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人工智能的普及会引发经济危机吗?

时间:2024-05-22 18:13:50 科技赋能

理论上来说,人工智能的普及将对整个人类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包括但不限于大量人员的流失以及由此引发的经济危机。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社会面临的挑战逐渐从如何克服物质短缺转变为如何合理分配我们生产的丰富物质。

如果人类能处理好这个问题,那么人类就有可能进入共产主义社会,整个社会按需分配,人们不再需要因为资源过剩而争夺资源。

但如果人工智能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整个人类社会陷入浩劫和巨大动乱也不是没有可能。

但无论人类最终如何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生产力飞跃,现有的经济运行模式肯定会出现问题。

在人工智能普及的过程中,或者说初步普及之后,必然会出现一个极易发生经济危机的阶段——生产过剩/产能过剩,而且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生产过剩,远远超过任何一个阶段。

历史。

初级产能过剩。

20世纪30年代席卷全球的大萧条是由严重的生产过剩造成的,并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与20世纪30年代的生产过剩相比,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产能过剩将更加可怕。

在人工智能出现之前,大多数生产过程都需要大量的人工干预。

生产力的提高往往伴随着对劳动力需求的增加。

但人工智能彻底改变了游戏规则。

生产力可能呈指数级增长,而劳动力需求实际上可能会下降。

当然,人类的老龄化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劳动力剩余问题。

这时,另一个尖锐的问题出现了:对于大量不从事生产活动的人来说,无论是老年人,他们仍然因为技能没有跟上时代的需要而失业。

如何让劳动年龄人口能够消费不断生产的消费品,从而维持现有经济体系的正常运转?人类社会因物质短缺而造成的饥荒不应该再存在。

然而,当欧美发达地区饱受肥胖困扰时,非洲却每天都有人因营养不良和饥饿而死亡。

一个残酷的事实摆在我们面前:人类迄今为止可能还没有学会应对生产力爆炸式增长的有效方法。

因此,从悲观的角度来看,人工智能的出现可能会酝酿一场大危机,一场比20世纪30年代更大的危机。

至少理论上是可能的。

然而,这并不是我们放弃人工智能的理由。

虽然人工智能在短期内可能会带来一些问题,但从长远来看是必然选择,它使得彻底解决贫困问题成为可能。

从理论上讲,拥有核武器的人类早就具备了自我毁灭的能力。

人工智能,至少在可预见的未来,不太可能具有那么大的破坏性。

问题不在于人工智能或生产过剩,而在于人类本身。

我们是否准备好让那些看似“不太重要”或“贡献较小”的人以某种形式分享社会进步的好处?在 20 世纪 30 年代,我们还没有准备好。

这一次,我们吸取了上次的经验吗?只有时间会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