建议.目前,三大运营商的数据业务运营已初见成效。财报显示,中国电信上半年移动数据业务收入达到192.67亿元,同比增长46.7%,移动数据业务占收入比重达到45.3%。中国移动上半年数据业务收入达到760亿元,同比增长17.3%,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上升至28.5%。中国联通的移动非语音业务收入贡献了超过一半的移动业务收入,达到52.3%。储蓄为王。但用户早已习惯包月包月的形式,运营商希望进行流量经营,将流量转化为价值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中科院声学研究所研究员侯自强在接受《通信产业报》(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运营商进行“流量管理”是希望以最低的价格为用户提供服务成本。因此,节省网络资源是目前运营商“流量管理”的王道。所有这一切都基于技术。运营商和设备商正在从频谱、基站、网络、云计算、智能手机、专业服务等方面构建高性价比的网络。在频谱上,认知无线电技术的预期很高。认知无线电的核心思想是让无线通信设备具备发现“频谱空洞”并合理利用的能力,从而解决频谱资源紧缺的问题。然而,认知无线电仍处于研究阶段。现阶段运营商更多依赖设备厂商推出的小型基站来节省频谱资源。在基站上,站址难一直困扰着运营商。对此,设备厂商推出了分布式基站,在解决站址问题的同时提升了基站的覆盖范围。运营商网络处于演进阶段。为实现网络平滑演进,节省运营商建设成本,最大化利用网络资源,设备厂商推出了SDR公共基站平台,并被运营商采用。在网络上,智能管道成为运营商的最佳选择。智能管道也是运营商实现“流量管理”的基础。在云计算方面,运营商正在加速内部IT系统的建设。云计算使运营商能够合理利用IT资源,大大降低维护成本。例如,上海联通营业厅部署桌面云后,整体投资和维护成本节省近66%,碳排放量减少69.2%。在手机方面,运营商正在大力推动千元智能手机市场的发展。中国移动终端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袁丽华表示,“智能手机价格持续走低,被越来越多的用户所接受。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了低至500元至600元的智能手机,这就是非常有利于运营商的发展。投入更多的精力在业务发展和推广上;另一方面,专业的服务显着提升了运营商的网络质量,相应的用户体验也得到进一步提升,流量转化为价值,迈向运营和运营阶段。转化为价值,浙江移动一位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流量管理包括两个层面其他意义、流量分析和管理。但是,运营商在业务运营方面的能力还是有点欠缺。对此,北京邮电大学教授曾剑秋在接受《通信产业报》(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最根本的是挖掘流量的价值,挖掘是基于流量分析。”目前,运营商开展的业务种类繁多,运营商需要分析每项业务占用的带宽与其带来的价值之间的关系。显然,业界流行的大数据技术将为运营商开展流量管理提供有力支撑。网络流量呈指数级增长,运营商处于“增收不增收”的尴尬境地。因此,运营商不得不转向流量管理。但我们建立数据分析模型后发现,“增收不增收”的结论不增加收入”是一个伪命题,运营商收入的增长和流量的增长是成正比的。因此,运营商可以通过进行“流量管理”来进一步增加收入。如何进行流量管理,在我看来,最根本的挖掘流量的价值,挖矿是基于流量分析,目前运营商开展各种业务,特别是,每个运营商的应用商店都有丰富的应用。运营商需要分析每项业务占用的带宽以及业务为其带来的价值,从而进行差异化的流量管理,将流量转化为价值。中科院声学研究所研究员侯自强:在我看来,三大运营商的“流量管理”只是炒作。目前,三大运营商都在大力扩容移动宽带网络和固定宽带网络,资费持续下降。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订阅高带宽套餐,比如固定宽带20M。拥有20M带宽,用户可以更好的享受各种商务体验。运营商不需要制定优先级策略来保证部分用户的体验。运营商进行“流量管理”,其实就是希望以最低的成本为用户提供服务。这涉及到最大限度地利用网络资源,CDN将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未来,视频将成为网络中的主要流量,给骨干网带来巨大的压力。CDN的部署将在很大程度上缓解骨干网的压力。独立电信分析师傅亮:抛开带宽投资潜力,运营商早就意识到“流量管理”。中国联通的M/T计费方式为流量计费。在交通管理上,运营商可以效仿道路交通,设置BRT、公交专用道等。对于那些有前途的业务,比如视频业务,运营商必须在不考虑带宽的情况下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