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进入瓶颈期,多元化能否帮助其解决问题? 2019年12月12日,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与小米科技CEO雷军对两家公司5年内的营业额进行10亿元押注。
今年是该赌注的最后一年。
。
对于这个赌注,很多人表示:空调一定是格力的选择,但手机不一定是小米的选择。
话虽如此,格力空调业务真能在市场上挺进吗?靠空调起家的格力已进入“瓶颈期”。
格力作为一家老牌家电企业,在中国家电市场上一直有着良好的口碑,市场发展也呈稳步上升趋势。
相关数据显示,格力电器全年营收近亿元,同比增长29%。
格力空调销量占比超过80%,空调已成为格力的“拳头”业务。
说起格力,很多人想到的是“好空调,格力造”,而冰箱、电饭锅等其他业务却没有空调那么“出名”。
无论是市场份额还是企业营业收入,空调基本成为格力营业收入的“垄断”来源,其他家电品牌基本只占2%左右的份额。
据中国电子报与中怡康联合发布的《年中国空调产业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空调市场销量达1万台,同比增长27.4%,销售额达1亿元,同比增长32. 4%。
空调市场增长的主要原因如下: 1、全球气候不断变暖,夏天越来越热,冬天越来越冷。
这种情况刺激了人们消费空调。
《年中国空调产业报告》显示,仅7月份空调销量就接近1000万台,同比增长不低于40%。
另一方面,去年市场房地产资金紧张状况有所缓解,用户购买新房的比例持续提升。
用户在装修新房时,大部分新房都会配备空调,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空调的价格。
市场销量。
此外,随着消费升级,城乡消费观念发生变化,进一步拉动空调市场的发展。
家电属于耐消费产品,经历市场争夺战后将进入缓慢发展阶段。
据相关数据预测,今年空调市场将进入调整期,产品销量将呈现下降趋势。
而相关数据显示,变频空调、艺术空调的市场渗透率已超过60%,空调市场的发展空间正在逐渐缩小。
如今,格力空调在市场上的发展正逐渐接近天花板。
单一品牌很难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市场和利润。
在此形势下,各家企业开始在多个领域进行布局。
为了适应市场不断变化和需求升级下的时代发展,格力于今年7月宣布进入多元化。
多元化之路虽然美好,但并不容易。
董明珠曾说过:“希望大家坐上格力制造的汽车,用上格力手机,控制家里的空调温度,享受格力给大家带来的美味佳肴。
”我们可以读到的是,格力已经开始走多元化之路,而格力的多元化布局也是在市场压力下的无奈之举。
倒逼格力布局新产业。
2020年3月,格力发布首款智能手机,正式进军智能手机领域,此后又推出了格力手机2、格力彩界等,格力拟收购。
新能源企业并宣布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 不过,无论是智能手机还是新能源汽车,格力进军多元化领域都面临着诸多困难。
1、进军智能手机领域却力不从心。
今年6月,格力推出色洁智能手机。
截至目前,这款格力手机在官网上的销量还不到0台。
格力第二代手机上市已经快两年了,格力官网上的销量还不到0台。
由此看来,格力手机在智能手机市场卷土重来的可能性不大。
2020年7月,董女士表示:“格力进入多元化时代”,这标志着格力多元化战略的开始。
早在2019年3月,格力就推出了首款智能手机,但并没有在市场上引起太大水花。
,可以说是一个比较失败的案例。
相关数据显示,格力推出的色界智能手机在市场上的销量不足1万台。
格力之所以在智能手机领域屡屡失败,并非没有原因。
首先,它削弱了人们对手机的需求。
对于用户来说,手机是一款智能产品,能够在娱乐、应用服务、内容获取等方面满足用户的需求。
不过,对于格力推出的智能手机来说,它对手机的定位就像是“遥控器”。
“同样,在功能建设上,主要是与智能家居的互联互通。
用董明珠的话说,可以通过格力手机控制家电,实现实时监控和家庭安全。
这种战略思维不仅仅将手机用户限制在“遥控家电”的范围内,却忽略了用户对智能手机的根本需求;其次,格力在硬件制造方面是市场强者,但在智能手机的研发上,却处于劣势。
除了硬件要求高之外,软件也需要保证。
人们对格力形成了“格力=空调、家电”的刻板印象,而格力之前也表示,其推出的智能手机不会打价格战。
走高端路线,即使在市场销量上惨败,也不降价,这是格力坚持产品初衷的体现,但也是一个不理解的“顽固分子”。
如何根据市场变化调整发展策略。
上述问题都制约着格力智能手机在市场上的发展。
虽然格力在资金和硬技术方面都有充足的条件来应对市场的各种布局和变化,但格力手机的出现较晚,手机属性的弱化,导致格力手机在市场上发展举步维艰。
崛起的“罪魁祸首”。
虽然董明珠一直强调格力手机没有失败,但就市场而言,这是一次失败。
除了智能手机,格力还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
2、进军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格力,未来依然迷茫。
2017年,格力宣布收购新能源公司,并在4月份明确表示,格力之所以收购新能源公司,是因为格力准备走造车之路。
虽然格力最终未能收购珠海银隆新能源有限公司,但董明珠入股珠海银隆以及格力的一系列动作,都明确表明格力进军新能源汽车市场势在必行。
2017年中国国际商用车及零部件展览会上,首次参展的格力没有展出新能源汽车,而是展示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其他相关产品。
格力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布局从产业链入手,不断丰富汽车产业链,比如汽车空调、储能设备等。
据了解,格力短期内并不打算自造新能源汽车。
短期内,还将通过与新能源企业合作布局新能源汽车市场。
这可以适当降低格力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风险。
不过,格力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布局并非一帆风顺。
首先,虽然格力一直强调自己是认真的,但从2016年宣布进军到现在,格力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连真正的合作伙伴都没有。
董明珠亲自投资了珠海银隆,而格力与夏利的合作也并不成功。
目前,格力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尚无新能源企业合作伙伴。
别说新能源汽车,就汽车领域的造车经验而言,格力还是一个“新手”。
其次,格力进入新能源汽车市场较晚,要面对特斯拉、蔚来等强劲竞争对手。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格力表示将走经济型路线。
换句话说,与走高端路线的新能源汽车企业相比,格力推出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很难产生爆款,对消费者的吸引力更大。
不够强。
格力的多元化布局,无论是在智能手机还是新能源汽车领域,从市场表现来看,都给人一种“雷大雨小”的感觉。
格力未来发展能否实现逆袭,目前还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严厉举措,格力如何打破市场壁垒?虽然格力近期营业额呈上升趋势,但从整体市场来看,除了在空调市场具有领先优势外,格力在新进入的智能手机市场和新能源汽车市场也遇到了不同程度的挑战。
困难。
格力想要突破这些障碍,再次创造市场神话,还需要采取行动。
如今,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格局已基本确定,格力想要在智能手机市场发展太难了。
在智能手机领域前景不明朗的情况下,格力应该改变智能手机市场的战略布局,进军其他领域。
格力对于智能手机的应用设计已经偏向于智能家居的控制。
在这种情况下,格力可以在这一领域全面布局,将智能手机升级为“智能遥控器”,将手机应用功能转化为智能家居控制。
应用监控,最终通过“智能远程控制”掌控家里的整体情况,可以防止格力在智能手机上继续烧钱,并开辟新的领域,为格力的成功做出贡献。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格力如果想加快在新能源市场的布局,与新能源企业的合作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然而,格力目前面临的问题是,没有可以合作的伙伴。
随着蔚来、小鹏汽车等新能源企业不断发展崛起,格力要做的就是不断加强汽车产业链布局,扩大格力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市场份额;其次,如果在国内找不到合适的新能源企业合作伙伴,格力可以在国外寻找相关企业;第三,格力可以先投资目前市场上发展比较好的新能源汽车企业,通过不断学习和了解后推出自己的品牌。
如今,在家电市场上,格力的影响力主要集中在空调业务上。
格力的多元化之路并不平坦。
想要打破这种尴尬的发展局面,就必须得当。
调整市场策略最关键的是要打破人们对格力的固有认知,通过不断打造消费者喜爱的产品、推出高端化、个性化的品牌来吸引更多人的关注。
今年是董明珠与雷军对赌的最后一年,这一年期间,还存在很多未知的变数,但格力和小米在市场上的各种布局将成为谁胜谁负的关键。
现在,高潮逐渐来临,吃瓜群众表示小板凳已经搬好了,请开始你们的表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