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腾讯we大会上,来自全球的10位互联网思想家发表了畅想未来的主题演讲,以及从飞行探索、人工智能到前沿技术不同领域的多个案例。
虚拟化现实,向外界展示未来全球科技产业发展趋势和最值得期待的前沿创新项目。
推着巨幅海报踏入北站剧场,俄罗斯风格的穹顶下,Linkedin、Airbnb 联合创始人、投资 Facebook、Instagram 等明星公司的硅谷传奇人物雷德·霍夫曼 (Reid Hoffman) 头发乱糟糟的,身材略胖。
肚皮在舞台上随意、任性地说话。
几十年的时光在剧院留下了斑驳的痕迹,但声光效果却营造出强烈的未来感。
在历史感与未来感交织的舞台上,没有主持人,甚至没有任何中介节目,而是一场极其烧脑的思想碰撞。
11月8日,在腾讯we大会上,来自全球的10位互联网思想家发表了畅想未来的主题演讲,以及从飞行探索、人工智能到虚拟现实等不同前沿技术领域的多个案例,向外界展示未来全球科技产业发展趋势和最值得期待的前沿创新项目。
下一个趋势在哪里?从阿里巴巴的互联网商业大会,到百度世界大会,再到腾讯的WE大会。
举办技术会议已经成为互联网巨头们的热门活动。
2017年WE大会上,腾讯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上台演讲《互联网的7个路标》,提出“连接一切”和“互联网+”。
当时,这两个词对于大众来说还很陌生,但两年后的今天,“连接一切”和“互联网+”不仅是当前互联网的大势所趋。
马化腾在开幕致辞中还表示,这是一次最不一样的会议。
讨论的话题与商业、赚钱无关,而是面向未来,用格局和想象来展示事物。
2017WE大会上,12位嘉宾发表演讲,涵盖太空旅行、脑机接口、人工智能、基因技术、智能交互等领域。
在腾讯看来,数以万亿计的蜂窝状互联芯片是整个世界的硬件基础,而建立在其之上的软件产业则催生了规模惊人的网络经济。
新的一年到来,下一个“趋势”会是什么?里德·霍夫曼在演讲中表示,中国将拥有硅谷一样的创新活力,引领科技“闪电式扩张”——这是他创造的新术语。
伊藤穰一,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主任,两次退学,没有学位,做过DJ。
他曾经是日本最早推动互联网发展的元老级人物。
伊藤推荐牛津大学的低成本基因测序技术为今年最令人兴奋的创新。
他为人谨慎,游走在生物、科技和人文的交叉点上。
他还认为,中国在互联网创新方面已经走在世界前列。
谢菲尔德大学机器人研究所所长托尼·普雷斯科特带来了类哺乳动物机器人、辅助机器人和新一代人机交互作为未来的技术方向。
Satellogic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Emiliano Kargieman可以利用最新的纳米卫星技术获取实时、高分辨率的星际图像。
太空探索可能引发新一代生产力革命。
“创新领域”案例展示了一套名为KatWalk的虚拟现实应用设备。
戴上它的眼镜,踩上特制的跑步机,人们就可以进入一个全新的游戏环境,冲锋、闪避、击杀敌人。
就像身临其境一样。
人工智能、飞行探索、虚拟现实,这三大趋势隐约呈现在本次WE大会创新领域的8个案例展示以及探索领域10位嘉宾的演讲和分享中。
那么,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会让机器人取代人类吗?太空探索技术会帮助人类在地球之外开发另一个社会栖息地吗?虚拟现实技术会逐渐模糊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区别吗?这一切仍然是个谜。
在WE科技出行未来大会上,一款类似钢铁侠“光启马丁飞行包”的飞行包亮相。
将于12月6日在深圳首飞。
深圳光启科学董事长刘若鹏介绍,它是背着的。
有了这套飞行设备,通过操作按钮,个人可以垂直起降,或者快速前进。
不仅如此,除了用于紧急救援等专业需求外,狂骑马丁飞行包个人版计划于2019年推出,目前正在接受个人预订,这意味着飞行探索已进入个人时代航班。
飞行喷气套件由汽油发动机提供动力。
无论是飞行高度还是速度,都不逊于电影中的《钢铁侠》。
经测量,它可以在30米的高度以每小时35公里的速度行驶。
首批交付产品的飞行高度限制为米高,速度为每小时74公里,可连续飞行30分钟。
关于旅行还有更多奇妙的想法。
WE大会上,量子悬浮、Kappo(日语“轻快行走”)等应用项目的展示,从技术、社交等不同维度展示了未来交通的多样性。
随着量子悬浮应用技术日益成熟,轨道在上、车辆悬浮在下的出行方式将不再只存在于科幻小说中。
通过Kappo这个应用软件,城市骑行者将拥有自己的社交圈,他们的日常轨迹将直接影响城市轨道规划。
有自我意识的“人工智能”拥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灵活的四肢,能表达喜悦和愤怒……WE大会上的机器人iCub是谢菲尔德大学认知神经科学教授托尼·普雷斯科特发明的。
iCub是当今世界公认的最聪明、最灵活的人形智能机器人之一。
从服从命令到拥有自我意识,从传统机器人到iCub的转变,被媒体形容为“老大哥”与智能手机之间的巨大飞跃。
iCub看起来就像一个四岁的孩子,但它已经有了自我意识,可以被目标驱动,可以用扬眉、微笑等面部表情表达六种情绪。
托尼·普雷斯科特表示,通过认知系统,iCub拥有与人类儿童相同的思维和认知能力,可以通过自主学习来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
当它完成一项学习任务时,它会露出标志性的微笑。
随着学习能力的逐步提升,未来iCub在实际应用中或许会成为像“大白”一样的机器人助手,走进普通家庭。
随着人工智能、智能交互等技术的进步,人们的生活将变得越来越便利。
通过手机连接,WE大会上出现的另一款微宝机器人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玩游戏体验。
穿戴式机器人可以在沙地、水里、泥地、平地、草坪等各种地方与孩子一起玩耍。
格灵神普自主研发的基于三维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技术的神普TM技术,在人和车辆的检测、跟踪和识别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在拥挤的人群中,这个能读人的“深瞳”可以追踪人们的运动轨迹,实时监测肢体运动的幅度和速度,从而判断姿势背后的“含义”。
未来,如果人群中有人将双手举过头顶并摇头,摄像头就会识别出他在求救,并自动报警……虚拟会取代现实吗?当虚拟现实技术开始进入消费市场时,在WE大会上,一款名为Holus的3D全息投影显示器将虚拟现实技术带入了用户的客厅。
电子设备连接到Holus后,可以通过设备的金字塔形透明玻璃观看3D效果。
与目前市场上大多数虚拟现实智能穿戴设备需要佩戴眼镜或其他设备不同,Holus不需要用户佩戴任何辅助设备,肉眼即可零距离触摸客厅中的“第四屏幕”。
WE大会上另一项震撼全场的前沿技术,将虚拟现实“投射”到人脸上。
有时是英俊的男人,有时是凶猛的美洲虎……通过日本艺术家浅井伸内发明的Face Hacking技术,“一个人有千张脸”只是毫米的问题。
浅井伸之告诉记者,通过计算面部轮廓技术和传感技术,Face Hacking利用投影效果瞬间改变人们的表情和外貌特征。
这个艺术与科技相结合的项目正在投入一些商业应用,比如企业广告、艺人宣传等。
“虽然还没有最终定论,但因为人们对自己的面部表情、印象等有着无止境的追求,所以面部表情投影变形未来将有无限的潜力。
”但对于浅井伸之来说,FaceHacking 项目已经结束了。
“我正在寻找下一个让我和其他人兴奋的话题,”他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