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智能家居竞争激烈的一年。
竞争主要集中在智能单品和系统解决方案领域。
据相关数据显示,全球智能家居整体规模将从目前的1亿美元增长到2020年的1亿美元,预计今年将激增至1亿美元。
尽管智能家居行业热闹非凡,新产品层出不穷,但从整个行业来看,距离真正的“智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国内厂商大多专注于智能单品的研发,尚未取得规模效应。
对于很多企业来说,场景化智能家居应用的开发需要不断探索。
随着大数据、物联网、AI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第十三届猎力脱口秀以智能家居为主题,邀请灵普科技CEO秦恒、智嘉创始人黄舟、八九九九CEO钟俊成共同探讨中小型企业如何随着智能家居行业竞争的加剧,规模企业能否突围,会给人们的智能生活带来哪些改变?灵普科技CEO秦恒:以无源无线智能开关撬动万亿级智能家居市场 武汉灵普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提供基于微能收集和动能产生的智能家居/智能建筑产品及基础模块技术和解决方案,产品“动能自发电无线开关”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并获得数千万领投融资。
秦恒认为,智能家居和物联网最大的困境在于传感器供电。
传统传感器主要由明线或电池供电。
它们由自然能源供电,可以是无源和无线的,不需要手动后期维护。
一方面,它们极大地节省了资源,另一方面,它们在设计方面可以变得更简单。
可降低布线成本,缩短工期。
秦恒向大家介绍,目前能量收集主要有三种技术。
第一个是收集动能并将其转化为电能用于驱动,第二个是收集光能(在弱光环境下),第三个是收集温差。
秦恒坦言“创业很难”。
他建议企业家应该寻找可以实施技能的场景作为切入点。
“比如智能家居的核心是开关的自动化,控制灯光、窗帘的核心是开关,我们公司以门铃、寻呼机作为入门级产品进入智能家居市场。
”秦恒感叹,智能家居硬件的产品模具较多,生产过程中的供应链复杂,“但只有做到极致,才能带来市场应用的突破,价值决定企业和行业的最终形态” ”。
智家创始人黄周:百年变迁下中小企业超越汽车家居的曲线是在华中科技大学孵化的。
是智慧社区、智能家居、智能硬件设计与开发的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
公司70%以上的员工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
公司在武汉东湖高新区政府和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大力支持下,开发了具有完全自主产权的AutoHomeSystem智能家居系统,并成为中国联通、中国移动的合作伙伴。
黄周认为,2020年以后,人工智能和5G同步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将成为像计算机技术一样的通用技术。
中小企业尤其是智能家居企业应该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将产品升级为人工智能。
,结合5G技术进行应用推广。
在黄胄看来,能源是国家的命脉。
新能源、节能减排、绿色经济将迎来前所未有的繁荣。
中小企业需要将自身技术、产品优势与需求结合起来,在B端发力,抓住细节。
各领域的快速发展为自己赢得了有利的地位。
中小企业在适应时代大背景发展的同时,更需要练好“内功”。
黄洲向中小企业提出三点建议:一是深挖核心技术。
技术壁垒是科技型企业的命脉,这条护城河需要不断加深和加宽; 2.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
科技型企业的缺点大多在于市场。
黄洲建议科技型企业可以通过合作拓展市场,形成自己的小生态;三是严格控制运营成本。
成本控制是企业生存的基础。
没有成本控制的开发是不可想象的。
8899 CEO钟俊成:酒店智能化的未来方向 8899智能科技专注于为中小型精品酒店提供全套智能控制解决方案,并已获得数百万天使轮融资。
钟俊成认为,未来智能家居最大的爆发将是大健康主题的智能家居。
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
截至2020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突破2.3亿,是世界上唯一老年人口超过2亿的国家。
大多数老年人对测量心率、血糖、血压的需求很大。
尤其是有心脏病的老人,凌晨2点到4点之间容易出现心跳异常,智能家居产品可以实时监测老人的心跳数据。
发生异常后,可以向孩子的手机发送提醒。
钟俊城从市场角度分析。
有时用户和支付账单的人不是同一个人,而是分开的。
为什么说孩子的钱好挣,因为为孩子付出的人就是父母。
同样,对于一套保健品来说,大部分付费人群都是儿童,因此这类产品更容易进入市场。
圆桌论坛环节: 1、智能家居产品的控制只是“一句话的事情”吗?黄胄:我觉得语音控制是首选方向,但并不是说一句话控制就代表智能,而是更容易被大家接受。
秦衡:智力不是一句话就能说出来的。
我不认为语音交互就是智能。
真正的智慧不是我说完就开灯,而是人来了就开灯。
3人和10人之间空调温度应该不同。
钟俊城:我也不同意语音智能。
远程控制更加人性化。
像空调和汽车一样,我远程打开空调、开门,效果比较好。
而且,目前语音控制技术还不成熟,只能识别普通话,不能识别方言,识别率不高。
2、智能家居的用户保护标准是什么?如何利用技术来平衡产品功能和用户隐私?钟俊成:语音控制产生的数据对于用户来说其实意义不大,用户数据也不一定很有价值。
一般来说,用处不大。
秦衡:在走向物联网的过程中,安全始终是一个问题。
技术的进化大于人类的进化,它已经超越了安全问题。
目前,人工智能还不够智能。
未来强人工智能时代到来,我可能会不知所措。
黄胄:很多人问过我这个问题,我会反问他们,如果你认为它会泄露你的隐私,那你为什么还要买呢?其实大家的购买行为就说明大家都能接受。
第二点,企业不能为恶,勿以恶小而为之,必须遵守底线。
第三点是如何预防。
对于小范围的家庭用户来说,隐私更为重要。
从业务逻辑上来说,尽量离线解决这个问题。
第四点,在互联网时代,80后是移民,10后是原住民。
AI同样存在于这个时代。
从接触AI的角度来看,原住民更容易接触到AI,因为他们是90后的移民和10后的原住民。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