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盘点2014年智能硬件圈,乱象与趋势可期,

时间:2024-05-22 16:21:16 科技赋能

2014年是智能硬件产品快速发展的一年。

新产品、新概念层出不穷。

互联网、电商、家电巨头纷纷大力投资智能硬件。

中小微团队也纷纷从智能硬件开始加入创业团队。

我们来看看2019年智能硬件领域的几大现象: 1、无智能无货 无智能无货,“无智能,无产品”是刘强东对NSNG集团四个字母的解读。

这个解释几乎概括了2018年智能硬件领域的乱局。

在概念火爆、热钱聚集的智能硬件领域,如果一款新推出的产品不包含“智能”二字,你就会被淘汰。

不好意思跟别人打招呼。

2017年,几乎所有新推出的硬件产品,从戒指到电视、汽车,都积极接入互联网。

其中,有从一开始就专注于智能硬件的创业团队和知名互联网企业,也有被迫将产品智能化的传统家电企业。

用户能看到的,是2018年异军突起的智能硬件产品,除了可穿戴设备,原本传统的白黑家电也被赋予了“智能”功能。

这一“指导方针”也造成了普遍的后果。

许多团队为了聪明而聪明。

无论产品是什么应用场景,都偏向“智能”。

再加上业界对“互联网思维”的追求,市场上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出现了很多千奇百怪的所谓智能硬件。

例如,无法清晰照亮脸部或图像的智能镜子、没有任何电子部件的智能水杯、内置RFID芯片的智能戒指……无论用户对这类硬件的接受程度和销量如何,不争的事实是,通过线上营销,很多硬件引起了足够的关注,不少团队也因此收获了第一桶金。

  2。

智能硬件众筹延迟很常见。

通过众筹平台,智能硬件团队可以达到以下目的: 1、宣传自己的品牌,有利于早期引入风险投资或天使基金; 2、预估产品的销售市场前景; 3、部分解决初期资金问题;从2019年智能硬件众筹情况来看,产品延迟已成常态。

尽管众筹平台在资金方面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但仍然无法避免众筹产品的跳票问题。

此前,在智能硬件领域,有一种说法是跳出率是70%,而在众筹平台上,这个比例可能会更高。

以HALOBAND手环为例,其产品已经延迟了至少4个月。

麦琪水杯,延迟3个月交货。

曾经创下24小时18000单预订记录的图曼T-Watch(后称T-Fire),由于承诺年底发货,目前仍处于“预售”状态。

当然,不仅仅是众筹平台,大公司也面临这个问题。

例如,儿童手环的上市就推迟了7个月。

小米路由器的上市时间推迟了4个月。

智能硬件推迟的原因也有很多,其中大部分与过于乐观的预期或公司方向的改变有关。

毕竟硬件生产不同于软件,涉及产业链上下游多个环节。

单纯依靠“互联网思维”做硬件很难适应制造业的现状。

在这样的大前提下,很多智能硬件初创公司普遍采用苹果提前发布产品并设定正式上线时限的做法。

许多公司将他们的产品作为新产品发布,即使他们只有原型。

这可以给投资者和用户一个交代,也为产品营销和推广提供充足的操作时间。

  3。

标准不再是智能硬件互联互通的障碍。

互联网标准的不一致曾经是智能硬件互联互通的最大障碍。

随着用户手中的智能设备越来越多,标准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用户体验的重要因素。

这种情况正在改变。

BAT、京东、小米、海尔等企业都依托自己的生态链,加大力度打造自己的智能硬件开放平台。

通过自己的开放平台和“超级APP”,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硬件互联和用户体验的问题。

目前,这些开放硬件平台大多已有数百家合作伙伴加入,且规模仍在不断扩大。

为了让硬件厂商能够快速接入自己的平台,巨头们还通过投资模组公司的方式,为技术条件较差的厂商提供技术支持。

百度投资汉峰、阿里巴巴投资青客、京东投资Broadlink、小米投资绿米。

通过这些厂家的无线模块,结合自己的云平台,技术能力相对较弱的厂家可以快速接入相应的开放平台。

据称,使用标准在线模块后,智能硬件团队甚至可以在1-2天内让普通家电实现智能控制。

目前设备间互联的难点在于,大部分智能硬件产品的出货量都很小。

由于用户基数较小,制造商没有动力去解决问题。

然而,在传统电子产品智能化的过程中,很多产品都具备了固件升级的能力。

在产品生命周期中,如果确定了厂商,这些产品还可以通过与第三方开放平台的合作实现互联互通。

可能的。

  4。

智能路由不再流行。

智能路由器一度被认为成为智能家居的控制中心和入口。

腾讯、百度、小米等都推出了相应的产品来堵槽。

根据定位的不同,这些路由器被赋予了安全、下载、NAS、智能家居控制等不同的功能。

虽然很多智能路由器的价格与传统路由器基本相同,但产品上市后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响。

目前,市场上最畅销的产品仍然是传统路由器厂商的产品。

被业界普遍看好的小米路由器销量也徘徊在数十万台左右。

智能路由器之所以不再流行,与厂商宣传的功能不只是当前用户需要有很大关系。

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安全、离线下载、NAS存储等功能并没有太大吸引力。

所谓的智能家居控制也处于概念阶段。

绝大多数用户没有智能家居设备,接入标准不一致等因素也成为智能路由器普及的障碍。

各种智能硬件开放平台的建设,也让智能路由器回归传统。

使用这些开放平台的“超级APP”和云服务后,普通路由器也能满足家庭控制的需求。

  5。

虚拟现实产品炙手可热。

虚拟现实产品的火爆与Facebook今年年初斥资20亿美元收购Oculus VR有关。

20亿美元的交易额让不少创业团队渴望成为第二个Oculus,纷纷涉足这一领域。

巨头的号召力是无穷无尽的。

由于虚拟现实头盔的技术原理并不是很复杂,在谷歌、Facebook、索尼、LG等公司的带领下,各种类型的虚拟现实头盔相继推出。

三星还与Oculus合作推出了Gear VR,蚂蚁视觉、瓦赛等国产眼镜也开始了推广工作。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虚拟现实头盔还存在不少问题: 1、由于屏幕分辨率的限制,单眼很难达到全高清效果,导致使用时画面颗粒感严重; 2、画面延迟时间长,影响用户的沉浸感,体验变差; 3、目前消费级的所谓虚拟现实应用大多以游戏为主,缺乏更多应用场景的支持。

上述原因与虚拟现实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有很大关系。

谷歌等巨头仍在投资研究虚拟现实技术。

微软推出了HoloLens,在Windows 10操作系统中内置Holograms API,并邀请虚拟现实厂商加入对Holograms的支持,这也预示着这一领域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

   6、行业竞争与竞争 智能硬件目前还处于发展初期,整个行业存在虚火现象。

尽管整个行业都认为硬件智能化是未来趋势,但各家企业都在探索这个行业将向何处发展。

从2017年的发展情况来看,尽管在原有领域存在竞争,这些企业仍然选择在智能硬件领域进行合作。

腾讯微信、QQ硬件开放平台已接入京东,平台推荐的智能硬件产品销售渠道直接指向京东。

阿里巴巴已与魅族、海尔U+等平台建立合作关系。

百度、京东、天猫也纷纷开辟电商渠道。

由于美的、海尔等家电巨头都在与不同的开放平台合作,尤其是在资本介入之后,也为各平台之间的合作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从2019年的发展势头来看,智能硬件平台上的合作明显存在两大阵营。

一个阵营以BAT、京东为代表,另一阵营以小米为代表。

前者阵营几乎囊括了国内大部分硬件、家电厂商,而后者阵营则主要以小米投资的相关硬件公司为主。

据《假装是极客》了解,小米的阵营规模较小,可能与其产品价格定位以及相对严酷的合作模式有关。

短期内,互联网巨头和中小厂商的开放平台将并存。

未来一两年,这些平台仍将相互竞争,竞争与合作并存。

合作将胜过??竞争。

我们不排除某些平台最终合并的可能性。

  7。

儿童和老年人市场潜力巨大。

2017年的智能硬件行业,有两个领域不容忽视。

一个是儿童市场,一个是老年人市场。

儿童市场的产品除了安全追踪产品外,还包括教育产品。

儿童智能手表品牌有数百个,其他企业也针对儿童市场推出了相应的产品。

此类产品侧重于实时位置跟踪监控、对讲等功能。

同样,还有智能鞋,其功能与儿童智能手表和手环类似,也具有定位和跟踪功能。

du、budiu等都推出了相应的产品。

亲子教育市场也成为智能硬件创业团队的机遇。

在婴幼儿教育、玩具、亲子教育视频等领域已经有相应的智能硬件团队在发展。

乐视网2017年推出的教育光机依托整合教育资源,试图成为家长与孩子情感沟通的纽带。

对于老年人市场来说,健康、保健、亲情等需求也催生了很多应用场景。

相应的手表、血压、血糖监测等产品也经过“智能”包装后出现在市场上。

除了中小型团队外,欧姆龙、腾讯、小米等企业也开始布局健康产品领域。

弘毅、高盛等向东软医疗健康业务投资37亿元,为这一行业注入了一剂强心剂。