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智能穿戴的势头已经超越智能手机。
在竞争激烈的手机行业,不少品牌厂商选择进入智能穿戴行业,开发了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头盔等,从最初的尝试到阵地的转移,智能穿戴似乎很受欢迎。
,但是落地的时候却是无声无息,这就尴尬了。
为什么是这样?表面上明明很光鲜亮丽,但却没有得到市场的任何反应。
看起来有点像独角戏。
要做产品,首先要赚钱,然后才能赚钱。
然而,市场似乎对智能可穿戴设备漠不关心,它并没有像智能手机那样让用户放开双手。
经过一番探索,笔者了解到智能穿戴远没有表面上看上去那么光鲜亮丽。
它有几个值得思考的主要功能。
首先,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佩戴智能穿戴设备。
毕竟它的功能没有颠覆性创新,也不像手机那么关键。
市场上的智能穿戴产品中,用户人群一般分为三类:运动达人、老年人、商务人士。
这三类人是购买可穿戴设备的主要人群。
如今,户外探险家和骑自行车的人越来越多。
这些运动达人基本都会选择可穿戴设备。
无论步行还是骑车,都需要电子设备进行监控和定位。
因此,智能手环、智能头盔、智能手表是最受欢迎的。
它派上用场了;老年人退休后或由于身体原因,总是检查身体状况或忘记吃药。
智能穿戴设备可以监测心率、血糖、血压等,相当于仪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老年人。
了解自己的病情,提醒你吃药当然没问题;智能手表更受商务人士欢迎。
现在外出洽谈或者参加展会时,一款高端的智能手表也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所以很受购买智能手表的人的欢迎。
,其中大多数是商人。
其次,智能穿戴设备的外观设计有待完善,价格也值得商榷。
由于智能穿戴的概念提得比较早,所以落实到具体产品上还比较晚,尤其是概念与实物之间的差距。
如今,是一个看颜值的时代。
智能穿戴设备的外观设计将直接影响用户的选择。
纵观市场,智能设备的外观设计仍然不是很起眼,仍然需要改进。
而且,价格普遍偏高。
尚未达到普及阶段,值得讨论。
第三,智能穿戴设备同质化严重,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
扫视整个市场,你会发现,无论是智能手表还是智能手环,功能基本相同,并没有什么突破点。
当然,那些基本的监控、定位功能已经不再具有足够的吸引力,也没有什么非常有用的功能。
这可以说是阻碍智能穿戴设备前进的重要力量。
结果很多用户根本不买账,很难普及。
今年,随着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的发展,智能可穿戴领域出现了新的活力,但仍然没有很快落地。
大多都是赔本赚大钱,但还是出不出声来。
从长远来看,如果想为智能手机找到下一个风口,单靠智能可穿戴设备似乎还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