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这家公司用机器人打架!获得腾讯

时间:2024-05-22 17:28:51 科技赋能

Zhidixcom投资(公众号:zhidxcom) 正文 | ,机器人格斗能突然出现在国内的娱乐综艺节目中。

浙江卫视《铁甲雄心》、爱奇艺《机器人争霸》、优酷《这!就是铁甲》。

这些综艺节目的出现,让更多观众关注到格斗机器人。

目前,国内除了参加专业比赛的队伍设计生产国产格斗机器人外,制作消费级格斗机器人的企业并不多。

《机器人争霸》,来自深圳的格斗机器人公司工匠社科技,是国内最早制作格斗机器人的公司之一。

自2011年成立以来,工匠社已成功推出GANKER和GEIO两款格斗机器人。

近两年,腾讯频频加大对机器人行业的投入,近两年斥资数亿美元,押注了全球七家不同场景的机器人公司。

工匠社是腾讯青睐的七家公司之一。

此前,智东西曾透露过腾讯的机器人布局(腾讯的机器人梦想:斥资数亿押注七家初创公司)。

近日,智喜喜独家对话工匠社创始人/CEO赵俊健,从创业历程、产品设计、商业模式等方面对这个新兴市场进行了深入探讨。

1、第二次创业获得腾讯A轮单笔投资的80后青年创业。

他身材高高瘦瘦,身穿黑色帽衫,头发整齐,五官白皙精致……一走到咖啡馆门口,就看到了赵俊健从店里出来,热情地跟我打招呼。

他举起双手。

我之前和赵俊健打过几次电话,他标准的粤语普通话在我耳边萦绕。

他平静而干练的语气让我很难把他和眼前的年轻人联系起来。

▲赵俊健,工匠俱乐部创始人/CEO “我从小就喜欢玩乐高等拼装玩具,也喜欢玩航模、四驱车。

这也算是大多数男生的共同爱好了。

“大学毕业前,我打工挣的钱都用来买这些东西了。

”赵俊健回忆道。

确实,这类拼装玩具是大多数男生的共同爱好。

不过,愿意把它当成玩具的人并不多。

年兆俊健在走上拼搏机器人硬件创业之路之前,其实有过一次软件创业的尝试,年兆俊健在华南农业大学完成四年的设计课程后,又回到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家乡佛山,最初在一家软件外包公司担任产品经理,2011年,赵俊健从有“硬件创业之都”之称的佛山来到深圳,开始了他的第一次创业之旅。

赵俊健利用前两年的工作经验,和五六个朋友一起创业了一个工作室,还在做软件外包项目。

2018年,经过一年多的智能硬件概念普及和奠定基础,国内硬件制造迎来一波高潮,而深圳也借此机会完成了从“山寨之城”到“山寨之城”的转变。

“五金创业之城”。

技术研发、生产技术和消费环境也得到培育并开始逐渐成熟。

也正是在这一年,赵俊健决定将长久以来组装玩具的爱好发展为职业,开始探索第二次创业。

▲2018年工匠社团队成员合影。

明确了制作格斗机器人的想法后,赵俊健与李兆红、蔡芬等五位合伙人于2019年8月成立了工匠社科技,并成立了深圳前海的深港梦。

工厂在创业初期进行孵化。

赵俊健负责产品设计,李兆红负责研发和生产,蔡芬负责市场和销售,另外三位合伙人负责技术研究等工作。

“研发成员的组建是核心,关键是解决技术问题,进而进入生产、销售、运营等问题。

”今年6月,工匠社团队增至20余人,研发、运营、销售部门也相对完善,开启了高速的产品开发模式。

▲工匠社融资经历 工匠社成立两年多来,已完成三轮融资。

去年11月,工匠社获得腾讯产业共赢基金单笔投资的A轮融资。

除了投资之外,赵俊健还表示,公司也在市场方向上与腾讯进行合作,主要是自有IP的合作以及竞品资源的推荐。

腾讯的生态优势与工匠社的产品属性非常吻合。

这也可以看作是腾讯选择投资工匠社的重要原因。

此外,赵俊健还表示,腾讯AI加速器二期目前正在召集项目,包括视觉能力、语音处理能力等,工匠社也在考虑加入。

2.用格斗机器人打造星际争霸梦想。

目前,工匠社已推出两款产品。

在谈到这两种格斗机器人的区别时,赵俊健给我打了一个比喻。

他说:“GANKER更喜欢近战,而GEIO更注重战术,你可以认为他们一个是拳皇,一个是王者荣耀。

你可以吃龙,摧毁防御塔。

”1。

首创作品:近战机器人——GANKER ▲ 队伍中组建了工匠俱乐部的近战机器人GANKER。

成熟后,年底,工匠社的第一个产品——GANKER,完成了研发和量产标准化。

“首批产品主要销往海外市场,主要是北美。

从目前的销售情况来看,如果以人民币结算,国外占到40%。

俄罗斯、北美、日本、中国大陆是最大的市场流动。

” “格斗机器人必须兼具可玩性和观赏性。

”赵俊健说。

为了保证灵活性,GANKER采用全关节舵机和全向滑轮,确保仿人操作和高机动性。

装甲部分采用高密度纤维材料制成,骨骼采用高密度复合铝合金制成,让GANKER能够承受高强度。

的战斗。

同时,为了保证战斗监控和记分系统的准确性,GANKER装甲配备了电子感应记分传感器,可以感知战斗过程中的攻击,并将其实时传输到手机上。

目前售价为人民币10,000元。

2、搭载AI系统:战宠机器人——GEIO年,工匠社在热销GANKER的同时,也开始了新产品的研发。

今年2月,战斗宠物机器人GEIO诞生。

它身高仅14厘米,搭载FPV(第一人称视角)和AI系统两大核心技术。

采访时,赵俊健身上正好背着一辆红色GEIO。

他一边热情地演示,一边耐心细致地向我讲解GEIO的各种设计理念。

▲赵俊健向智喜东西展示战斗宠物机器人GEIO后,开机后,红色GEIO不断扭动炮塔和肢体滑轮。

屏幕上的眼睛图标一直低低闪烁,时不时发出类似于“gg”的声音。

在我看来,GEIO的这些动作就像是在“跳舞”,赵俊健称其为GEIO的“自我表达”,这也是他将其定义为战斗宠物机器人的原因。

“GEIO的这一系列动作,其实是一种自我检查。

通过工匠社开发的算法,GEIO自动将所有部位恢复到中立位置。

比如经常受到攻击的头部,经常因为打斗而倾斜。

需要重新定义。

”赵俊健向我解释道。

在AI能力方面,赵军健告诉我,GEIO的AI能力主要体现在视觉识别和姿态检测方面。

姿态检索是指GEIO知道自己的空间位置,并利用传感器确定磁场位置。

当有人扭转它当前的位置时,它会不断向后扭转。

视觉识别,具体来说,意味着GEIO会知道如何识别自己的主人、队友、对手的敌人,并进行自动攻击。

同时,视觉识别也让GEIO能够识别随机匹配的固定“图腾”。

这个游戏玩法类似于棋盘游戏。

GEIO可以在野外获得“冷冻炸弹”等技能,并在攻击中使用这些技能。

目前工匠社对GEIO的定价为1万元。

3、产品规划:未来实现星际争霸。

当我向赵俊健询问工匠社目前的产品规划时,他说:“我们今年会完成四种形态的机器人,它们可以一起战斗,目前已经研发生产出来。

第三种形态是野兽。

”形状的产品,而飞行机器人也是计划中的四个产品之一。

“工匠社的每个产品的形态都有很大不同,但这就是赵俊健想到的战斗。

机器人需要更多突破。

由于目前机器人的外观结构,很大一部分原因取决于机器人的技术性能,涉及小关节驱动技术、二维骨骼技术等多项技术的突破。

对此,工匠社的技术部门主要架构为视觉组、联合技术组、嵌入式控制技术组三个方面,相辅相成。

在工匠社的支持下生产出这么多造型差异巨大的格斗机器人,背后是赵俊健正在编织的星际梦想。

“我希望很多人在战斗的时候可以选择不同的兵种,他们有不同的攻击力和血量。

比如GEIO的血量就比较薄,所以更注重战术。

” ▲带有GANKER的上肢外骨骼模拟控制器为了这个星际争霸梦想,工匠俱乐部也在不断开发已经推出的产品,比如武器、装甲、更高性能的电池等配件,让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搭配优先。

比如,团队特意在GANKER上留下了传感器接口。

玩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扩展GANKER的高端格斗技能,比如利用红外传感器进行远程格斗。

工匠俱乐部本身也推出了高端上肢外骨骼模拟控制器和中低端控制手套两款配件,让用户不离开手机就能像钢拳一样“战斗”,让GANKER成为用户代理。

由于之前的市场和渠道从来没有想过要卖格斗机器人,所以工匠社在市场开拓上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

“今年这个市场还处于早期阶段,这个产品太新了,渠道还没有反应,大家都在摸索如何探索,很多渠道公司都不敢尝试。

”赵军健回忆道。

在遭到多家大型渠道商拒绝后,年工匠社团队来到跨境电商平台浩方集团寻求合作。

浩方集团董事长李斌对工匠俱乐部团队的坚持印象深刻。

喜欢尝试和挑战的李斌也非常看好格斗机器人这个新产品,并愿意尝试。

因此,浩方集团成为工匠社首个合作伙伴,随后浩方集团还参与了工匠社的天使轮和Pre-A轮两轮融资。

在销售渠道方面,工匠俱乐部以线下为主,线上也在拓展。

线下,主要是3C数码店,如舜典、科技蓝、黑口袋等。

线上目前只有工匠俱乐部的微信商城,不过我们也在考虑上线京东、天猫、淘宝。

3、以用户为中心,运营社区,举办活动。

消费级格斗机器人在中国是一个新兴产业。

随着最近格斗机器人综艺节目的火爆,很多企业都会关注消费级的格斗机器人。

谈及竞争对手,赵俊健笑称:“做产品一定要以用户为本,而不是反以人为本,欢迎更多人加入。

”制作五金产品只是工匠俱乐部商业模式的一方面。

同时,工匠俱乐部还运营玩家社区并推广活动。

“从用户角度打造公司,运营社区、俱乐部,以及良好的沟通渠道,是我们每天要做的事情。

“工匠社是目前最大的Facebook社区,拥有13万粉丝。

由于国外的格斗机器人概念和行业发展已有20多年的历史,这13万粉丝也被赵俊健称为“真正的粉丝”。

国内的社区是成立较晚,拥有数万粉丝,目前运营着多个QQ群和微信群,同时也在运营粉丝俱乐部。

转化率相对较低。

”赵俊健透露,特别关注工匠俱乐部产品的国内外粉丝约有20万,其中大部分是12-25岁左右的男性。

▲ 玩家为GANKER组装新武器。

玩法方面,工匠俱乐部开发了自己的APP,可以控制GANKER和GEIO的移动、生命值和技能。

不过,工匠俱乐部也向合作伙伴提供了SDK接口和白模套件,很多技术玩家都会亲自修改GANKER和GEIO,主要是外观方面。

在游戏和武器方面,我们也在进行操控APP的二次开发。

为了丰富玩家体验,工匠俱乐部也在推广活动。

同时,这也是扩大粉丝和市场的重要途径。

从今年开始,工匠俱乐部将多次以第一方或第三方的身份参加大大小小的格斗机器人比赛。

我还和《Arena of Valor》、《极战》等合作伙伴组织过基于GANKER和GEIO的活动。

年底,工匠俱乐部使用了该平台。

GANKER原型机是专门为比赛而设计的。

▲WRA全球GANKER机器人大赛3E北京公开赛是比赛的高峰期。

北京是最热门的场地,其次是上海、广州、香港等地。

比赛有十几场,第三方举办的比赛多达50-60场。

赛事推广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主办方在会场设置机器人,邀请民众参与;二是主办方在会场设置机器人,邀请群众参与;第二类是专门为玩家开放的,邀请顾客参加比赛并提供奖品。

现在已经是六月份,暑假即将到来,赵俊健说:“很快又会忙碌起来,我们计划在这个暑假期间举办10-20场比赛。

”4.欧美经验先行,国内市场将迎来新机遇。

2016年第三届格斗机器人娱乐综艺再次将格斗机器人介绍给中国广大观众。

之所以说“又”,是因为2018年英国的一档《机器人大擂台》综艺在中国播出,成为了我们这一代人的经典童年记忆。

然而,流行的格斗机器人真人秀和消费产品仍然是两个不同的东西。

一是为了产品体验,二是为了内容观看。

▲《机器人大擂台》节目中正在打的机器人综艺格斗机器人大赛,在产品设计和比赛规模上也有一定的要求。

以年极战无限机器人格斗锦标赛为例。

机器人最大行走速度不低于5km/h,最大重量15kg,机器人总重量不得低于该级别重量限制的80%,且机器人必须具有远程控制功能可使用可靠的控制器等。

此外,对武器、液压系统、电气系统也有非常详细的描述。

玩法上,格斗机器人在玩家的控制下进行物理攻击,上演真正的肉搏战,直至一方失去战斗能力。

与内容相比,做产品是非常痛苦的,需要通过产品设计来吸引更多的关注、节目获取和买家。

同时,产品设计相对复杂,研发周期也较长。

目前国内的格斗机器人市场就像无人机刚出现时一样。

只有一两家公司做出了相对成熟的产品。

俱乐部也不断涌现。

从销量来看,B端市场先于C端崛起。

▲Reach Robotics 的 AR 格斗机器人 MekaMon 目前,量产格斗机器人的公司并不多。

除了工匠协会之外,英国公司Reach Robotics在2018年推出了一款基于增强现实的游戏战斗机器人MekaMon,售价为美元(约合人民币)。

该产品还在苹果美国和英国旗舰店有售。

不过,作为最早入局的赵俊健认为,格斗机器人是一个很有前途的方向,他认识到这个市场的潜力,因为他喜欢它。

他也给出了自己的判断:“格斗机器人作为机器人品类,渗透力很大,无论是娱乐渗透还是品类渗透都非常充足。

”同时,从一个从业者的角度来看,他还发现,格斗机器人的渠道量和销量都在不断扩大,并开始腾飞。

“今年前半季度的销量是去年全年销量的两倍。

”赵军健说道。

志东西认为,格斗机器人将是一个商业空间巨大的产业。

由于工程、战术、操作能力以及竞技等娱乐属性的结合,格斗机器人将像电子竞技产业一样,通过培养粉丝经济、通过个性来发展。

智能IP撬动产业链。

虽然我国格斗机器人的发展稍晚,但目前消费级格斗机器人的核心用户群体是12岁至25岁之间的男性。

但由于娱乐项目的多功能性,从欧美的先进经验来看,格斗机器人将成为隐藏的巨大市场机会。

结论:娱乐将成为服务机器人的最佳卖点。

距离2016年服务机器人行业爆发已经三年了,原本冲进服务机器人行业的玩家在经历了融资的喜悦和落地的艰难后,也逐渐平静下来。

在这条血腥的生存路上,玩家越来越发现产品的落地和变现比产品本身更重要。

其中,产品设计的目标方向和目标群体成为核心点。

今年,人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泛娱乐成为社会氛围的主流,也成为内容和硬件产品设计的最佳卖点。

从上半年格斗机器人综艺的兴起来看,不难看出娱乐功能将成为机器人的重要卖点。

也可以说,现阶段,当技术和能力还无法达到现实行业的应用时,娱乐就成了服务机器人的最佳选择。

实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