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互联网电视同质化严重,行业或迎来全面洗牌

时间:2024-05-22 16:34:29 科技赋能

近年来,互联网电视在经历坎坷之后,逐渐开始稳步发展。

然而,平静的表面之下,依然暗流涌动。

各大品牌之间的竞争仍在继续。

比如海信,在世界杯期间投入巨资做广告;乐视网,创建了一个新品牌,希望迎来第二春;而近期与拼多多在维权方面展开激烈大战的创维也推出了最新的旗舰产品S9A,再次升级了客厅。

观影体验;包括康佳集团以4.55亿元收购新飞家电有限公司全部股权、扩大白色家电产业规模等。

如今,在经历多轮战斗后,互联网电视开始变得更加理性并进入了难以突破的红海市场。

在硬件同质化严重的当下,技术的力量不断凸显,以内容为代表。

“软服务”逐渐成为互联网电视行业的竞争壁垒。

但目前夹在政策监管和市场化运作之间的互联网电视商业模式尚不明确,前景并不那么光明。

互联网电视崛起:价格赢得人心,功能增加粘性。

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智能化、网络化、网络化电视正在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人们对此也越来越习惯。

互联网电视产品以其超低的价格和优质的替代片源在电视市场上蓬勃发展。

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彩电市场互联网电视渗透率已达84.7%,基本成为家庭标配,用户消费习惯逐渐成熟。

乐视“硬件免费,服务收费”的心态,让整个互联网电视一开始就陷入了价格战。

几乎所有企业都得做好混战的准备,一度掀起了激烈的价格战。

今年大促期间,各大品牌电视厂商均出现了不同幅度的降价。

小米、Cookaa、康佳等电视厂商32英寸智能电视售价低至万元,55英寸电视售价低至千元,65英寸电视售价低至人民币1,000。

只需1元钱就能买到一台70英寸的液晶电视。

用一部智能手机的价格就能买到一台70英寸的品牌电视,这不得不让很多用户兴奋不已。

这些电视之所以如此便宜,关键在于两点。

首先,互联网品牌电汇可以在线上实施,可以降低综合成本,降低经销商、运输、库存、门店等一系列线下渠道的原有成本,而线上的电视运营和销售成本渠道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还有一点就是利用互联网内容实现增值收入,从而覆盖成本。

具体来说,分为三个部分。

一是向品牌广告主收取广告费;二是向用户收取观看特定内容的会员费;三是向智能电视应用厂商收取应用分发费用,包括游戏、电商、教育、医疗等。

除了低价的诱惑,还有很多让用户兴奋的在线观看功能。

对于传统电视来说,它更多地充当传输“管道”的角色。

用户无法决定他们想观看哪个节目。

,而互联网电视则给了用户更多的选择空间。

利用与视频网站的聚合和丰富的在线内容,用户可以在在线电影库中拥有更多选择性的电影资源。

而且随着很多电视的功能不断的增加,很多电视已经支持手游的投屏了。

在智能手机大力发展全面屏以提升手机游戏体验的现阶段,几十英寸的大屏幕无疑会对用户产生很大的影响。

吸引力,加上人工智能、语音交互功能的不断完善,成为用户选择互联网电??视的重要因素。

可以说,现在的用户已经从“看电视”逐渐演变为“使用电视”、“玩电视”。

一半海水、一半火:互联网电视的“阿喀琉斯之踵”尚未解决。

事实上,现在的网络电视并没有显示屏那么亮。

目前,中国家庭电视保有量约为5.35亿台。

过去10年,电视机年销量在1万到1万台之间,这意味着完成更新换代大约需要11到13年的时间。

而且家电普遍受到房地产市场的影响,房地产预冷也直接导致了电视机销量的下滑。

现在市场已经趋于饱和,互联网电视想要抢占现有市场难度极大。

单纯依靠线上渠道和低价策略很难实现持续发展。

虽然互联网电视不是靠硬件赚钱,而是靠内容、软件和服务赚钱,但目前来看,这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

用户的付费习惯尚未形成,无法真正落地。

以相对成熟的智能手机市场为例,很少有企业能够成功建立这样的商业模式。

比如口口声声说自己是互联网公司的小米,其90%以上的收入仍然来自于硬件销售。

10%的收入来自软件和服务。

智能手机硬件虽然毛利较低,但出货量却比互联网电视大一个数量级。

再看互联网电视,当面板等上游原材料成本发生变化时,就意味着硬件成本不断上升,利润不断被拉低,短期内无法建立新的盈利模式,这就造成了非常危险的情况。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彩电企业利润普遍下滑,全行业净利润预计不足1%。

可见,那些没有雄厚资本依靠或融资能力跟不上市场需求的企业将在这场马拉松比赛中逐渐落后并被淘汰。

通过价格战来占领市场,似乎是大多数行业的必经阶段,比如外卖领域、打车行业、共享单车等,都曾被资本洗牌,留下了少数巨头企业的身影。

主导市场。

此外,互联网内容同质化、版权付费等问题也是互联网电视难以弥合的鸿沟。

如今,几乎所有的互联网电视都能满足用户观看各种点播视频、教育、音乐等优质内容的需求。

网上提供的内容大体相同。

而那些被视为传统电视厂商的电视品牌,在与各个视频公司合作后,基本上已经弥补了内容上的短板。

此外,大部分热门电视剧无法与电视台同步播出,大片也必须等待全国上映后才能在网上播出。

这一系列的制度限制,让互联网电视在内容上失去了原创性。

为了扭转内容同质化严重的局面,优酷、腾讯视频等视频网站需要聚焦自制稀缺内容资源。

但由于自有产能不足、产能有限,互联网电视要想摆脱严重的内容同质化格局,距离实现同质化格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此外,生活的压力和娱乐需求的增加,也让电视的开机率越来越低。

随着社会和整个时代的发展,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物价、房价的无情上涨让都市人的空闲时间少之又少。

看电视逐渐成为一种奢侈行为。

而且,随着消费升级浪潮,人们的娱乐需求也从单纯看电视转向看演唱会、旅游等其他物质和精神文化消费。

如今,除了与家人保持情感联系外,在家看电视其实已经很难满足现代人更高层次的娱乐需求,所以可以说打开电视的频率越来越少。

更重要的是,近年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视频网站以及各类直播应用的兴起,充分满足了用户观看电视剧、综艺节目的需求。

随着国内运营商流量套餐资费的不断降低,无限流量套餐的推广让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观看自己想看的内容。

可以说,电视的功能和存在感都被很大程度地削弱了。

以内容为基础,打造“客厅经济”的核心入口。

尽管电视目前受到移动设备的影响较大,但电视仍然具有价值。

互联网电视作为向智慧场景延伸的优秀载体,已经无法发挥作用。

它只是一个视频窗口,但却是智能家居互联的重要入口。

对于互联网电视企业来说,大力发展电视硬件最终是为了布局自己的生态,从而在接下来的智能场景中拥有话语权。

当然,想要拥有话语权,首先必须有足够的用户体量和规模来支撑,这就需要加强互联网电视,加快内容资源和技术能力的布局。

要知道,内容为王、技术为先是互联网电视市场发展的基础,而内容永远是用户首先关注的。

只有把更深层次的体验感放在首位,加强差异化设计、深度IP运营和自制优质内容,才能成为互联网电视在内容战场的关键突破点。

有了内容之后,技术壁垒的优势也很重要。

目前OLED、QLED等重要显示技术还处于测试版本,无法给用户带来优秀的视觉体验,包括目前互联网上的一些人工智能技术。

电视领域的应用也比较初级,深度学习、语音交互等功能还有很大的探索空间。

电视的优势往往是由某些特定技术或某些组件决定的。

只有掌握核心技术的厂商,才有机会主导行业,甚至影响行业的发展进程。

但想要真正占领市场,没有长期的技术和理念积累,就不可能取得突破性的发展。

仅仅通过价格战来增加用户基础甚至是不可能的。

市场销量的短期井喷只是一场诱人的数字游戏。

对于那些只看中低价消费的用户来说,忠诚度基本不存在,现在人们更加注重产品带来的更深层次的体验,价格不再是选择的唯一标准。

因此,国内电视厂商若真想开辟智能电视新时代,必须聚焦高端电视技术领域的创新,变价格战为产品创新战,整合终端、内容、平台,实现跨领域连接,实现价值的有序、充分流动,才能真正激发行业创新活力,促进市场健康成长。

总体来看,互联网电视仍处于爆发阶段,仍有可能分得万亿级家庭电视大饼。

互联网电视已经吹响了智能家居终端之战的号角。

智能家居电视这块蛋糕谁能胜出?其在家庭终端之战中独树一帜,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