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智能穿戴设备未来两年或将突破100亿台

时间:2024-05-22 17:28:05 科技赋能

10月8日发布的《实施年移动互联网及4G产业化专项的通知》提出了针对4G等热点领域的多项助推措施。

其中亮点之一就是提到了智能可穿戴设备。

分析人士认为,作为智能终端的下一个热点,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基础条件不断成熟,未来可穿戴设备的应用将会更加广阔。

随着4G时代的到来,可穿戴设备有望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这将为智能终端产业链注入更多题材。

该行业仍处于起步阶段。

根据国家发改委相关通知,要求加强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多种类型可大规模商用的可穿戴设备。

将重点支持低功耗可穿戴设备系统设计技术和以人为本的新型可穿戴设备的研发。

计算机交互技术和新型传感技术、可穿戴设备与智能终端之间的互联共享技术、可穿戴设备应用及配套支撑系统技术,实现可穿戴设备产品的产业化。

随着智能手机创新空间逐渐收窄、市场增长接近饱和,智能可穿戴设备已被市场广泛认可为智能终端行业的下一个热点。

前期,奋达科技、九安医疗等公司推出的可穿戴设备引起了市场的强烈反响。

消费电子巨头三星近期推出的智能手表GEAR,标志着智能可穿戴设备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近日,韩国两大电子巨头三星和LG双双宣布将推出搭载柔性OLED面板的智能手机产品,而这项技术有望扩展到可穿戴设备等应用。

据悉,苹果也在继三星之后跟进智能可穿戴设备,不排除未来发布类似iWatch的可穿戴电子产品。

目前,我国可穿戴设备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但未来市场增长空间巨大。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发布的《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达到6.1亿元,预计2020年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将突破1亿元,达到9000万元。

与市场对可穿戴设备概念的热情相比,目前用户能够实际体验的可穿戴设备屈指可数,且大多停留在概念阶段。

健身、医疗大数据已成为热门话题。

分析人士认为,目前智能穿戴设备被看好的原因主要基于几个方面。

一是产业链逐步完善。

当前硬件技术的发展已经能够满足智能可穿戴设备的普及。

随着三星、苹果等巨头相继进入市场,整个供应链的生态将得到极大改善;此外,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将为智能可穿戴设备带来良好的用户体验。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完善,消费者能够更加接受此类产品;此外,当前消费者不再满足于智能终端的电话、视频功能,更多领域的应用将更适合智能穿戴设备;另外,目前PAD和手机PAD电脑化趋势明显。

未来接听电话、收发邮件等相对简单的功能有望独立出来。

智能穿戴设备更加便携,用户可以通过此类终端充分实现上述功能。

从细分领域来看,健身、医疗等初级领域依然受到研究机构的青睐。

艾媒咨询报告显示,可穿戴设备市场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健身和医疗是目前最有前景的细分领域。

此外,可穿戴设备将带来海量实时大数据,这将为云计算公司带来机遇。

目前市场上主要的可穿戴产品形态多样,包括:智能眼镜、智能手表、智能腕带、智能跑鞋、智能戒指、智能臂带、智能腰带、智能头盔、智能按键等。

分析人士认为,医疗保健、信息娱乐、运动健康是热点;从产品功能来看,互联网(NFC、Wifi、蓝牙、无线)、人机界面(语音、体感)、传感(骨感、人脸识别、地理定位、各种传感器)将是该类产品不可或缺的功能,苏州固泰、汉威电子、工达电声等上市公司有望受益。

值得注意的是,国家发改委相关通知提出了产业技术方向,如低功耗、人机交互、系统设计等,这些点可分别对应芯片、电池、人脸识别等上市公司中,北京君正主要从事可穿戴设备的芯片研发,而汉王科技的人脸识别技术将是未来可穿戴设备的热门应用之一。

电池和智能手机产业链差别不大。

德赛电池和森万达是潜在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