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智能穿戴!下一个金矿在哪里?

时间:2024-05-22 17:18:26 科技赋能

“可穿戴设备的发展机会在哪里?”近年来,可穿戴设备的发展成为科技界乃至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共同关注的焦点。

经过多年的发展,可穿戴设备行业尚未形成成熟完整的产业链结构,甚至产业链技术的走向也尚未真正明确。

于是,面对目前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可穿戴产品的发展瓶颈,不少人开始产生怀疑,甚至采取“不乐观”的态度。

但我还是忍不住问:你们真的瞄准可穿戴行业市场吗?日前,美国国防部给可穿戴行业注入了一剂强心剂,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方向。

据英国路透社近日报道,美国国防部长阿什顿·卡特批准拨款1万美元(约合人民币4.8亿元)用于开发可穿戴设备。

这笔费用给了相关科技巨头,包括哈佛大学、波音、苹果等。

其中,哈佛大学作为全球公认的顶尖学府,拥有一批实力雄厚的科学家;波音的加入看似与可穿戴设备无关,但其在工业互联网和航空业的独特优势不容小觑;苹果公司是目前全球最具实力的智能终端硬件产品领导者。

五角大楼的巨额投入,加上顶级科学家和相关行业巨头的参与,将加速可穿戴产业的发展,甚至引发世界强国基于可穿戴设备的新一轮军事竞争。

过去,国家间的军事竞争主要围绕大型、重型武器展开。

可以理解为武器的竞争,也是决定一个国家军事实力的关键。

美国此次在可穿戴设备上投入巨资,核心是如何利用当前科技的力量来拓展士兵的战争能力。

例如,对于在野外作战的士兵来说,使用可穿戴设备这种尖端科技工具,将大大提高他们的作战能力。

五角大楼对可穿戴行业的巨额投入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可穿戴设备在未来军事领域的重要价值,也告诉相关从业者,军用可穿戴设备可能是一个非常好的“金矿”市场。

尤其对于国内可穿戴设备厂商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新的机遇。

通过开发智能服装并将其引入军事领域,可能会取得比智能手表更好的效果。

借助智能纺织品,将相关传感器、蓄电、二极管等集成到服装中,实现定位、通讯、变色、环境监测、士兵生命特征监测等。

例如,在天津的化学爆炸事件中,如果士兵穿上这种具有监控功能的智能服装,则可以在进入危险区域时监测环境的威胁指数信息,并向士兵发出相应的提示。

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士兵的安全。

智能眼镜也是如此。

相比目前在民用领域的探索,智能眼镜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将会更快,特别是对于在野外作战的士兵来说。

智能眼镜不仅可以识别环境,还可以成为信息采集、引导、交流等中心的工具。

同样,智能鞋对于士兵来说也非常重要。

例如,哥伦比亚首都的设计公司LemurStudio就提出了一个创新概念。

他们将线圈印刷在薄薄的导电材料上,并将其放置在鞋底上以产生电磁场。

它还可以检测周围其他大型金属产生的电磁场。

一旦地雷出现在探测范围内,鞋子就会产生信号并将其传输到手环或其他信息载体,告诉用户要小心或改变行进方向。

给创业者的一些建议:有志于在可穿戴领域创业的朋友,与其在以智能手表、手环为载体的运动监测市场上厮杀,不如选择进入更广泛的载体设备,但技术要求相对更复杂。

探索高端军事领域。

这一领域不仅具有很高的商业价值,还可以为国家的军事建设做出巨大的贡献。

目前,在该领域的基础技术建设方面,来自香港理工大学的团队在智能纺织品方面做了很多探索,其关键核心技术仅次于谷歌。

对于有兴趣投资军用可穿戴设备(尤其是服装和鞋子)建设的企业家来说,这将是一个很好的连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